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鐵達尼號3D重現 ~百年沈船 不朽愛情
無圖示
回應
1F
推薦程度:非看不可 ?????
鐵達尼號》旋風又起,必定再次風靡全球影迷,掀起萬頃波瀾般的熱烈討論。近年來愛情電影大多以小品呈現,都會男女覓愛追歡既速食又俗氣,沒有一部像《鐵達尼號》一樣令人蕩氣迴腸,觀後不勝唏噓的愛情史詩鉅片。

對許多五、六年級生而言,1997年上檔的《鐵達尼號》,曾是一個美好年代的印記。如今,人際事物大多已星移物轉,不變的是電影中傑克與蘿絲生死相望的深情,改變的是多了3D特效的感官饗宴。若你是未曾經歷《鐵達尼號》驚濤駭浪的七、八年級生,這回的初體驗仍將令你感動落淚;畢竟,愛情的悲歡離合,永遠能讓人如此迷醉,卻又能如此絕望心碎。

《鐵達尼號》於1997年由詹姆士柯麥隆拍成電影,並獲得隔年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導演」在內的11項大獎,追平了《賓漢》的奧斯卡最多得獎記錄。劇中郵輪裂沉的驚駭災難,以及人們生離死別的畫面震撼了所有觀眾,並成為全球影史上最賣座的電影達十幾年。

拍片先驅 意外成功
《鐵達尼號》成為世界上最賣座鉅片的原因,據導演詹姆士分析:「這部電影跨越不同語言和文化,超越貧富階級,就像是人與人之間的對話,用死亡的概念檢視了愛情的意義、人際關係,反映人們如何過生活、怎麼對待他人,因此觸動了世人的心。」

然而,在電影在開拍前,卻沒有人看好,甚至認為這部以女性觀眾為主,且長逾三小時的愛情片,觀眾還沒看就知道故事裡人物幾乎死了大半的結局,聽起來就不像是會大賣的電影;不僅如此,男女主角李奧納多與凱特溫絲蕾接演《鐵達尼號》時,都還不是大咖。沒想到這部片成就非凡,不僅紅了電影,也捧紅了凱特溫絲蕾與李奧納多,更是令所有影迷哭紅了眼眶。

歷久彌新 永垂不朽
《鐵達尼號》深受觀眾喜愛,除了劇中浪漫淒美的愛情故事外,也讓人們學會重新檢視自己。百年前,人們狂妄地認為建造了一艘巨艦,是安全且永遠不可能沈沒的,而船長不顧警告地全速航經冰山海域,更是自大的心態作祟。人們不斷在歷史災難事件中見證鐵達尼號的隱喻,詹姆士堅信:「這就是為什麼這個故事能一直吸引人且引起共鳴。」

有許多年輕人沒看過《鐵達尼號》,詹姆士認為在iPad或電腦上看電影,不但無法專心看,影片效果也不好,只有觀眾在黑暗的電影院裡和劇中角色一起經歷悲歡離合,才能感同身受。他希望藉由4月上檔的3D版本,吸引新、舊觀眾離開家裡的小螢幕,回到電影院體驗看大銀幕震撼的逼真效果。

立體後製 重塑經典
3D後製時,每個細節都需特別處理,詹姆士不禁吐苦水:「過程真令人傷透腦筋!」片中所有的鏡頭都得改變視覺特效,並加強影格裡每個角色的深度,甚至移動舊片的物體,以便將缺少的部份畫進去並且除去雜訊,縮小噪點的顆粒感令線條更分明,使影片呈現前所未有的清晰質感。

曾拍攝過《阿凡達》,並被視為3D電影技術教父的詹姆士主張,既然3D攝影技術已臻成熟,以3D攝影機直接拍攝出3D特效才是王道, 2D拍攝後才轉成3D是不入流的『類3D』。另一個大導提拇波頓先以2D拍攝《魔鏡夢遊》後,再後製成3D電影的做法,詹姆士的看法是這只會「阻礙3D電影成長」。

「如果明天才開拍《鐵達尼號》,我一定會用3D來拍」詹姆士說,1995年開拍這部片的攝影器材和戲院設備,都不符合3D技術,讓他苦等了十幾年後才將《鐵達尼號》成功地後製成栩栩如生的3D立體效果。據詹姆士表示,當年拍攝《鐵達尼號》時,特別加強景深,就是在為日後可能翻製成3D片作基礎。

3D片原本是票房保證的情形,到2010年後營收略顯下滑,詹姆士覺得是因為觀眾不願意花更貴的3D片票價,卻看到不夠3D的片子,再加上3D製作成本遠高於2D片,回本不易;如今,《鐵達尼號》3D版起了拋磚引玉的作用,證明過去的經典名片只要經過嚴謹且先進的技術後製,每齣都有機會以3D形貌重現江湖。

鐵達尼號:你該知道的10件事
1. 鐵達尼號的長度為 882英尺,比當時紐約的最高摩天大樓還長。
2. 方向舵重量就超過101噸,比哥倫布的船還重。
3. 有大約4萬5千多公斤的肉在船上。
4. 全船救生艇只夠給一半的乘客。很多救生艇還沒載滿人就離開,只有一艘返回來救人。
5. 鐵達尼號離開碼頭不久就差點撞上紐約號郵輪,靠近冰山時不理會其他船隻的警告。
6. 鐵達尼號的頭等艙票價相當於今日的$124,000美元,三等艙的票價相當於今日的$ 1,300美元。
7. 船員阻擋了從三等艙的出口,以防止有人逃到甲板上來,因此造成許多人困死船艙內。
8. 撞上冰山後,還有人在甲板上玩冰塊。不少頭等艙乘客怕冷不想疏散到外面。
9.船難的不遠處有艘船,卻直到深夜都沒回應鐵達尼號的求救信號。
10. 2223人在船上,有60%的頭等艙乘客被拯救,而只有25%的三等艙乘客倖存,鐵達尼號的總乘客和船員中只有32%存活。

(以上自四月份潮人物月刊轉載)

此則回應
無圖示
回應
2F
我是7年級
對我來說是最感動的電影
謝謝你這篇
我有更了解鐵達尼
無圖示
回應
3F
既然有人喜歡,那我多貼一些資料,讓大家了解導演怎麼說(資料很多,媒體放不下,就貼這邊吧!這是之前跟電影公司要的資料):
詹姆士柯麥隆暢談【鐵達尼號3D】

問:為什麼決定將【鐵達尼號】轉換成3D?
答:我覺得15年後能讓【鐵達尼號】重回大銀幕是很令人興奮的,有相當於一個世代的人從沒在電影院裡看這部片,我對進戲院看電影的體驗深信不疑,對這部片更是如此,影迷願意花三個小時在黑暗的戲院裡和劇中角色一起經歷過程,他們會覺得很震撼,我認為在大銀幕上看比看錄影帶更讓人感動。這是一部我們熟知且喜愛的電影,但我們會看到一些新的東西,更有深度感,希望這樣能吸引觀眾再回到電影院裡。

問:如果當時的技術允許,你會把原本的電影用3D拍攝嗎?
答:如果我明天才要開拍【鐵達尼號】,我一定會用3D來拍,當時的攝影器材和戲院設備都符合的話,我一定會這麼做。1995年我們開拍這部片的時候,並沒有人關注這方面的問題,一直到十幾年後,3D電影市場才開始出現蓬勃商機。

問:將【鐵達尼號】轉換成3D牽涉哪些層面?
答:片中每個鏡頭都變成視覺效果,我們的團隊有300位專家正在努力,加強片中每一個物體、每個影格裡每個角色所有部份的深度。我的技術團隊這幾年來長期與我們合作自然3D攝影,他們很清楚怎麼做出好的3D效果,對於深度的感覺靈敏,他們處理好後拿給我看,我再一格一格確定深度,之後他們必須進行所謂的「整理」,將缺少的部份手繪上去,要在15年前拍攝的電影上移動物體,必須將缺少的部份畫進去,而且不能出錯。首先我們將原始的膠卷進行雜音去除,以縮小顆粒並讓線條分明,讓影片看起來前所未有地美麗清晰,然後交給3D技術人員。我們並不是要吹噓自己多辛苦來贏取掌聲,而是要讓大家知道,轉換3D是可行的,跟實際以3D拍攝的電影看起來顯著不同。

問:為什麼【鐵達尼號】的故事持續受到觀眾的喜愛?
答:1912年的船難發生之後,其實有很多與失去生命有關的可怕事件,包括兩次世界大戰、種族大屠殺、對人類使用核武等等,但鐵達尼號的故事有它永恆的一面,我想是因為它像是一本寫得很完美的真實小說,人們高傲地認為一艘船可以搭載兩千多名乘客,不顧警告地全速航經已知的冰山海域,他們認為「不會出事,我們太大了,不會失敗。」這聽起來很耳熟吧?這個故事裡有太多地方宛如現代寓言,像那樣的災難發生時,有人懦弱退縮,有人挺身而出,願意犧牲自己。故事還反映了階級,富人生還而窮人等死。他們看到前方有冰山,但來不及轉向,船太大,航行速度太快,這也是面臨氣候變遷的隱喻,現在我們都知道會發生,但往前走的動力太強大,撞上冰山似乎是無可避免的命運,再來就是誰能上救生艇的問題。我們不斷在歷史事件中見證鐵達尼號的隱喻,我想這就是為什麼這個故事能一直吸引人且引起共鳴,當然,這也是個愛情故事,但還有更深的意義,是個因死亡而黯然失色的愛情故事。

問:所以【鐵達尼號】因此成為賣座鉅片?
答:我花很多時間想為什麼【鐵達尼號】發行後成為世界各地最賣座的電影,這部片跨越不同語言和文化,超越貧富階級,純粹像是人與人之間的對話,用死亡的概念檢視愛情的意義、人際關係,反映人們如何過生活、怎麼對待他人,這部片裡有一些能觸動世人的地方。

問:你和全世界鐵達尼號的社群有聯繫嗎?
答:我們發行電影時,將會是該事件一百週年,所以鐵達尼號的社群活動很活躍,愛爾蘭、英國和北美都已經規劃了活動,如展覽、模型等等,我們將會跟某些活動做結合,可能會展出鐵達尼號的物品,當然也會有電影裡的道具,我們會嘗試鐵達尼號的主題,一方面為實際發生的悲劇致敬,另一方面也是慶祝這部片的成就。

問:鐵達尼號對你的意義為何?
答:鐵達尼號對我個人意義重大,我拍這部片是因為我想探索殘骸,1995年拍片過程中,我們潛水下去12次,之後在1996年才開始拍攝虛構故事的部份。那是我第一次的深海探險,之後我又做了六次深海探險,其中兩次是去看鐵達尼號,我總共去看了殘骸33次,而且深入內部。

問:你們發現了什麼?
答:我們發現船裡原始的壯觀和優雅依然存在,從外觀看起來似乎已經毀了,但裡面其實被保護地好好的,仍然可以看到完好的銅製床和水晶吊燈,在某間房裡我還發現完整的鏡子和臉盆,我們甚至知道是誰住那間房,所以知道最後照鏡子的人是誰,這些點滴讓我和探險團隊與鐵達尼號之間形成一種緊密結合,當世人的眼光再次聚焦在這個事件上時,對我來說是個重要時刻。

問:為什麼在大銀幕上看【鐵達尼號】很重要?
答:在電影院裡看這部片讓影迷有機會能看得更深入,如果你邊在iPad上看邊傳簡訊、接電話,將影片暫停去做別的事,那感覺就不同了。

問:拍這部片時,你對於它的票房並不是很有信心?
答:我們一開始覺得這部片的規模,使它註定失敗而抹煞它的藝術成就,發行前我們辦過試片,觀眾都很喜歡,後來發現其實影評人也喜歡,但我們仍然不認為會賺錢,我也覺得我再也沒片拍了。拍這部片是為了賺錢嗎?並不是,這可是一部以女性觀眾為主、長達三小時15分的愛情片,到最後大家還死光光。還有,排隊買票的觀眾還沒看電影就知道故事的結局,聽起來就不是很商業的電影,我拍過我知道會賣錢的電影,也純粹為了熱情拍過片,這部片是出於熱情,要不是運氣好,就是我們的信念促使我們拍出觀眾想看的電影,這部片的成就的確超出我們的想像。

問:拍攝【鐵達尼號】記憶最深刻的是什麼?
答:最棒的部份是能真正去鐵達尼號探險,還有,在場景裡的甲板上走感覺很棒,因為真的漂亮極了,好像真的在鐵達尼號上,相當過癮。最糟的回憶是在後製期間覺得所有人都與我們唱反調,許多媒體報導讓我們看起來像是好萊塢史上最大的笨蛋,但我們把持著信念,相信我們是在做一件很酷、有品質的事情。有一段低潮期,我在電腦螢幕上貼著刀片,當時我是剪接團隊的其中一員,刀片上面有張紙條寫著,「要是電影很爛,就用這個!」我用那樣的方式提醒自己,唯一的解脫方式是拍一部好電影,可以說壓力幫了我們忙,因為我們更不願意妥協。

問:你何時知道這種3D轉換的技術?
答:我們剛開始時,他們犯了我所謂的典型錯誤:每個鏡頭都要有3D。想要看一個整艘船的鏡頭,最近的距離是300多公尺遠,因為船身長達245公尺,所以船不能是3D,不然看起來會像模型,你必須只能把大與寬的鏡頭的前景做3D,朝觀眾撲去的水的前景也許會有一些立體聲,但背景的那些物體就很單調。遠處的山用3D看不出來,因為太大太遠了。

問:請談談【鐵達尼號】的明星凱特溫絲蕾和李奧納多迪卡皮歐,你當初就有直覺他們能勝任且會來電嗎?
答:我想要的女演員要有點像年輕、純潔的奧黛莉赫本,當時我們手上的前途看好的年輕女演員名單中,凱特也是其中一位。我看了一些她演過的電影,例如【理性與感性】,她因為演了一些時代劇已經有個外號叫做「束腹凱特」,我心想,因為凱特溫絲蕾演過時代劇而選她,這理由有點瘋狂,但大家都說,「你真的得見見她。」我說,「好,我們用傳統拍攝方式來試鏡,現在已經沒人這樣做了。」我們蓋了一個場景,用35釐米膠卷拍攝試鏡,凱特問她能不能用她的英國口音而不用美國口音,她說,「我會學會美國口音,但現在先不要。」所以她用英國口音試鏡,大家都為之折服,她太棒了,毫無疑問。

問:那李奧納多呢?
答:有凱特溫絲蕾來演蘿絲,我們就有了靠山,但還需要找到傑克和她對戲。巴茲魯曼寄給我李奧納多在【羅密歐與茱莉葉】裡的演出片段,我覺得他很棒,是個很有能量的演員。後來他來我們在聖塔摩尼卡的辦公室面試,我看著會議室裡,不知道為什麼,突然擠滿了女人,有會計、秘書、管理員等等,我心想,「這是怎麼回事?這不是選角會議嗎?」所以會議室內有李奧納多、我和一群女人,我心想,好,我懂了。

問:這是李奧納多旋風的起源
答:沒錯,但我還是得叫他為角色試讀,凱特從倫敦飛來,我們真的期待能看到兩人之間有沒有火花,所以我給李奧納多兩頁劇本,他說,「喔,我不試讀的。」我說,「那好吧...」我跟他握手說,「謝謝你過來。」我們正準備走開時,他說,「等一下,你的意思是說如果我不試讀,就沒有機會得到這個角色?」我說,「沒錯,因為我必須看試讀的結果,不好意思,你知道這部大片要花很多錢拍,我是密蘇里人,你必須表現給我看。」他說,「好,好啦...」所以他們就一起試讀,他真是棒極了,反而是我必須要不計代價簽下他演出,我當然沒這樣跟他說。但後來他決定他不是真的很想拍,所以我花了兩個月的時間說服他。顯然他現在還是這樣,巴茲魯曼有一天跟我說,他還是得想辦法說服他接演【大亨小傳】。

問:你為何需要說服他演傑克這個角色?
答:他想演內心矛盾與痛苦的角色,如果你看過他以前的作品,傑克是唯一一個沒有痛苦過去的角色,他總是想演受打擊、有陰影的角色,所以有兩個月的時間,我們沒有進展,最後我說,「我覺得你不該接演這部片,因為我認為你還是綁手綁腳,像理察三世的駝背一樣。如果你能像吉米史都華一樣,光是站在那裡,什麼都不做,就能成為焦點,那就很棒了。」後來他要演了,因為他瞭解演傑克並不容易,在不明白這個挑戰之前他沒有興趣。奧斯卡金像獎肯定這部片其它成就,卻沒有提名他,讓我很失望,傑克不是李奧納多,而是精湛演技的一種創作,不過顯然我們對於李奧納多和凱特都決定演出感到很興奮。

問:你希望看到別的電影轉換成3D嗎?
答:有很多電影我希望能看到3D版,希望在【鐵達尼號3D】和【星際大戰首部曲:威脅潛伏3D】之後,能開始讓大家瞭解,3D轉換有合乎經濟效益的進行模式,但我們認為必須要做得恰當準確,如果只是大肆宣傳卻在品質上妥協,就沒有意義。【鐵達尼號】的3D運用很逼真,因為我的拍片風格已經建立在加強景深的基礎上,也許很多電影工作者和拍片風格並非如此,這也是為什麼現在如果想發行3D電影,就應該直接用3D拍攝。做【鐵達尼號】時,我們付出很多時間與精力去模擬,當初用3D攝影技術拍攝大自然會是什麼效果,這是很困難的任務,而我們把標準
無圖示
回應
4F
鐵達尼號簡介:
1. R.M.S.代表皇家郵船。
2. 鐵達尼號是白星郵輪公司用來與大西洋航運貿易公司競爭所建造的三艘超級郵輪中的第二艘。
3. 鐵達尼號的長度為 882英尺,比當時紐約的最高摩天大樓還長。
4. 單就方向舵而言,重量就超過 101噸,比哥倫布的整艘船,聖塔瑪麗亞 (Santa Maria) 還重。
5. 有大約重達10萬磅的肉品在鐵達尼號上。
6. 鐵達尼號的救生艇只夠給全船一半的乘客。
7. 鐵達尼號處女航共有2223人在船上。
8. 鐵達尼號的最高時速為 23海里。
9. 鐵達尼號的頭等艙票價是$ 3,100或相當於今日的$124,000美元,而一個三等艙的票價在1912年則是$32美元或相當於今日的$ 1,300美元。
10. 在1912年鐵達尼號“的製作成本約為 7.5億美元。
11. 鐵達尼號於 1912年4月10日離開碼頭航行後不久,差點撞上紐約號郵輪,這個龐大的遠洋客輪的安全性和操控度當時在乘客之間引發關注,或許也預示了她的命運多舛的結束。
12. 頭等艙的交誼廳是仿凡爾賽宮的設計。
13. 事實上,鐵達尼號在靠近冰山時已經收到很多來自其他船隻的警告。
14. 鐵達尼號有16個水密艙室,可以降低它沉沒的風險,然而冰山撞破16個裡面的
5個就足以將她拉入冰冷的海裡。
15. 頭等艙和二等艙的婦女和兒童擁有優先搭載救生艇的權利。
16. 第一艘救生艇可以承載65個人,但卻只載了28人。
17. 鐵達尼號的樂隊在甲板上繼續演奏以緩和等待救援的乘客的心情。
18. 船員阻擋了從三等艙的出口,以防止有人想逃到甲板上來。
19. 在鐵達尼號沉沒前就已出發的救生艇中只有一艘回來,雖然這些救生艇明明還有很多空間可以載更多人。
20. 鐵達尼號斷成兩截之後完全掉入大西洋裡沉沒。
21. 即使船已下沉,許多乘客仍不願相信超級郵輪會沉沒了。
22. 鐵達尼號撞上冰山後,還有人在甲板上玩冰塊。
23. 在一開始的時候大部分的頭等艙乘客因為寒冷的天氣不想走到外面去,他們認為要疏散很不方便。
24. 據說鐵達尼號將沉的不遠處有艘船,卻直到深夜都來沒有回應這艘超級郵輪的求救信號。
25. 遠洋渡輪卡帕提亞號 (Carpathia) 回應了鐵達尼號“的求救信號,抵達的時候已經是鐵達尼號沉沒將近2個小時之後了。
26. 有百分之六十 (199人) 的頭等艙乘客被拯救,而只有25% (174人) 的三等艙乘客倖存,鐵達尼號的總乘客和船員中只有32%存活。
(共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