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魏德聖的賽德克 . 巴萊 (美國版)
無圖示
回應
1F
感謝世界日報, 讓我這個很少看電影的人, 走進美國電影院看了一部台灣拍的台灣史詩片 - 賽德克 . 巴萊. 當我坐在電影院裡, 看到中文片頭一上螢幕, 我心裡有想肅立起敬唱國歌的激動, 因為我是在美國電影院看到台灣拍的國際水準級電影耶, 我想這種滋味是在台灣的國人無法體會的吧.

這部電影重現1895年到1930年這段台灣被日本統治時期, 霧社地區的高山原住民, 從過著單純的山林部落生活, 到被日本人統治且用文明的名義來欺辱, 最後終於忍不下去, 即使知道反抗將會付出生命, 甚至滅族, 也在所不惜, 只為了找回靈魂上的自由, 對得起祖靈 (連最基本的自尊都沒有, 活著還有什麼意義). (電影中的霧社場景的照片)

我聽說在台灣是分上下二集, 但美國只有一個電影版, 雖然不知道少看什麼, 但是就我看到的, 已經足夠表達導演想要呈現的訊息. 雖然事前有聽看過的朋友大概描述電影的故事主題和拍攝風格, 但是心裡的震撼 - 那種胸口被壓住喘不過氣, 眼淚在眼裡轉, 卻流不出來的那種感覺, 實在難以用言語形容, 而且我很久沒有這種感覺了.

我事前沒有做功課, 平常也很少看中文的報章雜誌或電視網站, 所以我對這部片在台灣造成什麼樣的轟動或是爭議是完全不知道. 我是看完電影後, 回家才開始搜尋相關資料, 看到正反二面的看法, 其實也不意外, 因為不管是哪個導演, 哪部電影, 很少沒有爭議. 有爭議是好事, 聽取來自不同角度的意見, 有建設性的就記下來, 純情緒性的就忘記.

雖然看完後心情沈重, 但是不得不對台灣電影水準的進步, 感到開心. 我在台灣的時候很少看國片, 因為覺得外國片好看多了. 但是自從看了海角七號後, 開始對台灣電影改觀, 也有可能年紀漸長, 加上住在國外有一段不短的時間, 這樣的人生經歷讓我對故鄉的故事和國人的發展, 有更深一層的感受.

感謝魏德聖導演付出12年的等待和堅持, 我們才有機會瞭解一點台灣的歷史. 老實說, 身為台灣人, 我對台灣的歷史知道的非常少, 因為唸書的時候聯考不考, 學校不教; 出社會後, 更沒有動力去瞭解台灣的過去. 在新店念高職時, 班上有原住民同學, 我們平地人只知道不可以叫他們山地人 (就像在美國, 不可以叫黑人 黑人, 要叫非洲裔美國人), 只覺得原住民不愛唸書, 不努力工作, 常遲到, 沒事就愛喝小米酒喝到醉 (某個程度上是這樣, 但更大的部分是刻板印象), 卻沒去探討, 原住民的歷史背景, 以及他們所得到的資源, 也許是造成他們現狀的部分原因.



上面那個幕後全紀錄的YouTube, 有幾段話讓我心痛又感慨 - 有錢就是要做更多事. . . 沒有人相信這部片可以多好, 但是我相信我一定可以把它拍得很好, 因為我已經準備很久了, 每個鏡頭我都想得很清楚. . . 很多事都是我們硬幹把它幹出來 (因為整部戲幾乎是外景拍, 靠天吃飯, 要陰天就給你出太陽, 要太陽就給你下雨的老天爺很難搞). . . (全紀錄影片的最後一分鐘) 看到全體工作人員在戶外天氣冷得要命的情況下, 演員穿著薄薄的原住民裝拍攝, Cut之後馬上送上熱湯喝, 演員的手卻冷到顫抖拿不穩碗 (實在太克難了).

真的讓我覺得在台灣的國片電影資源如此薄弱的情況下 (缺錢, 缺舞台, 缺一般大眾的支持, 缺國家的後援, 總之樣樣缺啦), 這部片不但在歷時12年後還真的誕生, 而且拍攝水準之高, 能獲邀參加當屆威尼斯國際影展並評選入圍正式競賽片, 實屬不可能的任務.



希望大家看這部片的時候, 可以暫時將國籍, 種族, 膚色, 政治立場, 文化差異等因素放在一旁, 靜靜地欣賞一部具國際水準的電影作品, 平靜地接受這個已經發生的事實. 重要的是要能從過去的歷史中, 記取教訓, 學會寬容, 不要重蹈覆轍, 因為任何戰爭或掠奪, 都是要付出許多的生命, 也許不是你我的生命, 但很可能是我們祖父母或是我們子孫的生命, 不論目的是土地, 是石油, 都不值得.

有許多人看過此片後的感想是 - 太血腥, 但是, 那一段戰爭不血腥呢? 我們可以閉上眼睛不去看砍頭的鏡頭片段, 但是它實際上發生過, 而且實際情況絕對比電影鏡頭血腥上幾百倍, 這才是導演的重點. 如果不將砍頭的鏡頭忠於歷史的呈現, 我想你我的感受無法深刻, 畢竟, 我們是坐在有冷氣吹的電影院 (搶救雷恩大兵這部電影還有內臟橫流的片段咧). 請不要認為它野蠻, 因為那是原住民的傳統, 現代人其實也很野蠻, 只是方式不同罷了.

片中讓我感動的, 是原住民女性為了不讓他們的男人有所牽掛 (外加糧食不足/因為這場反抗游擊戰打了至少一個月), 而選擇集體上吊自殺 (連日本軍隊後來看到一整片上吊的場景也頗震撼); 還有二位受日本教育, 成為日本警察的原住民, 因為夾在中間無法取捨而自殺.

片中讓我最感慨的, 是被日人收買利用的原住民. 當其他部落的原住民聯合起來反抗日本人的時候, 卻有一個部落反過來幫日本人打自己人, 這是我不意外, 但心痛的地方. 我們中國人(泛指)為什麼就無法像日本人, 韓國人那樣團結, 即使在這種非常時刻, 也無法暫時放下彼此的仇恨, 攜手抗日. 是因為怕死嗎? 但是橫豎都是要死的, 為什麼選擇當抓耙子, 同外人打自己人呢? 是為了報仇嗎? 這個仇就不能等抗日成功再報, 何況, 落井下石, 靠日本人來報仇, 也太小鱉三了吧.

片中有幾段話讓我印象深刻:

好獵人要懂得安靜等待

文明不好嗎?. . . 如果文明是男人做苦工領薄薪, 女人去幫傭陪酒, 文明好嗎?

被日本人統治不好嗎?再等二十年,我們的孩子就可以真正脫離野蠻. . . 你將來要進日本人的神社,還是我們賽德克祖靈的家?

你明明知道這一戰一定會輸,為什麼還要打?

如果文明是要我們卑躬屈膝, 那我就讓你看見野蠻的驕傲.

不想當野蠻人,但不管怎麼努力,也改變不了這張不被文明認同的臉

一個信仰彩虹的族群,和一個信仰太陽的族群,為了彼此的信仰而戰,但是他們忘記了,他們信仰的其實是同一片天空。

三百多名戰士抵抗數千名大軍,不戰死就自盡,為何我會在這偏遠的台灣山區,見到我大日本帝國消失一百多年不見的武士道精神?



賽德克巴萊的Wikipedia上有非常詳細地介紹, 包括國際間的評價 - 多倫多影展執行長卡麥隆貝里接受加拿大〈國家郵報〉採訪時,推薦3部最值得觀賞影片,其中一部就是〈賽德克·巴萊〉,他對戰爭場面印象深刻,「非常壯觀, 動作戲不斷而高潮迭起!」、「這部片非看不可的原因,是因為它描寫二次世界大戰裡,西方人所不知道的一面;是一部非常帶勁的電影。」



看看別人怎麼說 - 賣點子, 樂多日誌, 火行者 (記得看讀者留言喔), 美麗新世界 (記得看讀者留言喔), 舒子稿的窩,

Posted on April 30, 2012 at 05:47 AM in Film
[Ref. http://www.sabrinahuang.com/2012/04/seediq-bale-worriors-of-the-rainbow.html]

此則回應
無圖示
回應
2F
打一堆有的沒的
.
前後段文章卻不連貫
.
想充版面 還拷別人文...
.
下次不可以這樣 OKAY?
.
去後台領便當 乖
(共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