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惡」的純粹──告白
無圖示
回應
1F
注意!本篇為爆雷心得文。

  最近真的閒得發慌,才終於把《告白》找來看完。

其實,看完告白以後,並沒有真的出現很深刻的感想。只是心中仍然不可避免的產生許多情緒,所以就藉由寫一篇心得來紓發一下吧。

  《告白》這部電影中,從頭到尾都充斥著一種病態的美感。導演除了故事的黑暗本質之外,更大量的在鏡頭上面展示這種病態的藝術感。不管是開頭處慢動作掉落在地板上崩壞的牛乳盒,或是在學生B﹝很遺憾他的姓名我想不起來﹞砍殺他母親時,那種鮮血噴出的驚愕,又或是修哉盤算計劃之後,在禮堂中獨步,四周不時出現沾滿鮮血的屍體,卻又轉瞬變回空無一物的廳堂,在兩者間交錯。

  以上的慢動作鏡頭在但電影中被大量運用,除了展示美感之餘,也為《告白》一片增添了更高的風格性。

  《告白》,其實是一個扭曲的社會故事。

  電影進行,令人感到不舒服的氣氛隨之而來,但並不像是日本鬼片一樣,以陰森恐怖的方式呈現。《告白》給人的不安,就像是我們或多或少都在網路上看過的都市傳說一樣,給了我們平日習以為常的生活表面,再狠狠的將其中的外皮撕開,在裡面放下無盡的黑暗與深層的佈局。也正是因為故事背景與我們接近,才更讓人感到驚懼和不安。都市傳說如此,《告白》亦是如此。

  在故事的推進中,《告白》選用的呈現方式是多角色的自白。在故事開頭森口老師的告白結束後,每個角色就開始進行著各自的內心獨白,讓我們用不同的觀點去看這個事件,在交錯的情緒中環繞,以一個全知者的角度去看,《告白》的事件不過就是這麼可笑的發生著,不過,其內裡促成人性崩壞的原因,才是更加可怕的背後因素。

  兩個犯下殺人罪行的少年,追根究底,都是因為家庭的教育不當。不論是把孩子當做自己人生失意的藉口,或是過度的溺愛卻沒有深入潛伏於小孩心中的問題。兩種家長都是促成悲劇的幕後推手。諷刺的是,兩個家長也都有了相同的結局──死於自己一手造成的孩子偏差性格手上。相較之下,單純因為崇拜殺人魔,近而盲目死於戀人手下,甚至落得被肢解下場的美月,看來或許是本片中最無辜的犧牲者了。

  再來,不論是懷抱熱情卻盲目的教師維特,或是集體霸凌殺人兇手的同班同學。其實也都只是森口復仇的棋子。對人性的了解之深,讓森口老師能用完全冷漠的旁觀者角度,來靜靜的觀賞自己一手促成的恐怖局面。而完全掌握局面的森口,片尾更用毫不留情的報仇與嘲笑的口吻對失去一切的修哉做直接攻擊。

  自認捨棄一切,自認坦然成魔的修哉,在面對比他更具智慧,思考也更加深層可怕的森口時,也只落得精神崩解的下場。在自己所謂萬無一失,準備用嘲笑的語氣與全校師生同歸於盡的同時,卻實實在在的掉落了森口復仇的最後一步中。

  電影的過程黑暗,途中更交雜了大量的柔和配樂,讓電影中一種純白式的病態美感更加彰顯。整部電影的行進風格與不時交穿的殘酷情境都讓人印象深刻,其中一段,修哉在美月關心他之後拿出冰箱裡的飲料問她:「要喝嗎?」,之後比對上他將美月分屍後,拿飲料的同時順便問了被放在冰箱中的美月屍體:「要喝嗎?」。雖然與屍體對話早就是瘋狂殺人魔的老梗,但此舉放在一個國中生上面,更增添幾分冰冷。

  電影中,每個角色都具有「惡」的本質,但也每個角色都具有讓人可憐的純粹性。每個人的可憐或是可憎,或許決定權還是在觀者心裡吧。

  總之,《告白》是部佳作。但電影本身風格十分強烈,能不能接受還是要看個人了。

  ﹝註:開頭說沒甚麼感想,結果還是洋洋灑灑瞎扯了一千多字,果然感覺也是種會騙人的東西。﹞

  ﹝註二:美月太正了,我無法理解任何心智正常的男生會有把她殺死的意願,故此處再度證明修哉真的是一個人神共憤的惡魔……﹞

文章出處:橘貓的電影部落格


http://orangecat1027.pixnet.net/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