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觀影筆記]雖不完整但卻仍盈滿情緒-追風箏的孩子
無圖示
回應
1F
以下有雷

為你,千千萬萬遍絕對是這部電影,這部小說最經典的一句,它代表著至死不渝的友情,就算Amir如何背叛Hassan,Hassan永遠還是當Amir最好的朋友,這崇高的情操,如此的重情義,是世間難得阿!而Amir最後雖有點亡羊補牢地救回Hassan的兒子,不過在拯救的過程中,還是喚醒他些什麼,雖為時已晚,但他仍盡力補償,這是追風箏的孩子

本部電影改編自暢銷同名小說,當然小說改編成電影,因得考慮到長度的關係,總是在某些部份,有所力有未逮的地方,當然這部片在我看片的過程當中,也發現一些不夠完整的地方,或許看小說將會得到更充實的感情鋪陳,但我不得不推崇一下本片導演:Marc Foster,雖然在編劇上,因考慮到片長而不得不捨棄一些東西,但至少導演在執導過程當中,確確實實地將片中人物的感情,尤其是Hassan與Amir的友情,到Amir背叛Hassan的情感鋪陳,完整地表現出來,有時候真的會讓我的心緊緊地揪在一起,這讓我想到他之前的電影Moster's Ball(擁抱豔陽天)那滿溢的悲傷與低迷,同樣也讓我的心糾結,但Marc Foster卻也可以拍出Stranger Than Fiction(口白人生)這樣異想天開,背後卻隱藏著很深含意的喜劇片

最棒的笑容
回歸到正題,不僅導演的功力好,Casting也居功厥偉,兩位小演員Ahmad Khan Mahmoodzada(as Hssan),Zekiria Ebrahimi(as Amir)的演出讓本部片增色不少,尤其是極為推崇Ahmad,他所飾演的Hassan,真的讓我很想緊緊抱住他,在片中,他在片中既天真,單純,有那種可以和最好的朋友Amir在一起滿足的神情,也有堅決保護Amir,為Amir挺身而出的神情,以及Amir背棄他時,在Amir生日準備會上,看著Amir漸行漸遠的神情,以及為讓Amir發洩怒氣,自己將水果塗在臉上的神情,這些表情交揉在一起,讓人對他有憐又愛
Hassan

至於Zekiria則演活了那害怕挺身而出的富家子弟,既帶點貴族習癖,但也很親民,他是真的衷心視Hassan為好朋友的,但卻在欺負事件中,未能挺身而出,眼睜睜看著Hassan被雞姦,他覺得Hassan變得骯髒,又為要掩飾自己的膽小,又覺得Hassan的相挺讓他自覺渺小,我可以體會到他的種種心情揉合在一起,而不自覺地有排擠Hassan的舉動,但他又覺得愧疚,所以手表被偷的當面對質,他無法正視Hassan,而Hassan要離開時,他站在自己房中虧看,卻又害怕Hassan回頭看到他的不捨,他其實潛意識裡是對不起Hassan,同時也厭惡自己的個性......導演便是利用這一些看對方的鏡頭,讓這段友情發酵,綿延到最後的事件
Hassan(左)/Amir(右)

不僅是友情片面上的傳達而已,本部片後半段變成算是Amir個人對於自己始終無法挺身而出的個性,所做的一個反省的歷程,這個個性打從一開始爸爸與好友的對談當中便留下伏筆,到Hassan被欺凌事件,讓他對這樣的自己無法釋懷,旅居美國後,大學畢業,邂逅美麗的妻子.......似乎早已塵封了這段往事,但其實在不知不覺當中,思想已被洗滌,這一段逃亡至美國的過程,看似沒什麼意義,但導演其實慎選了一些挺身而出的事件來描述,只是他可能未發現到這一切對他的影響,

直到爸爸的好友捎信來要他去一趟巴基斯坦及阿富汗,而這段重返阿富汗救回Hassan兒子的橋段,才真正是他對過往自己這樣不挺身而出的個性的贖罪以及補償具體實踐,看似他是為了爸爸這樣做,其實潛意識裡都還是為了自己,在這樣的歷程中,不論是對孤兒院的院長,或過去霸凌的人,今日成為行政首腦左右手,在在都是對自己的個性上的反省:孤兒院院長雖無法盡力保護孩子,但仍不畏一切挺身而出,而霸凌的人更直指Amir未能挺身而出報效國家......經歷過這些的成長,我想他最後才領悟到Hassan為他挺身而出,是因為Hassan在乎他,而不只是個忠心耿耿的哈巴狗,Hassan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過往的自己卻對Hassan徹頭徹尾地做錯了,誤會了,但後悔也來不及了,但Hassan的事必定讓他銘記在心,最後,他終於為了Hassan的兒子挺身而出

電影不僅有著深刻的感動,更讓我們窺探到現今阿富汗的情勢:種族無法和平相處也就算了,甚至還有歧視欺負的行動在,並直指阿富汗的專制獨裁政權,如此間接地揭出阿富汗瘡疤的電影,無怪乎,劇中兩位小主人翁有生命安危,因此目前受到聯合國保護

我得說這是一部很令人感動的電影,一段真摯的友情,卻因為自己的不成熟而變質,最後的領悟,或許對友情本身有點為時已晚,但卻是永難磨滅的回憶,回頭想起時,會慶幸自己有一個這麼棒的好朋友,況且自己也是有補償的機會

更多觀影心得盡在
http://www.wretch.cc/blog/Dammi

此則回應
無圖示
回應
2F
版主你一定沒有看過原著
因為你寫的太恭維了
追風箏的孩子的電影好像是在看簡介
書中重要的劇情都被卡掉
當阿米爾在爭取哈山的小孩移民過程在電影完全跳過
演哈山的小孩sohrab的演員也找的不對,sohrab之所以不歡而言是因為阿米爾幫他申請庇護被拒而有放棄領養他的念頭,sohrab因而為此自殺,後來是因為阿米爾的太太在美利用關係將他們營救過來,但是sohrab再也不相信任何一個人而變的個性難以捉摸,這個心情是演哈山小孩sohrab的小演員沒有演出來的味道,反而演哈山的演員把小說的那位哈山演的很像
另外,阿米爾父親在哈山生日的時候送他的禮物是去整型與生俱來的兔唇,不是送風箏,今後,我知道了要先看電影在看小說才不會不滿的比較多
但是,我還是認為這部電影總是給我一個感覺
就是隨便演演就算
無圖示
回應
3F
看完有點失望的感覺。
跟書差了一些感覺,是編劇們沒跟作者討論過劇本?
書裡文字的情緒很重,很容易讓人落淚。
但電影漏了一些感覺,情緒最多讓人感覺到鼻酸而已。

和沒看過書的朋友一起去看:「看片名以為是陽光的電影。」
電影散場後也沒有特別要討論的感受。
無圖示
回應
4F
我很佩服追風箏的孩子的編劇與導演竟然能將一部充滿人道關懷與人性自我反省與贖罪的暢銷小說拍的如此的平庸.
電影中哈山與阿米爾小時候的敘述少的可憐,小時候這段愛恨交錯的友情發展與變質完全輕描淡寫,讓你感受不到為何阿米爾要如此狠心趕走哈山,後來又未何要冒生命的危險到阿富汗去營救哈山的小孩.

好萊塢電影公司花大錢到當地取景加上三位阿富汗小童星冒著生命被追殺的威脅,得到卻是一部沒有血肉而空虛的外殼.
無圖示
回應
5F
電影就電影
小說就小說
原著就原著
何必以此相比
各取所需罷了
無圖示
回應
6F
我也是去年就看過原著小說
雖然確實如大家所說
電影和小說的情節有一些初入
但我覺得大家也不必太嚴苛
畢竟要在短短兩小時傳達小說的所有細節是真的有點難
總體而言我仍然認為這是一部能感動我的電影
(雖然我看電影前就讀過原著)
大家或許可以單純以欣賞一部電影的角度來看
可能會比較好唷
無圖示
回應
7F
問題是
電影拍的很隨便,
好萊塢的一貫華麗場景,
骨子裡卻拍不出所以然來
壹週刊給他68分
我想他了不起也只有50分而已
無圖示
回應
8F
這部片子要是由阿富汗人來拍會更好
追風箏我看過小說,給美國人拍爛了
小說好看又要歸功於台灣的譯者李靜宜讓讀者很順暢,尤其是在發現哈山是自己的弟弟又為了找尋哈山的回兒子能合法的收養的這段,讓我邊看邊流淚...但很可惜的是這一段在電影裡面完全跳過,這是一個重要的起承轉合
小說裡的重要心靈感受在電影找不到
如果這部片子要是由阿富汗人來拍會更好
因為我看過一系列中亞的的電影
最推崇的是伊朗導演巴曼戈巴第
他的精典作品我幾乎每一部都看
最有名的是:
烏龜也會飛 Turtles Can Fly
醉馬時刻 A Time For Drunken Horses
半月交響曲 Half Moon
電影是給比較沒時間閱讀的人來看
看一部電影二個小時
讀一本小說是超過二個小時
忙碌的現代人,喜歡速食
電影剛好可以取代這樣的一個功能
追風箏的孩子的電影好像是在簡介
演員也不對,演哈山的小孩sohrab的演員也找的不對,sohrab之所以不歡而言是因為阿米爾幫他申請庇護被拒而有放棄領養他的念頭,sohrab因而為此自殺,後來是因為阿米爾的太太在美利用關係將他們營救過來,但是sohrab再也不相信任何一個人而變的個性難以捉摸,這個心情是演哈山小孩sohrab的小演員沒有演出來的味道,反而演哈山的演員把小說的那位哈山演的很像
另外,阿米爾父親在哈山生日的時候送他的禮物是去整型與生俱來的兔唇,不是送風箏,今後,我知道了要先看電影在看小說才不會不滿的比較多
總之,我認為這部電影給我一個感覺,隨便導一導,隨便演一演
好看的劇情,必要時就要加碼,如果要把它濃縮到在120分鐘內,除非導演功力很強,否則千萬別濃縮,就算到六個小時,才能完全感受小說的原汁原味,也是值得去拍
2004年義大利的一部電影燦爛時光The Best of Youth用六個小時分上下級演,看完的人直呼過癮
其實追風箏的孩子也是可以比照辦理
更何況在電影未推出之前,小說就造成轟動,片長是不致於會影響到票房,但用二個小時來拍,又沒抓到重點,真的很可惜,只要有看過小說的人,對電影幾乎都是搖頭的
無圖示
回應
9F
我覺得大家都太愛批判了....
一定都要用負面的角度去看嗎?
我就沒有看過小說,可是看完電影還是有滿滿的感動
看完後
我覺得能生活在台灣這片土地真的很幸福
不用飽受戰爭和生活的折磨
看兩個小孩的友情.父親對孩子的愛
哈山對友情的付出...等等真的很感動
尤其對哈山真的有說不出的心疼一想到就鼻酸
從電影我看到了阿富汗的生活方式
她們的市集.放風箏的場面都把文字影像畫化了
如果沒有看這部電影可能一輩子我都不知道阿富汗的輪廓
她對我來說祇是一個地名罷了.
所以這部電影還是有成功的地方
總而言之真的還是很推薦這部電影
特別是你沒看過小說或者是不喜歡看太多文字的人
進戲院去感受那份感動吧!!
無圖示
回應
10F
樓上的人家不是說過嗎
沒有看過小說的去看電影,可以
看過小說的別去看電影,會失望
這怎麼會叫做愛批評
你不想批評就不要進來,何必在這裡說了什麼感動滿滿的
我最討厭這句話有夠噁心的,跟江霞一樣,比爛的
無圖示
回應
11F
真的好看耶
無圖示
回應
12F
我也覺得書勝過電影
不過電影要完全呈現出書的意境的確不容易!
無圖示
回應
13F
我沒有看過小說,以一部兩個小時的電影來說
我覺得導演的功力已經很強了,看完很感動
部分沒有講得很明白的地方
我覺得是可以讓大家各自想像的
很多東西本來就不一定有標準答案
留下一些可以想像和討論的空間也是很好的

TO 十樓的版友:
看完電影本來就會有情緒
感動是其中之一,沒甚麼好噁心的~
覺得噁心的話,是你有毛病
再者,干江霞屁事啊~腦殘~
無圖示
回應
14F
跟江霞比噁的
現在還能搖擺什麼
輸的那麼慘
無圖示
回應
15F
各位說ㄉ都 沒 錯> 一邊是用理性
無圖示
回應
16F
你說拍長就拍長喔
錢你要給嗎...好笑
無圖示
回應
17F
如果一部電影是小說改篇的, 我喜歡先看小說, 再去看電影, 這樣能看出一個導演的功力. 像是斷背山、時時刻刻、魔戒等。
不管是斷背山、時時刻刻或魔戒, 導演在處理的手法上, 或多或少都改寫了原著內容, 畢竟電影的表現是導演在基於原著作品上, 表達了自己本身的看法或想法。這就是藝術。
每個人看完原著後所獲得的東西應該都不會一樣, 否則大家都只是一台copy machine了。而且不能因為導演沒拍出自己認為原著內重要的東西就認為它是一部爛作品啊~ 會不會太偏頗了點?
基本上,藝術歸藝術, 政治歸政治,干江霞啥事? 真的是個丁丁耶~
無圖示
回應
18F
電影好看!!小說沒看過~
『追風箏的孩子』 算是今天看的五部電影中,我覺得最好看的一部...
@@
明天也去借這本小說來讀讀好了^^

另外忍不住一提...
最近分享心得的人好少=.=
...篇篇都要來場筆戰嗎?
觀感不同的話 可以用自己的論點來發表啊!
誠心希望大家用詞不要這麼銳利
把自己犀利的文詞 用在討論電影會更好。
無圖示
回應
19F
其實拍的算中規中矩
雖然爭取索拉圖去美刪除
但是你以為是拍連續劇
這樣`錯啦
無圖示
回應
20F
19樓你有病啊
爭取他去美國的那段過程就是影響索拉圖為何要自殺的因素
這部片子刪的有點離譜,還強詞奪理
(共2頁)

 第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