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這篇文章道出了本片在海外票房可能的問題
無圖示
回應
1F
《?德克-巴?》口碑票房兩極:到底缺什麼?
http://ent.sina.com.cn/r/m/2012-05-16/16273631657.shtml

節錄自該篇內容

「如果《賽德克‧巴萊》由姜文、周潤發、葛優、梁朝偉(微博)、劉德華、劉青雲、任達華(微博)出演,票房一定過七億(人民幣)……」導演高群書這麼說。但是,也有很多人擔心,如果像《賽德克‧巴萊》口碑這麼好的優秀大片最後只落得個慘澹收場,那以後導演們是否將更加堅定不移地將錢砸在明星和宣傳上,就像我們一再看到的那種古裝大片……

●選擇非職業演員意味著主動放棄市場

「一個電影,如果用了非職業或非著名演員主演,就意味著在設計上對市場大面積的主動放棄,就不要期望在目前中國市場上有大建樹。」看到《賽德克‧巴萊》內地票房不佳,導演高群書頻頻在微博上發表自己的看法。沒有明星參演,被他視為該片票房低的重要原因。

高群書向羊城晚報記者分析道:「《賽德克‧巴萊》共投資7億元新臺幣(約1.4億元人民幣),在這樣一個規模的投資裡,沒有一個主角是有市場號召力的明星,這的確是個大膽的嘗試。我很欣賞魏德聖(微博)導演,他是個有理想的導演。但如今的內地影市,投資一個億(人民幣)的電影,你起碼要收回3億元(人民幣)的票房才算掙錢。

而沒有明星臉,這在市場號召力上就大打折扣,比如說宣傳時,就只看見魏德聖導演一個人在說。每個搞電影發行的人都知道這個道理,為什麼《桃姐》會大賣,你以為劉德華是吃白飯的嗎?」

●明星雖然不是保障,但沒有肯定不行

觀眾站在《賽德克‧巴萊》的海報前,卻找不到一張熟悉的明星臉,很多人就找不到理由為它掏錢。

對於很多人將《賽德克‧巴萊》票房不好的原因歸結到院線上映場次太少,中影南方新幹線總經理助理邱晴有些委屈:「事實上我們在第一天上畫時,就排出了很多場次,包括黃金時間,但觀眾只有零星幾個,院線不得不在第二天更改策略。如果有錢賺,院線怎麼會不樂意?」在邱晴看來,沒有明星臉,電影和觀眾之間就很難架起橋樑:「明星不是百分之百的保障,但明星臉起碼能讓觀眾走進電影院。《桃姐》如果沒有劉德華,也肯定不會是現在的票房。」

此則回應
無圖示
回應
2F
海外票房沒有問題 很正常

是台灣票房高到不正常

台灣觀眾才是有問題 哈哈
無圖示
回應
3F
那些年這部電影也沒有大咖啊

為什麼海外票房可以破他們的影史記錄

這就怪了?

對吧?
無圖示
回應
4F
樓上的太不厚道,他們好不容易找到理由,給餵導找台階下,你讓他們開心二天會死ㄇ?
一定要這樣戳破人家泡泡是不是?!
無圖示
回應
5F
to 四樓

對不起
我太誠實了


我錯了 ><
無圖示
回應
6F
給樓上,這些人每天都有不同說辭,很扯的就回他們幾句(像自比刺激1995票房當時不佳,未來幾年卻還他們公道那種);理由很多,要是不會太誇張,就當笑話看看算了!
無圖示
回應
7F
那要去找討公道聯盟幫忙了@@
無圖示
回應
8F
由版大po的文

可以證明

大陸人需要熟面孔 大咖星 才比較會買票進場


劇本 攝影 可看性 到是其次


我想


大陸觀點分析起來也是有幾分道理


聽說

剌陵這部戲 因為有周董跟林小姐撐場還有陳道明 曾志偉

在大陸的表現也還算不會太差(在台灣是大爛片)

所以

如果周董參與拍攝賽德克 票房肯定比現在好

是這個意思吧?
無圖示
回應
9F
在這個論題區中我2011/12/17 00:50在4F曾提過

http://bbs.atmovies.com.tw/bbs/bbs.cfm?action=view&c=102&s=93394&sa=fsch98433826

電影當然是個商品,為了爭取票房,經常要做一番包裝。直接找知名的演員常會有「魚幫水」;「水幫魚」的效果。特別在爭取海外票房時。

若電影本身投資不多,用第二、三線或不知名的演員或許沒問題,但對於大投資的電影,用不知名的演員做主角在海外市場的風險就很大了。

某部電影或許故事很好,評價也非常高,在電影原產地也創造了高票房,但對於海外觀眾來說,主要演員一個也不認識,不少觀眾可能就沒法產生興趣去看。連看的機會都沒有,理念又怎麼去傳播?

底下的內容並沒有意思要說「賽德克巴萊」選角不好,或主要演員演的不好,相反的「賽德克巴萊」主要演員演的很到位,雖然沒有得獎,但仍獲得絕大多數本地觀眾認同。這時候才說出這個觀點也是在現今已不影響票房情況下才提出。

如果考慮海外市場,選主角一定要用「血緣」這個因素嗎?

1956年的「國王與我」演的是「暹羅王(泰國)」的故事,主角卻是「尤伯連納(俄國裔,他本人稱自己有蒙古和瑞士血統)」,但為什麼沒有找泰國人演,仍獲當年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等五項大獎。

1999年相同的故事「安娜與國王」,主角卻是「周潤發(香港人)」,為什麼也沒有找泰國人演?

1982年傳記電影「甘地」,主角是「班金斯利(英國演員)」,為什麼沒有找印度人演?仍獲當年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等八項大獎。

1995年「梅爾吉勃遜」主演的「英雄本色」,演的是蘇格蘭人的故事,「梅爾吉勃遜」則是美籍愛爾蘭裔澳大利亞人,為什麼也沒有找蘇格蘭人演?該片仍獲得當年奧斯卡「最佳影片」等五項大獎。

2000年的「神鬼戰士」演的是羅馬帝國在五賢帝時期的故事,主角「羅素克洛」是生於紐西蘭的澳洲知名演員,為什麼沒有找羅馬人來演?仍獲當年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等五項大獎。

「梅莉史翠普」主演的「鐵娘子:堅固柔情」演的是英國柴契爾夫人的故事,已獲金球獎提名「最佳女主角」。「梅莉史翠普」並不是英國人,而是出生在紐澤西州的美國人。

「賽德克巴萊」比較可惜的是,主角林先生本身是牧師,而不是職業演員,不管演的好或不好,他仍然會回去當牧師,畢竟演員並不是他主要的職業。

大家可以試想,若找到某一知名的國際級演員來演,或許台灣票房影響不大,但海外票房與得獎機會可能就不一樣,得獎的機會也可能不一樣。我們若要介紹「賽德克巴萊」精神,透過一個國際級知名演員來詮飾他是如何揣摩這個角色,在宣傳時可表達他是怎麼同情這個角色,是怎麼理解「賽德克巴萊」精神的,透過這樣的舖排,一方面讓海外觀眾有興趣看,一方面理念更從四面八方散播,效果豈不更佳。現在到了海外,光是介紹這些陌生的演員都來不及,哪有機會傳播更多的訊息!

電影畢竟是電影,他不是紀錄片,當國際級知名演員進入了這個角色,這個角色就不會反應只是一個群族的故事,而會更有張力變成全人類都關注的話題,以上只是我有感而發的一些想法,僅供參考。

---------------------------------
也就是用自緣因素找演員,話題總是少些。若讓非原住民也能演的像原住民,至少比較有看頭。

再回答南帝國大大的問題,個人認為就算找大牌明星,也要找適合的,否則也不會有效果。找周杰倫和林志玲應該是味道是不對的。而「刺」片戲本身若不被觀眾接受,那找誰都一樣。
無圖示
回應
10F
恩 版主回答的很詳細

了解了..

不過海外票房不佳

這 應該也只佔原因的一部份

可能還小於一半呢
無圖示
回應
11F
基本上我覺得演員們都演得很好,電影也拍得很好~~很有哲學內涵和文化素養,畫面也很美,聲光效果也配合得很好,情節緊湊,很有節奏感,演員的演技也很自然生動流暢.這是一部好看的電影.
海外賣不賣座,有時候和當地的社會或經濟氛圍.版本的翻譯狀況多多少少有些關聯.不是任何一個藝術品或電影都在當代受到推崇的.也有的電影是在本地不受推崇道海外才大放異彩的(例如:兩小無猜在英國和日本所受到的重視程度並不一樣).但是我覺得,至少我是真的喜歡這部電影,不論是畫面或音樂或其文化內涵之美.我敬佩魏德聖導演,並不是因為他特有種,竟然敢斥資拍這樣的一部電影,而是因為他總能帶領觀眾看見到更最細膩的寬廣~~引領觀眾從更高的角度去俯視歷史(賽德克巴萊),與從更細微的部分去包容真實的(每個活生生有血有肉也有優缺點)的生命(海角七號),從他的眼光中,我想我看到的是一種最優雅的血性和最謙遜的恢弘.
無圖示
回應
12F
恩.....
無圖示
回應
13F
一個擁有英國哈佛劍橋雙學位的博士,看不懂中文字幕,但是他深深被魏導感動,他聽不見磅礡氣勢的音樂和台詞,看不懂對白,但是他被其中的故事情節和血性所感動,他很驚訝於台灣竟然能拍出這樣史詩般的大片,我還帶著他去參觀拍片場景,他很喜歡裡面的場景,也很希望能夠去那些拍片場景的山林探訪,大家會覺得海外票房失利,是因為沒有人可以當橋梁,讓觀眾知道這是怎樣的一部片,那只是它包裝不好,並不影響他的本質,是部好片
無圖示
回應
14F
一天到晚在那如果如果的,簡單講就是找理由嘛!
理由那麼多,就是沒看到導演有檢討自己那裡沒做好,都別人的錯,反正千錯萬錯都是大家不對,觀眾不懂,演員用錯,片子過長剪成十幾種版本,戲院短視...

那你們怎麼不看狀況不對,就改成是記錄片,藝術片來上阿!

說演員用錯,真是超級瞎的理由,九把菜刀沒大咖也是拿下票房第一,到香港還巴掉星爺的功夫.那下次你們就找齊所有一線演員再拍阿,像上面人提到的刺(林志)玲這部佳片.

片子下了那麼久,這些人還來討論區洗版面,牽托來牽托去,就是不檢討自己,真的爛透了!
無圖示
回應
15F
你也不是在洗
而且在吃擔擔麵
無圖示
回應
16F
所以
樓上愛吃擔擔麵?
嘖嘖嘖
無圖示
回應
17F
嘖什麼啦^^
無圖示
回應
18F
請教若惟


什麼是最細膩的寬廣?

可以指點一下嗎?
無圖示
回應
19F
看不懂字幕會
被其中的故事情節和血性所感動
無圖示
回應
20F
以後電影都不需字幕也不需對白

一部偉大的電影
不需對白就能讓人感動
(共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