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聞天祥影評--非普通教慾
無圖示
回應
1F
【非普通教慾】(Dogtooth)早在2009年就在坎城影展「一種注目」單元獲得最佳影片,同年11月也以【犬齒之家】譯名在金馬影展一票難求,但為什麼會到今年才入圍奧斯卡最佳外語片,而台灣的【聽說】卻不行報名?原來它雖然5月就在坎城得獎,但在希臘正式上映卻是11月的事,按規定確實可以角逐這屆奧斯卡外語片,而非厚此薄彼。

然而我更關注的是在台灣上映的【非普通教慾】是不是原汁原味、一刀未剪?因為在影展看到的版本,後座力實在強到足以在「啟發」觀眾之餘,「觸怒」到更多心靈。

這部變態的家庭電影來自希臘,導演是尤格藍西莫(Giorgos Lanthimos)。劇情描述三個「成年」兄妹從小就被父母「保護」在家裡,他們被灌輸錯誤的詞彙意思、自然知識,因此草地上的小花叫做「僵屍」,而一頭「入侵」的小貓成了哥哥必須用大剪刺殺的猛獸,甚至為了解決兒子的「性需求」,爸爸定時付錢請工廠的女警衛到家裡和兒子做愛,而當這名警衛可能「污染」其他女兒時,父親竟然上門去把人家打廢,然後記取教訓,乾脆叫女兒和哥哥發生關係,徹底斷絕外界進來「破壞」的可能。

整部電影無論小則控訴扭曲的家庭教育,大至批判父權的惡霸(父親顯然是主導這一切把變態視為常態的宰制者),甚至意有所指地暗諷「定義」這件事(小貓有如猛獸、殭屍變成花,這不是當今傳媒文化以訛傳訛的寫照嗎?如果我們擺脫不了這一道道混淆認知的圍牆,就有如片中的無知子女)。

記得第一次看這部片的過程,並不太舒服,甚至沒有辦法被完全說服。並非尺度,而是在光怪陸離、極盡荒謬之能事外,我認為這幾個子女角色欠缺了那種無論在什麼環境、人在成長過程必有的叛逆衝動,少了這部份,影片將淪為奇觀展示而已。

當這股疑惑愈來愈濃時,一個女兒發難了。按照爸爸的說法,唯有「犬齒」脫落,子女才可離開家門。於是電影步入尾聲,女兒在鏡頭前以驚人、原始的方式,完成這項儀式。但更有力的,不是這個血腥動作,而是在家人遍尋不著她之後,隔天爸爸照常上班。最後,鏡頭凝視父親停好的車,經過半晌,電影就嘎然而止。我們一方面好奇、緊張後車廂的動靜,更被如常的秩序所驚駭:原來在父親之外,還有更大的父權機制在強迫著行徑與秩序。而已經變異的,會不會對這個家庭再產生影響呢?

耐人尋味的結筆,拉高了整部電影的層次。但為什麼是女兒發難?想想前面的劇情,其實有跡可尋。有趣的是,顯然被父親「偏愛」的兒子,是由希斯多巴薩里斯(Hristos Passalis)所飾演,這位年輕演員先增重了15公斤好詮釋今年金馬奇幻影展的參展電影【修女與戰士】裡的陽剛主角,然後又迅速減重以演出【非普通教慾】的蒼白兒子,角色落差之大,教人難以置信。而這兩部電影對人慾與規範的探索,也將顛覆大多數人對希臘的刻板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