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多樣豐富的愛
無圖示
回應
1F
我看這部片已經兩周了,沈澱之後跟大家分享一下。
這部片非常好看,它敘述了生活成長與迷惘追尋中所遭遇的很多種愛。從年少同伴,叛逆苦悶,青春性愛,革命衝撞,混世苟且,還有生活灰燼底下永遠不滅的真心關懷與超越生死區隔的承諾與付出。
這裏面每一種不同處境下的愛都是真實而矛盾的,也是豐富而複雜的。如果我們的世界不是那樣為愛貼上標籤與類別來區隔,那樣地為各種愛加以行為準則與身份歸屬,這些不同時期與不同性別,身份,屬性的愛不會如此地難以相容相見。。
美寶與阿良從少年時的親愛,在經歷上述的一切之後,找到了出路。雖然讓觀眾有感傷,卻也充滿生命的力量。
導演用各種元素成功地塑造了這個觀影體驗,令我萬分感動,淚流不止。

至於影友引用關於是學運,校園的史實與否,或是劇情橋段是否真實等批評,這些東西在觀影過程並沒有絕對的真偽可言,情節的設計就劇情的流暢與感受的鋪陳帶領而言,並不過火。

我反覺得作為觀影者本身的觀影態度也需要適切調整。
例如我們看皮影戲,布袋戲,粵劇或京戲,動畫或劇場等都可能感動,但如何欣賞這些不同類別的藝術,而不要對它們強加上表演理論與形式的分析,是需要學習的。

因此對論文應該著重嚴謹理性分析,而對藝術則應該讓感受帶領自己去體會微妙豐富的意含,如果兩者顛倒,不但自己的觀影經驗會被自己扼殺,事後再以此自己的體驗來評論分析電影本身,很可能落入主觀意識的自我循環。

例如有人說此片沒有悲憫,所以....,,其實推論太過,這就跟試著分析西區考克的電影或齊白石的畫有無悲憫一樣,只會落入強下指導棋的困境。

對於任何形式的藝術,我們都應該先放寬心懷,讓想像與情感奔馳投入劇中的時光,讓敏銳開放的感受來盡情體驗這個藝術創作是否感動了自己,只要感動的豐富與深度指數夠高,們就可以信賴自己的感受,對自己的感受沈澱,思考與分析,卻不必對影片的創作與形式元素強加指導式的論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