主題:《飢餓遊戲》究竟是原創?模仿?還是抄襲?
此則回應
無圖示
回應
21F
補充一點,我承認高見廣春把大逃殺結局寫得太精采了!
無圖示
回應
22F
  首先,非常開心終於看到有建設性的回答了,以下我會針對每位作出回應。


洛:
大逃殺的原著並非電影,也非漫畫,而是高見廣春所寫的小說。」
  非常感謝 洛 提出這點,我一直以為《大逃殺》原著是漫畫,我相信也有很多人跟我一樣。

「以小說來說,這兩部唯一相似的手法為『透過競賽或活動互相殘殺』,這種題材其實很多作品會採用,像近期的小說《國王遊戲》也是帶有這種感覺,所以應該不算是抄襲,就像愛情小說中老套的戲碼重複利用的基本架構。」
  或許因為看過的這類型的故事並不多(直到現在我還是只能想到大逃殺),又或者《大逃殺》實在是太過鮮明跟特別,所以很難不讓人聯想到,關於這點我相信也有很多人是這樣。

「利用恐怖來統治人民:
大逃殺以大東亞共和國為場景,但主要的統治者是政府及人民,抽出的孩子也有可能是敵方的孩子,強調的點較像對暴政的反抗,另外其理由不明,政府將其視為計畫而非遊戲;飢餓遊戲則以一個強大的城市-都城,也可以說是一個國家統治其他國家,只有被統治者的人會被選中,競賽的理由反而清楚可見:就是恐怖統治。」
  這麼說起來不就也一樣嗎?就像我講的「主角膚色、事件發生的國籍背景換個地點」而已。「強調的點較像對暴政的反抗」就是說有一群人在反抗暴政,這不就透露了《大逃殺》也是藉此恐怖手段來維持威權統治以及國家秩序,弱勢者對抗在高位者的「恐怖統治」嗎?若是沒有恐怖「統治」,受害的一方又何需「反抗」?
  另外,是計畫或遊戲這點也很難界定吧!就像你能說四年一度的奧運,是計畫還是遊戲?只要是有周期的活動,都可以稱是有計畫性的吧!《飢餓遊戲》不也是「一年一度」!而大逃殺不也是生死存亡的「遊戲」!

「大逃殺的工具是固定的隨機,一人一個包包;飢餓遊戲則是連工具都要開始搶奪。在遊戲人選的部分,大逃殺的抽取並非完全隨機,被抽中的班級,學生可說是完全認識,也造成更大的衝突感。而飢餓遊戲從12區中抽選,彼此並非完全的熟悉,連女主角跟男主角也不太認識。」
  嗯!瞭解!同意。

『《大逃殺》除了像是反映日本強烈軍國主義的反動作品,更像是硬生生揭開人性黑暗面的小說。當和熟悉的人相互殘殺,人性可以墮落到什麼程度?這部小說給我的震撼也頗大,但範圍
較局限於「人性」這個層面;而《飢餓遊戲》,一開始就設立了明確的反派,雖然也有提及到人性的部分,但將其放大為「當你被打了一巴掌,等你獲得力量時,你會選擇還手還是原諒?」
這讓人想到德國在一戰落敗時各國強烈的報復心態,關於「復仇還是原諒」及「理性或感性」兩方面的處理,我認為這是飢餓遊戲和大逃殺不同,也最吸引人的特點。』
  非常感謝 洛 的回答,這裡不是奇摩知識,不然我一定選你為最佳解答。^_^


路人乙:
  一個探討黑暗,一個發掘光明,瞭解,謝謝。^_^


電影愛好者:
  謝謝你的回應。^_^


me:
  謝謝你的答案。^_^


殘:
  《大逃殺》較血腥,而《飢餓遊戲》故事性較強是嗎?瞭解,謝謝你。^_^


叮噹:
「不像有人只會在那邊批評,也講不出所以然來!
是沒看清楚版主的問題嗎?」
  哈哈哈!其實當時看到那麼多情緒性沒幫助的回應時,我也很想破口大罵。我搞不懂,可以把飢餓遊戲三部小說都看完的文學水平上,怎麼會連「?」和「!」所代表的含意都還分辨不出來呢!
  但情緒是不能解決問題的,所以我才又打了9樓的那篇,一一回應並重申我的立意及問題。
  我相信《飢餓遊戲》的電影一定不錯,看到的預告片也看得出來在服飾、畫面、造型上的講究,可以預期是部娛樂性很高的電影,因為這本來也就是好萊塢的強項!^_^


路人乙:
「他們的表現必須為自己的行政區爭取榮譽,這牽扯到了行政區的感情、優越感還有榮譽等等問題,飢餓遊戲更複雜,探討的主題更深。」
  所以《飢餓遊戲》提及了各個參賽者對自己代表的區域的歸屬感、認同感、榮譽心,而《大逃殺》較著重在人殺人的內心掙扎,特別是你要殺的人,還是自己很熟悉、認識的同班同學。
  但,普通人會單純的為了「榮譽感」而殺人嗎?


jdo:
「大逃殺殺人的理由很牽強,
要亂殺青少年的劇情
還不如像美國搞出傑森之類的殺人魔,還比較有說服力」
  我不這樣認為耶!傑森這樣的殺人魔,殺人沒有理由,怎麼會比較有說服力???而《大逃殺》裡同學彼此殘殺的理由是為了「活下去」,這理由太正當也太強烈了。


啦啦:
哈哈哈!因為好萊塢的娛樂片總是砸大錢搞特效,娛樂效果絕對比日片來的強烈呀。


bane:
感謝你的回答。^_^


小黃:
「大逃殺其實比較注重在「個人」的描寫,最多最多就是一個班級;飢餓遊戲寫的是整個世界,除了描寫主角心理之外,還有更多關於社會,例如平等、權利與自由等等的議題。另一個中心思想是「自我自主」,並非像桐山變態只擲個硬幣定生死!」
「補充一點,我承認高見廣春把大逃殺結局寫得太精采了!」
  嗯,就是說《大逃殺》著重在「人」本身。殺人對一個人內心的衝擊,當面對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結果時,「人」作出甚麼樣的抉擇,以及面對決擇後的後果;而《飢餓遊戲》則是藉由這場遊戲,來探討、凸顯諸如平等、權利、自由的議題。
  謝謝你的回答。^_^



  再次感謝各位網友的答案,誠如大思想家墨泇?所言:「當知識水平愈高,人們反而愈難和平、理性的探討一件事,或一個問題的本身。」
無圖示
回應
23F
其實乍看之下真的覺得兩片的梗一樣一樣說.....
無圖示
回應
24F
我可以這麼回應---
飢餓遊戲他們的廝殺
一部分是娛樂人們
一部分是管理世界
怕有人造反
讓他們知道造反的下場
以廝殺來表現
無圖示
回應
25F
對我來說大逃殺角色設定在同班同學反而更不單純,應該說反省的層面更深,張力當然也更強。 不過大家說的沒錯,這的確是指人性面。
無圖示
回應
26F
BR(爛港譯:大逃殺)

這裡有點錯了,時間順序是

(高見廣春的原著)>

(深作欣二的電影)>

(田口雅之的漫畫)

所以,不是漫畫改成電影。

而且,日本原著出的時候,台灣當年並沒有中譯本。

電影出的時候,台灣還沒有正式上映
但在台灣的影展有上映這部電影,當時譯名並不叫大逃殺

後來,這部片在網路和盜版界(光華)也很出名。
翻譯成(聖戰)或(生存遊戲),在網路上討論度極高,

而翻譯成大逃殺,完全是因為港譯,

香港人把這部電影片名,翻譯成大逃殺(我實在很不想用)

但這個翻譯很爛,信、達、雅,三個原則一個都沒有。

而台灣人,更爛,後來就完全照著爛港譯來翻。

在台灣,大逃殺中譯本是最後出的,出漫畫還晚很多。

也沿用最知名的爛港譯,大逃殺。

台灣人喜歡跟著用香港名詞,比方:公仔、鹹蛋超人。

這些都是滿沒格調的名詞。
無圖示
回應
27F
當然,有很多人沒看過BR這部小說,

就說沒有抄襲,

還罵別人為什麼一定要提到BR

然後就罵別人不懂,

罵別人沒看過沒看過飢餓遊戲的原著就批評抄襲,

(但罵的人,自己也沒看過BR的原著)

我只能說,信者恆信,

你自己覺得不是抄襲,那就好了。

但要求別人不去提到BR,是不可能的。(而且管很寬)

無可否認,概念實在是很像。(又有人要說完全不像了)

是不是抄襲? 我只能說,連史帝芬金,都覺得是抄襲。

讀者吵到死,也無法得知。(除非高見廣春願意出來提告)

是不是,我想只有飢餓遊戲的作者蘇珊柯林斯自己清楚了。

http://blog.asiaclassified.com/battle-royale-3d
無圖示
回應
28F
根本差很多
無圖示
回應
29F
其實會覺得兩者相似的人大多都只看過原著小說的第一部

整個世界觀與作者想呈現的感覺以及閱讀者的深刻感受則是在接下來的第二部及第三部做個補完及加強的動作

真正想了解飢餓遊戲劇情的不妨去看看小說:D
無圖示
回應
30F
我兩部影片、小說、漫畫只要有的,全部讀過。我只能說:原始精神是一樣的,但換種手法換個遊戲規則或換種民族意識就能拍出兩部不同的片。記得第一次看到大逃殺時,那想法、概念讓我十分震撼!但讀飢餓遊戲時只讓我一直有種似曾相識感。哪者較好我不作評論,飢餓遊戲原創有無讀過大逃殺我也不猜測,反正就一兩個小時的電影,看也無妨....
無圖示
回應
31F
大家不用爭啦
這兩部作品的原型都是William Golding的「蒼蠅王」
這部才是真正的傑作中的傑作^^b
無圖示
回應
32F
沒錯!始祖應該是蒼蠅王才對
無圖示
回應
33F
蒼蠅王+1
那真是赤裸的殘酷...


另外一提,
山田悠介的《奪命捉迷藏》(日語:鬼)
也是同樣的題材,只是攻擊性沒那麼強。
無圖示
回應
34F
兩部片我都有看過,以下純為個人觀點,如果說看過大逃殺,其實會對這部片子有點失望,但還是蠻值得一看的片子。
我覺得大逃殺是一部不錯的片子,但兩集一起看,大逃殺就是一部爛片,我指第二集。大逃殺1,節奏快,人性探討也很明顯,如果說是一群好朋友突然要互相殺戳才能生存,你殺得下去嗎,而為了生存,人性會改變嗎?
飢餓遊戲,生存只是一種遊戲,從不同區來的人為了生存,在各區不同環境的成長背景下,最後會是誰生存下來?
兩部片講得都是生存遊戲,大逃殺看完後會令人感到有一些想法。而飢餓遊戲,就是一部好萊屋大片,好看,娛樂性強,片中對生存遊戲的刻畫,卻好像沒有大逃殺1來得令人印象深刻,且節奏有點慢,但還是不失為一片好片。
現在來講講兩部片的差異,我沒看過大逃殺的原著小說,但飢餓遊戲確實有讓人覺得概念是在模仿大逃殺。大逃殺中有曾經參與過遊戲的人再度參與,而飢餓未來的故事中,下一輪會從勝利者中再度抽籤參與遊戲,也就是女主角要再跟曾經贏過的人再度比賽,而大逃殺中,男主角為了反抗這種不合理的政府體制,最後以革命軍顉袖之姿來對抗政府,而飢餓遊戲的女主角會不會成為各區中反抗軍的領袖來對抗政府??最後又能不能推翻政府?還有神祕的13區又是什麼?這個雷就不爆了。
大逃殺2中,以兩兩一對做為生存遊戲的過關條件,飢餓遊戲最後也以各區2名貢品都生存下來就可以雙雙過關,感覺確實有點雷同。
飢餓有自己的世界觀,故事背景又是以北美州做為主場地。對於台灣我們這些早已習慣並接受日本文化輸出的人而言,看過大逃殺一點也不奇怪,但對於歐美國家,以白種人優越感自居,沒看過大逃殺一點也不奇怪,所以作者怎麼可能去抄襲大逃殺的概念來寫這部小說呢?或是作者是一個熱愛文藝的人,所以看過很多奇怪的?洲電影,有天看到大逃殺,然後以這個概念沿伸出自己的故事架構寫出一部完全不像大逃殺電影的小說。就好比我認為龍紋身的女孩這部小說,在讀時都很有東野圭吾小說的影子,但世界及生活觀的不同,寫出來的小說就是會有很大的差異。
幾年前有個網路大作家指控一個高中小女生抄襲他的小說去投稿,故事內容不一樣,但概念很像。你認為飢餓遊戲到底有沒有抄襲大逃殺的概念,我想就好比大逃殺的原著作者如果看了此片,一定會認為,看!怎麼好像在抄襲我的故事。但當初飢餓遊戲的作者到底有沒有看過大逃殺而沿伸出飢餓遊戲的故事想法,我想只有原作者最知道。
總之兩部片都是在講生存遊戲,故事的後續都是主角挺身而出來對抗政府,故事內容不一樣,世界觀也不一樣,但都是值得一看的好片。但非常不推薦浪費時間去看大逃殺2,大逃殺2?死了……
無圖示
回應
35F
本來我一直覺得開眼討論區這幾年真的越來越糟糕..都是一堆上來就想瞧人來亂的人,但是版主很認真,在洛回答之後,終於讓我看到當初開眼討論版設立時大家那股對電影的專業及狂熱.....

現在我很想去把飢餓遊戲小說翻一翻,甚至找找大家口中的蒼蠅王.

版主感謝您!!!!
無圖示
回應
36F
大家都只想到(大逃殺),怎麼都沒人想到(楚門的世界),我覺得是兩者的綜合體!!!
無圖示
回應
37F
飢餓遊戲的小說,以女主角為第一人稱來描述,對於女主角面臨很多難關時,內心情緒轉折及人性本善或本惡著墨很多,真的會讓人在看小說時願意廢寢忘食.
所以我認為這類型題材,原著作者是以另一種其他小說所沒有特別著墨的角度來創作.

而飢餓遊戲的電影,秉持原著精神,在女主角情緒高低起伏的鏡頭處理都有特寫,這是要演技派的人才可以撐得起場面,也才會跟著女主角在劇中的呼吸一起呼吸.所以電影傳達的訊息真的很有深度.但如果把這部電影當成純粹的商業動作片或血腥殺人片來看的人,就會很失望了.
無圖示
回應
38F
整個故事建立在羅馬競技場的未來版.
都城就是羅馬,市民閒閒沒事來看個各行政區的奴隸互砍.
然後加入其它常見元素.
抄襲一篇叫抄襲,抄襲一百篇就是創作.
無圖示
回應
39F
每個人都會有支持的作品, 就像別人也會維護飢餓遊戲這作品,看到你說到99%相似, 抄襲?這些用詞, 肌迷大概就會不爽了

反正你就是去看就對了, 抱著批判的心情去看電影, 看了你也會不爽的, 從頭到尾你可能都會在找哪裡一樣
無圖示
回應
40F
大逃殺比較像模仿蒼蠅王,
但大逃殺片中殺青少年的理由沒有說服力,
像是硬要搞出一部暴力電影,
蒼蠅王和饑餓遊戲殺青少年的理由比較有說服力,
另外饑餓遊戲是諷刺現代社會的電影,
並不是動作或暴力片
(共3頁)

 第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