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說實在的塞德克巴萊~~有點讓人失望~~跟期望沒關係
此則回應
無圖示
回應
21F
樓主專業

本片在配樂方面的表現,的確可圈可點
唯獨那兩段吟唱的部份,冗長到令人難耐
尤其是第一段,日軍進村時

我已經很專心在快要失控的鏡頭裡尋找一絲感動
強壓過畫面表現的吟唱聲,卻又不斷的轟炸似的想在我耳朵裡擠出幾滴眼淚
被異族強占的同愾之心都還沒被激起,莫那他老爸又在一旁朗誦族訓
甚至畫面已經過了三場,依舊囉唆個沒完
本來應該三位一體,一氣呵成的收汁動作,卻變成一團久熬爛燉的澀肉

第二段出現在尾段運動會上的換邊攻擊
這次,莫那他老爸總算是瞑目了
只剩吟唱聲依舊在一旁響量的做著OS的效果
有沒有?畫面是不是很悲壯感人
但攝影師跟觀眾此時都已經是忙亂成一團了
我不懂吟唱聲為何還可以在那邊冷靜著
且一路拖到片尾

這不禁讓我想起大地英豪的尾段
三個心懸同結的一家人
低身提槍的在陡峭的溪岩上狂奔
鏡頭如江邊的送行者,慢慢的目送遠行而去的狀士
此時後方傳來的吟唱聲,就像清茶上飄落的花瓣
輕,卻有感....

樓主說的很對,很多小地方,就差那麼一點的發現與整合
導至看完整個上集出了戲院後,完全找不到一個可以回味的點
只有彷彿經歷過一場災難後的寧靜...
無圖示
回應
22F
場面不夠浩大,搭景也不夠細膩,不懂2千5百萬美金燒在哪!?交易用的漢人村落居然只是一間破屋,日軍要阻止漢人跟原民交易就只要佔領那一間破屋就可以???
無圖示
回應
23F
我不是專業人,只是一般的平民。
但我看了很感動。

很推的一部片。
無圖示
回應
24F
to三樓
不對!這本就不是抗日的電影
原住民本就不是為了抗日,而在運動會當天殺日人
若還有帶有這種認知,也只不過是還帶著漢人本位的思想去看這部電影罷了!
無圖示
回應
25F
我也不是電影人, 但是我覺得以上許多評語有欠公允, 比較像是看到別人照了張玉山上的好相片, 自己也作攝影, 就開始點評光線拿捏, 色彩應如何如何, 甚至告訴別人應該甚麼時候去照, 可是自己本身卻連一次也沒法爬上玉山一樣. 文人相輕自古而然, 沒想到電影界也是一樣.

為甚麼平實卻慘烈的原住民歷史一定要找炫弄光彩的外國攝影師? 名牌攝影師也有個人的特殊風格. 如果特殊風格不能適用故事風格, 當然應該捨攝影師來就導演. 不管有多少攝影師後來變成導演, 身為攝影師時的第一要件, 不是配合導演是甚麼? 名牌攝影師肯抹殺自己的招牌攝影型態遷就一個許多素人演員為主的電影拍攝? 反過來說, 如果看到這部片被拍成滿城盡帶黃金甲或是刺秦一樣, 才是離奇. 不同文化元素的東西, 卻變得給人類似的印象, 就變成一種庸俗. 如果以文化作訴求, 沒有觀眾最終會期待俗氣的東西.

說到對吟唱部份的評論, 老實說, 我只有一個想法: 如果無法接受清唱式吟唱也無法配合畫面理解翻譯台詞的人, 可能也不適合RAP或看大多數外片. 如果其實不是如此, 就請自行檢視對原住民文化的心態, 是不是持著一種忍耐而不是包容的態度. 很多事情其實都不是技術問題, 請對自己與別人誠實一點.
無圖示
回應
26F
突然醒悟「賽德克巴萊」它不是一部電影,它是二部電影一口氣拍完, 就像魔戒一樣。

因此,「賽德克巴萊」是平均每集耗資3.5億的國片。

希望以後我們國人會因為這次看賽片的美好經驗,而對日後大投資大製作的國片有信心!

以後每部超過3億製作的國片,我們大家都要想辦法擠破頭進電影院去捧場。
無圖示
回應
27F
精進技術面是為了吸引更多被動的觀眾願意主動了解故事~
我想25F的弟兄有些誤解樓主的意思,樓主提出的技術面修正方式正是為了更符合故事內容,讓緊張的情節更顯緊張、高潮時更增氣勢,增加更多感動。進而跨越語言障礙,讓無法言傳的國外觀眾或是不熟悉原住者也可會意。
賽片的讚美已經夠多,但正面意見不如負面意見來的有建設性,樓主仔細具體的意見是為相互求進步,不像多數籠統的情緒言語,不能看作文人相輕。
套句李安說的,拍電影的人不需要別人勉勵,需要勉勵的人拍不了電影。
像25F弟兄願意積極主動了解故事內涵著實可貴。魏導寫下台灣近代影史奇蹟是有目共睹,更期盼魏導有朝能在國際大放異彩。我也很想當導演,共勉之。
無圖示
回應
28F
讚.....剛看回來,錢花的有價值。
無圖示
回應
29F
To 愛台灣:
那倒不必. 只要閣下承認自己身為台灣人對賽德克族的歷史, 文化或霧社事件一點都沒興趣或不想了解, 就可以不必去這捧3.5或7億的場子. 對自己誠實至少可以省二百多元, 同時再讓全世界看看台灣文化對自己島內已經成特有種的異文化的包容度.

To SS:
不太了解正面意見不如負面意見來的有建設性的意思. 如果連完全不同層次的阿波卡叛逃都可以援引成負評的內容, 顯然這種負評就沒有建設性.
文化的東西本就會有隔闔. 外國人能不能接受本就是一回事, 導演沒有必要扭曲畫面製造手法隱藏事實來遷就某種觀看視角, 就因為這可能讓某些人看得比較習慣, 卻無法展現出應有的卑微與悲涼(通常本就很少人喜歡這種主題). 這部片說的是歷史, 而且不是凡爾賽宮或紫禁城的貼金歷史, 本質也沒有武俠草莽的浪漫, 本來就是一部有能力篩選觀者承重度的電影. 要觀眾主動, 也要觀眾擔得起. 沒有膽識或驕傲的觀眾(援引本片定義), 也許不必勉強自己.
無圖示
回應
30F
不能批評的嗎?

我也很知道拍電影是難度很高的創作,只能說看電影還是有分觀眾品味等級的,站在20%上金字塔觀影水準的觀眾是沒辦法滿足於這部片的表現的。

不信等下集也上演後,看資深影評人或電影學院的教授看法就知道,內行的人為了台灣電影的未來都已經很客氣了。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如果參與過賽片或先看過劇本小說、導演紀錄的人,當然會把缺少的部份自動在腦中組織完成。
無圖示
回應
31F
看完上集後心中一直有很多情緒待整理,而你幾乎寫出了我心中的想法,評論的真好及忠懇。
無圖示
回應
32F
這是商業片
無圖示
回應
33F
這是補回. 其它部份可見於歌聲中的靈魂.

To導過電影的人:
很好, 閣下是大導演, 可是我是純觀眾. 請儘管用力批評這部片, 可是閣下顯然也在受評立場, 所以沒有資格評論觀眾的品味是否在前20%.
對大導演只有一個建議: 請就同一題材以更少成本拍成然後享譽國際, 並且讓人看到閣下在原住民歷史的用心. 要就就片論片. 拿資深影評人或電影學院的教授來壓觀眾, 真是從沒見過的事.
無圖示
回應
34F
厲害的是能叫好又叫作!
如果像以往的國片只拍來滿足影展,
那也沒什麼好怪人家不買帳。
無圖示
回應
35F
其實電影討論區一直存在著一種人
他不經營討論,只用音量來壯大自己論點
不然就是在談到無料時,放個大絕

== 你來拍看看呀!看你多行! ==

樓主並沒有說魏導這部片一無是處
只是提出他的一些觀後感點

或許有人只看天下父母心就可以開心的過一天了
或許有人認為沒去過開封的,就不準評清明上河圖
或許有人覺得乘涼不作風太寂寞,就對著空氣瞎揮拳

但這都不影響我對樓主的一些見解的贊同
及,我的一些觀點

有趣的是
我都已提出以大地英豪的整體融合度為例了
還被認為不適合RAP(這點好笑)或看大多數外片
然後,我兒子的身上是流著”歹婭”族的血
他竟然還要我檢視對原住民文化的心態

或許.他才是那個沒爬上過玉山的人
又或許.我又要被他攻擊成原住民的叛徒XD
無圖示
回應
36F
陳雷的歌曲_風真透 有一段歌詞:...(常常笑我什麼都不會,我聽說你也沒多行)

有很多人 ~ 坐議立談無人能及 但臨機應變卻百無一能

有的人說的比唱的好聽,藝術不一定是要靠制式的理論去執行製作才叫做藝術!

藝術無價,誰規定拍片要按照科班的方法去拍才叫完美?
每一個人都長的不一樣,一定要看起來長的好看才是人嗎?

感覺有很多人審美與價值觀需要糾正!

台灣有幾位導演這麼有勇氣拍這樣的片,魏導開先鋒,已經是一位勇者,何必吹毛求疵,雞蛋裡挑骨頭的斤斤計較!

就算魏導找梅爾吉勃遜合作來拍的再好,也還是會有一大堆無敵龜毛族的人來亂!

這樣挑人毛病真的有點沒品哩!
無圖示
回應
37F
其實本來是不想去看,因幾乎不看國片,當初海角七號,也沒去看,後來電影台播,我還覺得其他台較好看而只看了一段,到現在還沒完整看完。
版主的見解的確和我想的一樣,我看完時,腦中完全是配樂迴盪,和最後殺日本出草的畫面,配樂有些是還蠻感人,可是有些片段的確很長很重覆,而且一直很大聲,聽久了很痛苦,感覺太刻意要以音樂來感人。
主角和配角的選角是不錯,但徐若宣是下集會出現多些嗎
但整体劇情的說明真的可再多些,一開始看了前20分,真的會有念頭想是不是不該來看才對,有點不知在演什麼,且前面會不會太刻意的將主角推成英雄,真實是不是會如此我有點懷疑。有時西片較差的片,連貫性真的也很好,原住民與日本人間的關係也可再敘述的詳細些,前後也沒太多關連,我想去參展,有些老外一定看的一頭霧水吧!
這時我難免想到阿凡達,這虛構在外星的陌生劇情,竟能讓人從頭到尾都融入其中,毫無冷場,看完還真會羨慕納美人,當然那是國際級的編劇,但真的值得我們學習。
鏡頭的運用版主說明了,的確有道理,因我看時,一直覺得怪怪的,現在想想鏡頭的運用的確是可以有更好的表現方法,可以讓整部電影的氣勢和畫面更令人信服和認同。
當然片子的後面是漸入佳境,也不可否認的,這片仍是國片幾年來難得的好片,個人覺得批評絕對是必要的,若一味的說好,那可能好看的程度也只止於此,還是很難吸引很多像我一樣只看西片的人去看,也希望拍這片的人能聽到大家不同的聲音,而能更進步,這樣國片才能拍的更好看,讓國人肯花錢進電影院看國片。
結論還是給魏導加加油啦!畢竟已是國片的一大步了!還有下集也會去看吧!還是有所期待下集!
無圖示
回應
38F
我不是專業人事拉,不過我覺得你說的很有道理。

只是我個人覺得魏導演,可能在沒錢又要拍片這種兩頭燒的情況下拍電影,所以沒辦法把賽德克發揮到最高點。

這部電影一開始他本以為有人會贊助,天知他再拍時沒人要贊助他,雖然像彩色紀錄片,也許這是他一開始的設定吧。我個人喜歡歷史拍彩色紀錄片,不太愛特效拍出來的感覺。
無圖示
回應
39F
To 哇嗯喜.巴萊和其他覺得運鏡至上的人:
以下是我對SS在歌聲中的靈魂的回覆. 我希望強調的是, 如果現在有一個與自己獨特文化相關的題材在手上, 一個導演應該端出一道吃起來和別的餐館沒甚麼兩樣的東西, 還是自己設計食譜, 勇敢堅持獨創的自由? 如果賽德克巴萊拍得像大地英豪, 導演就可以不是魏導, 而可以是從梅爾吉勃遜到哇嗯喜.巴萊等心裡擺脫不掉大地英豪印象, 會照樣搬過來的人. 而賽德克巴萊就不是賽德克巴萊, 可以是大地英豪, 泰雅巴萊, 或是太魯閣巴萊. 可是這個劇本是賽德克巴萊. 阿凡達更不用說, 本身就是架空劇, 沒有甚麼沉重遭奴役的數十年歷史因果好鋪陳, 在故事節構上相對好開展, 也容易處理出好入口的結局. 如果遵循曾經出現過的食譜, 又有運鏡特效味精的幫忙, 哪個有點經驗的導演不能處理得好入口? 這也許就是許多人一直以為這部片應該很容易的原因. 但是用太多味精, 許多導演已經不會開發新菜新食材了. 不要怪我們觀眾不支持國片, 有時候我們並不想把自己的味覺搞壞. 作一個導演, 最重要的是有作品, 不是嗎? 顧客叫你端新菜上來, 有甚麼錯?



無圖示SS

文章日期:2011/9/20 04:03
回應

12F哈~我也是要來回說實在的塞德克巴萊~~有點讓人失望~~跟期望沒關係的cosmos,不曉得為什麼貼不上去?

哈囉cosmos兄~

我想負面意見這詞彙有些過重是我失言了,但其實我想表達的是每個創作者應有的良性互動,不斷討論優缺,傾聽觀眾心聲以求進步。在上映後更是如此,以求下一部會更好。而我也僅僅是觀眾中的一份子。
文化當然會有隔閡,但魏導辛苦奔走各國推銷版權時,一定希望自己的作品是能跨越文化隔閡的。如同好萊塢能進入各國市場,大多數的創作者都希望自己的作品能推上國際,尤其大製作的電影更是如此。
我所說的技術面角度,出發點不是為遷就某種觀看視角,而是為尋求更多現代人的共鳴。電影初期多為中遠景的長時間定景剪接而成,同樣也能說一個故事。好萊塢發展成熟的燈光攝影及敘事美學延燒全球,藝術電影作者懂得反其道來行樹立獨特風格。每顆特寫、遠景、俯瞰等運鏡,種種細節都是有脈絡可循,也有許多前人撰寫教材供後輩學習,學的不外乎就是運用技術讓更多人看懂,讓更多人接受,而我也是本此方向進行討論。若是發言中有混雜情緒言語,在此向賽德克巴萊的影迷說聲抱歉囉~
無圖示cosmos

文章日期:2011/9/20 08:36
回應

13FTo SS:
我指的觀看視角就是切入並理解故事的角度. 由這角度可以決定觀眾看入的深淺與讓觀眾品嘗故事的辛辣酸苦或甘美程度. 如果要為了讓外國人可以接受而讓整部戲只出現一或二個砍頭鏡頭, 或要砍頭時如閣下所說用各種運鏡方式讓外國人覺得對出草這件事比較可以入口, 還能算是原汁原味的原住民歷史嗎? 無論如何運鏡, 出草這件事本來就不該獲得現代人的共鳴, 但作為現代台灣人的責任之一, 就是要對前代人的生活態度有所理解, 這也是文化傳承的一部份. 老實說, 外國人並不負有這樣的責任. 所以魏導是很勇敢的, 他像莫那·魯道一樣作出一個真人的決定(笑~). 作為一個觀眾, 我也期許塞德克巴萊~~有點讓人失望~~跟期望沒關係第30樓的導過電影的人也能勇敢, 不要餵觀眾太多好入口的東西. 馴養觀眾本身對導演來說, 不是什麼好事. 最後只能讓導演綁手綁腳, 覺得沒有題材可拍而已.
無圖示
回應
40F
. 所以魏導是很勇敢的, 他像莫那·魯道一樣作出一個真人的決定(笑~)

===========================

我沒有很勇敢的,都是你自己在認為的…

其實我是故意要拍成抽像、不太清楚,希望能被當成藝術片而已。
(共5頁)

 第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