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中島哲也邁向大師之路【告白】....
無圖示
回應
1F
中島哲也邁向大師之路《告白》Confession
文∕小智

《告白》(Confession)是《令人討厭的松子的一生》(Memories of Matsuko)導演中島哲也(Tetsuya Nakashima)的最新力作,並將代表日本出征本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我個人十分喜愛中島哲也的電影風格,平均兩年推出一部電影的他,綜觀所有作品皆透過強烈震撼眼球的視覺畫面,輔以略顯誇張人物角色,乍看劇情嘻笑怒罵,實際卻在歡愉氣氛當中,傳遞一個讓人極度難過的悲慘故事。即使導演上一部《幸福的魔法繪本》(Paco and the Magical Book)對我而言太過稚齡,讓我有些失望,但這部《告白》卻又讓我再度看到他旺盛的影像及敘事能力。抑或是說,中島哲也本來就不是一個會安分拍電影的導演,他不斷在影像創作上求新求變,發揮別人所無法企及的創意及美感,反映至這部新片當中又更加成熟,邁向大師之路只是遲早之事。而在觀賞本片當下,視覺與心理的震撼與焦躁同時運行,甚至無法喘息,直至電影結束後才得到紓緩,接著又待須臾片刻才得以敲動鍵盤,透過以下幾點來聊聊這部影片…。


‧ 生命的重量與價值
本片改編自湊佳苗(Kanae Minato)的同名小說,雖然我尚未閱讀小說,但從電影中就可窺見它絕對擁有一個絕讚故事,而擁有好的故事,電影基本上就成功了一大半。本片從一位痛失愛女的女教師角度出發,透過她冷靜的告白口吻,開始對傷害她女兒的學生們進行報復,接著電影又彷如《羅生門》(Rashomon)再現,讓班上幾位跟事件相關的同學,各自表述事情始末,並延伸出他們各自的心理及家庭問題,而在多線穿插之中,也讓事件的面貌逐漸清晰,成就出這部出色的心理驚悚電影。乍看是個復仇故事,然而仔細推敲情節,也仍可挖出像教育本質、少年犯罪、疾病恐懼、校園霸凌、人格分裂、戀母情結、被害妄想等社會常見議題。

「少年犯罪」這個點尤其讓我膽顫心驚,令我聯想起日前日本一位十四歲中學生,冷血殺死一位國小六年級學生的真實事件。以此回歸到現在的多元媒體時代,有太多媒體傳遞似是而非的錯誤觀念給青少年,有人因此誤入歧途,造成一生的毀恨,更也讓許多家庭跟著一同破碎。究竟「生命的意義」為何?我們似乎也說不清了。導演讓女教師對學生進行一場扭曲的震撼教育,當這些傷害生命的罪人無法透過法律將其制裁,以暴制暴似乎就成為解決問題的唯一方式?!其實也沒有誰對誰錯,因為整部電影根本就沒有任何一個角色是完全善良或是完全邪惡的:角色看似良善,實際卻冷血病態;角色或許邪惡,卻又有無法言說的苦衷。中島哲也倒是把人性的惡質面給拍得驚悚萬分,配上那黑暗絕望的情節,無疑更讓人在冷調疏離的影像之中,感到頭皮一陣發麻。



‧ 三種不同的母親形象
母親,亦是全片另一個重要主題。片中有三種不同的母親形象,分別是挾怨報復的女教師,以及犯人A跟犯人B各自的母親。一個要為溺斃的女兒復仇,一個因為要進行學術研究而?家棄子,另一個則是過分溺愛兒子,最終卻步上絕路。編導從母親角度,延伸出三種親情與家庭面貌,一如非法正義的親情、欲求不得的親情,以及母子相依的親情,而劇情似乎也讓所有問題及衝突都指向「家庭為災難源起」的最終目的。透露出創作者對家庭、人性與教育的質疑與不信任,也提供觀者另一種角度與思考空間,來省視我們自己的家庭環境。


‧ 紅、白、灰三色象徵
整部電影由紅、白、灰三種色調構成,其中又以灰色為主要色澤,營造出一種宛如末世般的灰暗感受。導演同時也運用紅色與白色來作符號性隱喻,一如影片一開始,就是學生們歡樂地在暢飲牛乳。純白的奶水,不僅是人們營養的來源,更似乎默默透露這些小朋友原本就像白紙般純潔不受污染。不過緊接著就是女教師將鮮紅的血液注入白色的乳汁當中,原本的純潔被玷污了,也同時暗示人性本身就不完美。而這群學生將染血的牛奶喝下肚,也因而掀起一場腥風血雨。諸如此類的三色象徵,在片中不斷出現,有興趣的觀眾不妨多多觀察,作為觀影時的知性樂趣,也勢必將有更多驚喜新發現。


‧ 令人震懾的視覺饗宴
操弄視覺奇技向來就是中島哲也的一大強項,而他這次似乎收起過往五顏六色齊發的華麗,改以一種陰涼的冷色調,透過MV、廣告式的強烈影像語言,來呈現這個灰暗到底的驚悚故事。尤其那高速攝影、高反差色調、甚至劇場式的打光,成功營造出這個扭曲詭譎的人性世界。接著也因為搭配電台司令(Radiohead)的音樂,竟讓影片在驚悚之中,還有「浪漫」的感受?!攝影與分鏡剪輯皆漂亮至極,幾乎每格畫面都可以直接擷取成為劇照。不過本片成也畫面,敗也可能是因為畫面。雖然獨特的拍攝方式非常搶眼,但對於著重劇情的觀眾來說,導演似乎也過分耽溺在風格化影像之中,有時說不定會讓觀眾有瞬間抽離的感受,也因此影響到敘事的流暢,這可能會是全片的硬傷,但對我來說卻瑕不掩瑜就是了。


不過對於喜愛炫技電影的觀眾來說,《告白》絕對可以滿足您的需求,光是觀看影像便已值回票價。不過再回到我第一段提及的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我此時也十分懷疑,對於保守的奧斯卡影藝學院會員來說,如此一部畫面感強烈,劇情又扭曲悲觀的電影,絕對不是奧斯卡會喜歡的菜。日本方面應該也知道奧斯卡向來喜愛政治正確的影片,明知這樣做會先天性完敗,但卻依舊將本片推到國際火線,可見日本人真的很讚賞這部佳片。又或許是因為日本前年才以《送行者:禮儀師的樂章》(Departures)成功拿下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是因為謙虛不想一直拿獎嗎?也就不得而知了。


文章出自【小智的電‧癮‧強迫症】
http://www.wretch.cc/blog/kkaicd1/14201616

此則回應
無圖示
回應
2F
沒有瞬間抽離的感受阿
他拍的真的很棒
我覺得如果不這樣拍
沒有更好的作法
(共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