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要先聲明,每個人看電影時一定會受到自身的背景、思想、原則等等因素,而對影片的內容有著極為個人化的解讀。所以,在一部電影中,也許編導覺得不重要的、隱藏著的觀念,卻會成為觀眾在意的目標。我個人絕對相信魏德聖導演是個值得尊敬的人,他不畏艱辛、貫徹意志拍出這部影片,除了實現自己的夢想之外,簡直是一個人扛下了將台灣電影工業技術推上巔峰的重責大任。
這部片與海角七號一樣,成功地利用了”語言”這個要素,讓導演說起故事來更得心應手。海角七號是充分展現了台語的魅力,賽德克巴萊則是以一種觀眾完全不懂的賽德克語如詩歌班的獨白及吟唱美聲,營造了一個不僅是老外,連台灣人都心醉神馳的原始地帶。
整部影片中叢林獵殺佔了極重的比例,片子一開頭讓人感覺好像在看”阿波卡獵逃”,片尾的公學校大屠殺,整個氣氛及節奏掌握得非常精準,相信看過的觀眾都會有相同的感受:台灣真的有拍如同好萊塢大片般的技術水準了。
但是就內容來說,這部片是讓人頗覺遺憾的。導演究竟想說甚麼呢?導演對霧社事件這個題材如此執著,費盡千辛萬苦、耗去多年光陰終於拍出來了,他心中一定有對這個事件的觀點、對這些參與事件人的看法、對這個世界經由這個事件他想傳達的中心思維,不是嗎?
所以,導演想藉由這部影片,傳達甚麼呢?
在片中,我們看到的,是台灣人在日本人接收時的抵抗,然後日軍才粗暴地入侵台灣人的城邦。我們看到的,是一群即使是同種族但不同部落的原住民間就可以自相殘殺的賽德克族,導演鋪下這個野蠻的訊息後,讓這些原住民不分青紅皂白就殺了非常善意要前來勘查地形鋪設鐵路開發山林的日本人(這些日本人還讚嘆山林櫻花之美,塑造出非常寧靜感性的氣氛。然後,就突然被殺光了)。導演還讓這些原住民居高臨下占盡地利,殺光了甚麼也沒做,只是行軍而來的日本軍。然後,原住民部落終於被攻陷了,有演日本人燒殺擄掠嗎?沒有!日本人建設了這個地方!片中時光一過二十年,莫那魯道經過二十年,他忍受了甚麼?賽德克人忍受了甚麼?片中只是輕描淡寫地描寫了一些”壞”的日本人對他們的輕視、剝削,但是還補充上幾個”好”的日本人,風度翩翩、和藹可親,看似頗具人道思維。日本人在片中最嚴重的一項罪行:燒屋、強暴,都只是由賽德克人的回憶、口述呈現,以遠距離的方式減少衝擊(燒屋也是因為他們先殺了日本人才得到的懲罰)。老實說,觀眾充其量只能將日本人的暴行依過去的印象在心中將畫面填滿,我若是一個對日軍侵華治台歷史完全不知所以的人,實在會搞不懂日本人有壞到哪裡去呢?不就是一般統治殖民地的方式嗎?值得賽德克人如此報復嗎?
然後,賽德克人的反抗開始了!影片開始極度忠實、近距離地、鉅細靡遺地呈現他們屠殺日本人的殘忍、血腥、與非理性,大大小小、老弱婦孺、好人壞人,一概趕盡殺絕,甚至讓賽德克的孩子也拿上武器,殺掉常處罰他們的日籍老師、殺掉一屋子手無寸鐵的婦女幼童(包括了一個非常好的日本軍官小島美滿的家眷)。
影片最後呈現出的仇恨如此強大,已經到了令人不忍卒睹的地步,而仇恨從何而來?影片中卻輕輕帶過,只用血祭祖靈、不要失去傳統的圖騰這種藉口帶過。這樣的賽德克人,你不會覺得他們野蠻、愚昧、無法與之講理嗎?而這樣的”霧社事件”起源,你會覺得是正義之師嗎?
雖然導演最後以一個莫那魯道身旁佈滿屍體的俯瞰鏡頭結束這個影片上集,配上賽德克族女聲蒼茫的歌聲,似乎有種眾神默默譴責這個悲劇以及莫那魯道心中天人交戰的味道,由於我只是個一般觀眾,只能在戲院看到上集,無法知道導演接下來要怎麼詮釋這個鏡頭的涵義,也就無法在此先評論了。
再來談人物,很可惜地,這部片的人物大部分都是比較扁平式的人物,如果有誰因為看了這部片而對莫那魯道這個人的內心世界有比看電影前多一點的認識與了解,非常歡迎您來賜教。
我個人是覺得我對莫那魯道這個角色的認知與感受幾乎完全是由這幾天在電視、廣播中鋪天蓋地而來的宣傳、訪談、專題中所接收到的資訊而來。其實我從電影中得不到關於他的具體描述,影片只呈現了他好勇鬥狠、不服輸,其他則付諸闕如,沒有他與其他人的深刻互動與對話,我們其實不了解他。
主角尚且如此,其他角色就不用說了。劇中的花岡一郎與二郎這兩位角色應該是比較成功的塑造,一場他們兄弟在武道館前並肩而坐的對話戲,很能讓人感受到他們身為原住民、希望獲得文明權力象徵的認同的那種掙扎與無奈。可惜最後安排他們成了賽德克人抗日行動中在日軍內的內應,之前鋪陳的那種矛盾與兩難頓時瓦解,後繼無力。
另外,原本不參加起義的荷戈部落頭目也是一個很可惜的角色,他的部落遇到一個很好的日本軍官管理者小島,他不想犧牲年輕族人的生命去做這個無謂的對抗是很合理的,他的思維其實是可以加引申增加影片的深度,可惜在片中他兩三下就被莫那魯道一段看似激昂、卻沒甚麼內容的言論說服了,這個角色的生命力也就懸空了。
其實這部影片的劇情是沒有辦法很豐富的,就是賽德克人抗日的故事,這麼長的影片,導演花了極大的篇幅與金錢描寫爭戰場面,卻捨棄了可以比較不花錢的人物互動、對白、性格描寫。也許導演的目的就是要拍一部劃時代的技術巨作吧!
回歸到文章剛開始的話,每個人看電影都會有自己非常個人化的解讀,也許會有失之偏頗的地方,以下是我個人的一些想法,如果您不同意也別動怒。
我覺得,這部影片的上集,有將日本人美化的感覺。
記得當初看完海角七號時,我在海角七號的觀影心得中寫了這一段話:”海角七號中想傳達的親日氣氛,令我看了有一點不是很舒服,上週看了李四端專訪導演魏德聖,原來導演的中心思想是希望大家放下仇恨,所以他的下一部關於霧社事件的影片”賽德克‧巴萊”也會是著重於原住民與日本人兩族間的放下仇恨.我是很贊成”放下仇恨”這個觀念啦!不過當仇恨及災難的製造者及加害者本身並沒有太大的反省傾向時,身為受害者民族中一份子的我們是否需要再為他們宣導這個觀念呢?如果今天是一個猶太人拍一部希望大家放下對德國人的仇恨的電影,那倒是比較能令人接受,畢竟全世界的人都看到德國人在戰後的反省與自責.此外,也許導演也能拍部電影,讓大家放下228的仇恨,畢竟,這樣的仇恨,是直接影響台灣這幾十年來政治動盪族群隔閡最重要的因素,也是最最需要放下的部分啊!”
看了賽德克巴萊,也是相同的感覺。導演對日本人,應該是有一種很難形容的情感吧!
其實描寫戰爭中兩國對立、各有難處、人性中各有光明面與黑暗面的作品很多,我個人覺得最令人動容的是克林伊斯威特”硫磺島的英雄們”與”來自硫磺島的信”這兩部電影,分別以美、日觀點來看美軍攻佔硫磺島這場戰役,尤其是”來自硫磺島的信”,劇中刻劃的日軍正反方思維代表,非常深刻,其中對戰爭與人類愚行的婉惜藉由人物的塑造不言而喻,是部非常令人感動的作品。
賽德克巴萊的上集,缺乏這種令人感動的因素。
不過,我還是會期待去看下集。因為,我想要知道在下集的故事中,導演是否會將這些人物的想法做更清楚的呈現,看完整個完整的故事,也才能真正對這部影片做出評斷。
不過,我最擔心的,還是導演是否會經由上集在觀眾潛意識中埋下的伏筆,將日本人之後鎮壓霧社事件時的殘暴,再度做了合理的美化。希望不會,拜託拜託!
My Blog:泰瑞莎的文字寓
http://www.wretch.cc/blog/cfsjhs/28412137
主題:技術滿分、內容...就見仁見智了
無圖示
CFS
文章日期:2011/9/9 17:50
文章點閱:5403
此則回應
無圖示
CFS again
文章日期:2011/9/9 18:16
再補充一點:
在阿波卡獵逃中,導演梅爾吉勃遜藉由劇中男主角與家人間的深刻親情鋪陳,在片尾時讓觀眾覺得這個民族的即將滅亡是非常令人婉惜與心痛的。而賽德克巴萊,則無法引起這種心情,觀眾也不太能清楚地理解導演對這個事件及民族的真正看法。
無圖示
123
文章日期:2011/9/9 19:03
日軍攻陷原住民村落
一個日本軍官只因一個小孩佩刀
隨手斬了他的右臂
這個鏡頭恐怕是上集流血最多之處
小處可見日軍的傲慢殘酷
殺日本人的時候
出現賽德克祖先面色凝重巡視畫面
讓我感覺到大禍將臨
無圖示
路人
文章日期:2011/9/10 02:16
1.同種族但不同部落的原住民間就可以自相殘殺的賽德克族
這是他們的規則 > 不覺有錯啊
2.非常善意要前來勘查地形鋪設鐵路開發山林的日本人
這是方便把資源輸出到日本,說善意.....太矯情
3.只用血祭祖靈、不要失去傳統的圖騰這種藉口帶過ˇ
這很重要啊(是他們所相信的)>說藉口...不太禮貌
我覺得從頭到尾賽德克人的態度都很明確,不要踏入他們的土地去改變他們的信仰(即使同族也一樣),
堅持他們的信仰去努力維護它,OK啦
我是不會用普世的價值觀去看這齣戲啦,由於這是你的看法有些我雖不認同但也OK啦~~
無圖示
九號
文章日期:2011/9/10 04:20
對於美化日本這點 我不能在同意你更多了 的確如果不懂這段歷史的人 真的會不明白 為什麼賽德克要這麼的痛恨日本人 恨到要用全族的性命下去拼 我也希望下集能看到一個比較好的解釋 畢竟現實上 日本的確是到現在都未正式道歉過 這樣子的劇情個人感覺是真的比較沒有說服力
無圖示
思林
文章日期:2011/9/10 05:23
其實我個人覺得魏導是以紀實的方式去承現影片,不帶批判的角度讓觀眾去思維,就像法片金棕櫚獎《我和我的小鬼們》一樣用看似對立但卻也對等的關係來探討師生問題,所以賽德克的信仰並非愚蠢野蠻而是日本軍的文明改造也沒錯,純粹是一種強烈民族認知的衝突,相信片中交待的很清楚,尤其是向吉村敬酒所產生的導火線,更是很精確地指出文化的差異性,相反地,我不太喜歡主觀的好萊塢英雄史詩所呈現的正義,討喜但缺乏思維,總之,我很佩服魏導拍攝電影的誠摯與理念,值得讚賞!
無圖示
不尊重信仰導致大災難
文章日期:2011/9/10 09:44
談到信仰的問題
例如有人認為拜媽祖落後愚昧
打個賭
就算你用最文明真誠禮貌的態度去拆毀大甲鎮瀾宮媽祖像
恐怕你會被.......................
不敢想像
文明的美軍不過把可蘭經輕輕丟入馬桶
就引起流血暴動
中東人不服美國
西藏人不服中國
原因就在信仰不同
賽德克族和日本人衝突遠因是被剝奪信仰
日警不平等的粗暴態度就是大災難的導火線
無圖示
印度片三個傻瓜讓你省錢又不浪費時間看z片
文章日期:2011/9/10 10:35
影片最後呈現出的仇恨如此強大,已經到了令人不忍卒睹的地步,而仇恨從何而來?影片中卻輕輕帶過===>沒辦法!說故事能力就這樣......
這部片的人物大部分都是比較扁平式的人物===>您不是強調魏德勝要拍...技術巨作;-P扁平式的人物很正常
導演的目的就是要拍一部劃時代的技術巨作===>一針見血!表示魏德聖影片的內容不忍睹......
期待去看下集===>下集更多殺戮!建議去看印度片【三個傻瓜】!你會為台灣片難過......
從頭到尾賽德克人的態度都很明確,不要踏入他們的土地去改變他們的信仰===>問題是最後台灣原住民都忘了祖靈,改信一神論。所以重點要哄&要嚇!
我不太喜歡主觀的好萊塢英雄史詩所呈現的正義,討喜但缺乏思維===>賽德克.巴萊恰恰是部技術巨作但缺乏思維,就是你口中的主觀的xxx英雄史詩
無圖示
BD
文章日期:2011/9/10 10:45
我覺得荷戈部落頭目是無力回天吧。族裡的年輕全都被煽動了,他已經無力制止,感覺這根本是莫那的陰謀(遠目),選在荷戈集合,當面給對方族長難看,讓他就算反對也不得不去。
無圖示
電影達人
文章日期:2011/9/10 10:50
最大的敗筆是~
技術滿分,但是內容題材選錯
要是拿這些錢去拍..日本人派出鋼彈攻打原住民
然後從都市來到部落跟族長女兒談戀愛的平地人
最後帶飆車族對抗日本人
中間再穿插搞笑
這樣保證年度票房冠軍
無圖示
己經看過三個傻瓜的人,且支持賽片的誠摯理念...
文章日期:2011/9/10 13:09
印度三個傻瓜的確是相當好看的電影,但與賽片是不同題材類型且角色主觀討喜的影片,但拿來比較實在有失公平,請勿誤導大家去觀賞賽片的正確角度及位置,評心而論,賽片還是值得一看的好片。
無圖示
己經看過三個傻瓜的人,且支持賽片的誠摯理念...
文章日期:2011/9/10 13:10
印度三個傻瓜的確是相當好看的電影,但與賽片是不同題材類型且角色主觀討喜的影片,但拿來比較實在有失公平,請勿誤導大家去觀賞賽片的正確角度及位置,評心而論,賽片還是值得一看的好片。
無圖示
己經看過三個傻瓜的人,且支持賽片的誠摯理念...
文章日期:2011/9/10 13:10
印度三個傻瓜的確是相當好看的電影,但與賽片是不同題材類型且角色主觀討喜的影片,但拿來比較實在有失公平,請勿誤導大家去觀賞賽片的正確角度及位置,評心而論,賽片還是值得一看的好片。
無圖示
己經看過三個傻瓜的人,且支持賽片的誠摯理念...
文章日期:2011/9/10 13:10
印度三個傻瓜的確是相當好看的電影,但與賽片是不同題材類型且角色主觀討喜的影片,但拿來比較實在有失公平,請勿誤導大家去觀賞賽片的正確角度及位置,評心而論,賽片還是值得一看的好片。
無圖示
己經看過三個傻瓜的人,且支持賽片的誠摯理念...
文章日期:2011/9/10 13:10
印度三個傻瓜的確是相當好看的電影,但與賽片是不同題材類型且角色主觀討喜的影片,但拿來比較實在有失公平,請勿誤導大家去觀賞賽片的正確角度及位置,評心而論,賽片還是值得一看的好片。
無圖示
己經看過三個傻瓜的人,且支持賽片的誠摯理念...
文章日期:2011/9/10 13:11
印度三個傻瓜的確是相當好看的電影,但與賽片是不同題材類型且角色主觀討喜的影片,但拿來比較實在有失公平,請勿誤導大家去觀賞賽片的正確角度及位置,評心而論,賽片還是值得一看的好片。
無圖示
CFS
文章日期:2011/9/10 22:47
各位的觀點都各有立場,所以我說:見仁見智嘛!
只不過,濫殺無辜婦孺這件事,不管擺到文明還是野蠻的世界都一樣,是超越人心中善的底線的,所以,我不明白,史實上到底是怎樣?
賽德克人真的是只受到如片中那樣的對待,就大肆屠殺日本人嗎?還是日本人對待他們的壞遠超出片中所呈現?還是因為賽德克人就是有殺戮染血才能安慰祖靈的信仰,所以他們可以想怎麼殺就怎麼殺?
那這部片是想真實呈現歷史,不想放入個人評斷?還是在為日本人因霧社事件被畫上殘暴鎮壓的形象而叫屈呢?
說真的,現在台灣人還有多少人(會因為霧社事件)對日本人抱有仇恨之心呢?
這讓我實在搞不懂這部片到底想說甚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