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自由意志與愛的力量【HOWL】
無圖示
回應
1F
自由意志與愛的力量《HOWL
文∕小智

(本文內含部份劇情,請謹慎觀看)

溫柔的音色,緩緩為影片揭開序幕;懷舊的畫面,默默攫住了我的目光。時光回溯至1955年舊金山的那天晚上,在僅有幾坪大的藝廊空間,男男女女齊聚一堂,現場菸煙裊裊,伴隨幾盞微弱燈光,端看他慎重其事地戴上招牌膠框眼鏡,以微醺姿態拿著詩稿,大膽直言他細心觀察後的現下世道:「我看著我們這代精英的心靈被狂想摧毀,渴望歇斯底里地卸下武裝,頹廢地在黎明時分穿越黑人街巷,找尋那一劑憤怒的毒藥…。」他是當時還沒成名的艾倫金斯堡(Allen Ginsberg),用一種超凡脫俗的夢遊隱喻,闡述著自己的憤怒、愛情、自由與渴望。

金斯堡念出了他的著名詩作《HOWL》,我身為一位觀眾,或是作為一位讀者,膽大包天地窺探他最私密的書寫與心靈,並感受著文字或言語傳達出的暢快。當中有感性的喃喃低語,也有他對人與社會的細膩審視,性愛、暴力、酒精、毒品、貧窮、頹廢,甚至自殘,表達的不僅是他對自然,抑或對戀人濃厚的愛,更呈現出一股沈溺卻又清醒的樣態。我看著金斯堡敲著打字機鍵盤,嗒嗒搭…嗒嗒搭…嗒嗒嗒,指尖觸碰而發出的清脆聲音,卻又宛如一把鐵鎚,狠狠重擊在保守的社會規範之上。他的筆,就像是社會結構的一根刺;他的思維,也是不可忽視的自由之音。他敢說別人不敢說的話,他不畏世俗的成見與目光,誠實表達自己內心的感受,混雜著學識、直覺、幻想與激情,同時也有他的痛苦與抗議,通通詩意性地放進這本詩集當中,繼厚實又精密,讓人大無所畏地翱翔其中。

影像對比文學,好似敵我之間曖昧的拉鋸。美國導演勞勃伊普斯汀(Rob Epstein)和傑佛瑞佛瑞德曼(Jeffrey Friedman)選擇以《HOWL》作為他們兩人的劇情長片起點,其實並不讓人感到意外。兩人之前的同志人權紀錄片作品,早已在台灣觀眾心中留下深刻印記,這回則保留一貫風格,即使是劇情片,卻也混搭紀錄、動畫、線性與非線性?事等各種風格,從《HOWL》詩作的誕生,及至詩作「疑似猥褻」內容,差點被列禁書的法庭辯論,再到艾倫金斯堡的個人訪談,靈活地呈現這本傳奇詩作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這是一部體裁非常特殊的電影,不僅只侷限在傳記或文學電影之範疇,更像是一部親情電影,甚至是愛情電影,一如金斯堡所述他寫出《HOWL》,是為了他在大學時期愛上的傑克;或是他在精神病院所遇到的卡爾,端看詩作內文中的「啊!卡爾,當你不安全時,我也感到不安全,而現在你真陷在那籠獸般混濁的時空裡了。」一句句時而甜美,時而激亢甚至沉溺的言語,無疑就是金斯堡獻給這些所愛對象最真摯的情詩,或是自己的愛情觀,層層翻剖內心深處最私密的情感,化作絕對誠實的文字,既是優雅,又有著讓人沉溺其中的浪漫力量。

綜觀導演的所有電影,總能從中感受到一種特別的情調,讓人覺得溫馨,有取暖的感覺;同時也充滿濃厚的魔幻詩意,一如他們採用插畫家艾瑞克杜克(Eric Drooker)的動畫形式,藉以表達詩作的文字內容,讓觀眾陷進一種迷離的意識流,漂蕩在詩意而又帶點殘忍的影像世界之中,藉此勾勒出一股陰鬱、魅惑與夢幻疏離的的情境氛圍,也幫助尚未讀過詩作的讀者,更能理解文字背後所傳達的意涵,堪稱巧妙之法。

針對法院中對《HOWL》的評價,有人將它視為汙穢糞土,說它對社會完全沒有意義;卻也有文學評論家視之為傳世藝術。就在法院評判這部作品是否具有文學價值、邏輯性或正確價值觀時,觀眾也大可慶幸我們已經生長在言論自由的時代,畢竟文學的可貴之處,就在於可以深度刻畫人性,同時豐沛人們內在心靈的渴望。一如金斯堡將詩喻為一種節奏性的情感發聲,就像性衝動一樣不被限制,釋放了言論自由,展開全新的開始,乃至於詩作最後在法庭獲得勝訴,那頓時之間的感動,令內心脆弱的我也不禁淚眼婆娑。

簡約而不炫目,美麗卻不浮華,代表自由意志的《HOWL》,最後隨著金斯堡及其友人一張張的照片,以及他白髮蒼蒼老邁的真實身影,平和地唱著那首<Father Death Blues>,又再度令我動容。或許,這是部很私密很個人的電影,適合深夜時分,為自己泡一杯茶,獨自靜靜觀賞,咀嚼其文字,感受其影像,思考人生在世的意義,並感受著…愛的力量。


本文出自【小智的電‧癮‧強迫症】http://www.wretch.cc/blog/kkaicd1/14213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