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轉貼 話題:【不負責影評】反方向的美麗與哀愁班傑明的奇幻旅程
無圖示
回應
1F
反方向的美麗與哀愁《班傑明的奇幻旅程》The Curious Case of Benjamin Button
文∕小智

(本文內含部分劇情,請謹慎觀看)

他,年輕時謙沖被動,年老時倜儻風流;她,年輕時高雅主動,年老時堅強溫柔。兩人像是兩條緩緩延伸的直線,在筆直延伸的途中偶然交會一點,之後卻又跟著漸行漸遠。縱使如此,兩人又像完美的互補,攜手歷經生命倒轉,穿越年齡情愛流轉,來到這部《班傑明的奇幻旅程》(The Curious Case of Benjamin Button)。影終燈亮,人潮離散,但我始終難逃影片所流洩的致命悲哀。紛亂的思緒,猶如千百隻禿鷹撕扯我心,終至長嘆一聲,以及兩頰無能為力的淚痕…

這是一個奇譎詭異,並且不落俗套的愛情故事,以男主角班傑明巴頓(布萊德彼特Brad Pitt飾演)的人生作為主線,帶領觀眾進到一場寧靜詩意,卻又不時跌宕起伏的生命旅程。初看像在聆聽一首動人情歌,卻又隨著劇情推演,發現影片其實深觸更多方面的省思觀照,並配合畫面賦予的無限想像,於焉豐富劇情的廣度以及深度,讓全片在相互交融之下,共同譜出這首鴻篇巨製的生命頌歌。

對我來說,本片絕對是今年到目前為止,所觀賞到最動人的一部電影,各方面都調配得恰到好處,無怪乎入圍今年奧斯卡那麼多獎項。不過這篇文章,我反而不想著墨太多關於男女主角刻骨銘心的愛情,畢竟這已經是本片最顯而易見的主題,於是我反倒想跟各位分享我在看片途中,所發現到的其他主題,以及我對它們的觀感…


一、生與死的異同互顯:
影片始於一個颶風來襲,但卻異常寧靜的病房場景,鏡頭以沉穩的特寫,緩緩帶出病危老婦熟睡中的臉龐,臉龐上的皺紋並且清晰可見。「死亡」的意象因此呼之而出,並隨著劇情再三出現。但本片並不將死亡塑造得過度傷悲,反而是以處之泰然的心態,來展現哀而不傷的勇敢。一如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的人生,每當我們離去之時,就跟我們當初來到這個世界的時候一般。或許每個人的人生各有不同,但結局卻都無所不同,影片進而傳達如此觀點,並透過「時鐘」與「蜂鳥」兩大象徵來作旁徵博引。


二、時鐘與蜂鳥的新生:
神學告訴我們,生命無窮無盡,靈魂在肉體消亡之後依舊延續。影片巧妙以「反方向的鐘」,來象徵男主角返老還童的生命倒轉,縱使日後它將被電子鐘取代,但它依然還是不停運轉;就算影片最後,颶風即將肆虐紐奧良(暗喻當年卡崔娜颶風對當地造成的災害),而大水也將要蔓延這個倒轉的鐘,但就算大水將時間淹沒,但新生終將不斷展開(一如現今的紐奧良已經走出傷痛,並從中展現導演大衛芬奇(David Finch)對災民的人道關懷)。又或是說,蜂鳥在片中兩度出現,且每次都出現在有人逝去的瞬間,但呼應船長對蜂鳥的解析,讓蜂鳥振翅的軌跡,成為數學中代表「無窮」與「無限」的∞符號,更因此帶出「生命是無窮無盡」的觀點,並讓逝去顯得並不傷悲,因為新生終將順勢降臨。


三、生命與身體的存在:
呼應上段的新生觀點,就像第一次世界大戰,造成人民的慘重傷亡,而在一次大戰結束那天,班傑明就正好誕生到這世界。就算他的大腦發展跟其他器官背道而馳,就算他誕生時的面貌如此醜陋不堪(還被白人父親拋棄),就算他有再多的內在衝突與不完美,但對領養他的黑人母親來說,他就宛如天使降生一般,是上帝贈送給她的完美禮物。從這方面來看,本片無疑提昇黑人種族的慈悲胸懷,並顛覆昔日我們對身體美醜及功能性的觀感,透過對男主角生理狀態的重新認識,讓觀眾得以思索生命與身體的相互存在。


四、七度被雷劈的老人:
「我有沒有跟你說過,我被閃電擊中過七次?」這是老人一再對班傑明所說的話,配合畫面中的懷舊默片質地,確實令人莞爾。不過老人為何要一直跟班傑明重複這句話?或許原因真的是他老人癡呆,記不起他有沒有跟班傑明說過這些話,但我更想將這段話,與班傑明母親所說的「你永遠不知道將會發生什麼事」來作呼應。確實,這也是本片的「宿命論」觀點。就像老人的這句話,間接提醒了(老人本身跟)班傑明「能活到現在已經值得慶幸。」人生本來就很無常,您無法決定自己的命運,就只能跟命運奮鬥,進而完成自己的一生。片中有段風格強烈的「車禍」片段,看似有點在賣弄炫技,並跟影片基調有些違和,但這段類似《蘿拉快跑》(Run Lola Run)的主觀角色獨白,搭配精湛的影像剪輯處理,更是補強全片的宿命論觀點,以收劇情畫龍點睛之效。


五、親情的著墨與羈絆:
全片除了顯而易見的「愛情」及「生命」母題,「親情」更也是重要的子題之一。不論當年班傑明與父母的互動、或是如今病危老婦跟女兒的互動,都成為本片的感人看點之一。為何老婦要在病危之時,冒著生命危險跟女兒分享班傑明的故事?透過本片層層剝筍的劇情手法,成功讓觀眾站在跟老婦女兒一樣的立場,來娓娓得知事實的真相。


六、編劇與導演的巧思:
作為大衛芬奇的最新作品,感覺本片似乎不太像他以往作品那般黑暗、冷冽又令人窒息,反倒有種魔幻、溫潤又浪漫的息氣,也從片中看到其他電影的浮光掠影。原因或許出在編劇艾瑞克羅斯(Eric Roth),他正好就是《阿甘正傳》(Forrest Gump)的編劇,而讓本片的故事架構,確實跟《阿甘正傳》有些類似。但就情節規劃來說,則存在提姆波頓(Tim Burton)那部《大智若魚》(Big Fish)的魔幻寫實之感。說實話,本片就如同一本回憶錄,透過老婦女兒的朗讀,與觀眾一同進入班傑明的生命歷程。既然這是回憶錄,那情節自然就會有些跳躍,自然也就不太可能把班傑明的人格給描繪得太過詳盡。透過本片,更也發現大衛芬奇透過班傑明的年齡,來「形式化」影片的節奏步調,讓前半段的節奏異常緩慢,一如主角剛出生時的年老狀態;等影片進行到後半,則又像趕火車般加速運行,以呼應主角他後半人生的年輕與輕盈,並在劇情最高潮的時候嘎然而止,留給觀眾無限想像空間,並展現導演他獨到的細膩巧思。


七、彼特與凱特的表演:
作為好萊塢商業影片,本片同時具有某種程度的文藝氣息,但影片真正的賣點,除了導演大衛芬奇,男女主角更是全片賣座與否的重要關鍵。對我而言,雖說兩位演員並沒太過驚人的突出表現,但皆在片中發揮正常水準,尤其時常扮演貴族的凱特布蘭琪(Cate Blanchett),依舊在片中散發高貴的典雅氣息,但卻跟角色質感不相違背,進而作出完美的融合與搭配。布萊德彼特的老人扮相也令人眼睛為之一亮,尤其當他返老還童,越來越帥之時,相信女性觀眾絕對發出聲聲驚嘆,因為他年輕時的扮相,還真是挺帥的啊!適切的演員選擇,也是導演及製片的睿智抉擇。


以上七點,便是我在觀賞《班傑明的奇幻旅程》所產生的小小拙見。以全片細膩的角色刻劃、精湛的劇情表現、耐於咀嚼的優美台詞,搭配如詩如畫的唯美畫面,都一再撼動我內心的小宇宙,頓時間的感傷情緒也不禁讓人淚眼婆娑。既是淒涼,卻也美麗,強大的觀影後座力,也確實令人難以忘懷。


文章出自【小智的電‧癮‧強迫症】
http://www.wretch.cc/blog/kkaicd1/133767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