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午夜.巴黎》:藝術與商業的微妙平衡
無圖示
回應
1F
伍迪艾倫(Woody Allen)的第四十二部作品《午夜巴黎》(Midnight in Paris ,2011),以全美五千多萬美金的票房成績,創下了自己最高的票房紀錄。伍迪艾倫向來以強烈的作者風格著名,拿他獲得當年奧斯卡最佳影片、公認的代表作《安妮霍爾》(Annie Hall,1977)來說好了,兼具自我質疑與社會批判的滔滔雄辯、電影裡充盈著小資的浪漫與哀愁,尤其是嘮叨有餘卻又慧黠機巧的獨白堪稱獨一無二。至於贏得一面倒讚譽的《午夜巴黎》是不是伍迪艾倫的最高傑作呢?我想絕對不是,但毋寧是部製作精良的商業氣息藝術風情片。伍迪艾倫在這部作品雖不如以往的犀利尖酸,卻拿捏出妙不可言的平衡感,也就是在保有鮮明印記的同時、亦同時已不會太過媚俗的姿態向觀眾靠攏,依然別有一番風味。
之所以電影裡的吉爾會有開啟這段奇幻旅程的契機,仍舊源自於愛情裡的「錯誤的美麗」:一直以來,你以為對方是某個樣子。但終有一天會驚覺對方根本不是當初自己想像的樣子。其實幻滅也並非對方的錯,而是人總會不經意對自己愛的人有不切實際又自我意識地想望。

與過往招牌的砲聲隆隆地冷嘲熱諷,這次顯然內斂、節制許多。當然還是保留一些自我解嘲部分,如:明明自己也是知識分子、卻瞧不起與自己身分相差無幾的知識分子;全片最具「笑果」的莫過於吉爾摸走妻子耳環、想轉送時空情人被抓包時的鬼扯蛋喜劇場面,不過我個人最喜歡的是三段既像詭辯(又似毫不粉飾的真實)的字字珠璣的台詞。其一是評論家說的:「所謂的懷舊就是對痛苦現實的拒絕,這叫黃金時代情結。」;其二是當吉爾戰戰兢兢又滿懷熱切期待海明威能讀一讀自己的小說,海明威卻連看都不看就說討厭它,原因是:「我無論如何都討厭。如果寫得爛,因為很爛所以我討厭。寫得好我會妒忌,所以也討厭。」;其三是主角吉爾一口咬定未婚妻與評論家有染之際:「我對人太信任了,我一邊妒忌一邊信任,這叫認知失調。」

長相帥氣、但以往在電影裡面貌較模糊的歐文威爾森(Owen Wilson)搭配演員魅力已備受肯定的蕾秋麥亞當斯(Rachel McAdams)的組合生氣勃發(更有美艷的法國第一夫人卡拉布妮客串博物館解說員的噱頭。),但誠如伍迪艾倫的坦然直言:『歐文滿腦子的文學夢相對於瑞秋的性感,讓這兩個人湊在一起有說不盡的化學變化,他們倆是很有說服力的銀幕情侶,不過在我心中銀幕情侶的最佳組合無疑還是我與黛安基頓。』。至於電影裡的其他大咖,不如這裡先不點破、留待給大家挖掘了。

文藝復興:
http://artreborn.pixnet.net/blog/post/84235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