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海上鋼琴師 --- 無以言喻的,感動 (下)
無圖示
回應
1F
海上鋼琴師 --- 無以言喻的,感動

《愛情:所謂的遺憾和雋永》

如果讓觀眾票選這部電影最扣人心弦的一幕,我想1900望著窗外女孩,緩緩彈出「Playing Love」琴音那一段,應該是前幾名吧。

至少對我來說,這是第一名。

鬥琴第三場的那一首四手聯彈絕技讓人震撼,但那只是為了打倒對方而不得不拿出來的炫技,雖然厲害到誇張,卻總覺得缺少內心深處的感動。

但當他偶然瞥見窗外女孩的那張臉,霎那間,他的心像被吸過去了一樣,眼神前所未見的專注而深情,他指下流洩出來的音符,是一種近乎神聖、虔誠的無限的愛。

緩慢簡單的旋律,卻是那麼令人感動,那麼的乾淨、單純、浪漫、美好。原來一直以來時常撫慰我內心的這首「Playing Love」,是這樣誕生的。

有時候,雋永就存在於那短短的一瞬而已,1900捕捉了那一刻的感覺,讓它汨汨流過身體,透過手指,化為音樂。

如果1900跟著那女孩下船,往後的生活會怎麼樣呢?戀愛,結婚,生小孩?或許很美滿?或許會吵架?或許根本就沒有在一起的命。

就像鐵達尼號的傑克跟蘿絲,如果傑克沒有死,跟蘿絲到新大陸展開新生活,那是否會因為成長背景、社會地位的歧異而最後分開呢?

遺憾錯過也不一定是壞事,因為斷了後續,反而讓彼此的印象保存在最初的美麗,就像被包覆在金黃色琥珀裡的紋蝶,雖然失去生命,卻永恆地留存下來。


《下船:無止盡的一片蒼茫》

整部電影裡,1900有兩次下船的時機,一次是為了愛情,第二次是最後的炸船前夕。

兩次,他都選擇留在船上。

第一次,那眼前無盡無窮的高樓大廈,讓他原本決定要下船的心有所動搖,產生遲疑,於是把帽子瀟灑一甩,轉身回頭。

第二次,他沒有任何考慮,同時也娓娓道出了第一次選擇不下船的原因:

「不是眼前的景物阻止我,而是沒看見的景物。明白嗎?綿延的城市看不到盡頭,沒有盡頭。拿鋼琴來說,鋼琴上有八十八個琴鍵,琴鍵有限,琴藝無限,琴鍵創造出的音樂無限。」

無窮綿延的城市,就像無止盡追求遠方的人生,生活在漫無邊際的空間,人生該怎麼取捨與選擇?何時該停、該走,那最後的盡頭在哪裡呢?

如果1900當初選擇下船,不用說,他當然必須接一場又一場的表演,參加一次又一次的比賽,他能像在船上一樣隨心所欲地彈嗎?

而且,另一件可預見的事情是,功成名就之後,不可避免地將會有很多女生慕名前來,或許是為了才華,又或者看到他的財富,那麼,他…要怎麼斷定真心與否呢?他自己有多少選擇的餘地呢?

你也許說,我們不都這樣活著嗎?

是阿,我們就是選擇走在沒有盡頭的世界一邊,永遠自以為是地在追求些什麼,等待著那抹閃爍在未來的陽光。就像1900在片裡說的,冬天的時候期待夏天,夏天到了,則又活在冬天將至的擔心裡。

或許,這就是為什麼我們永遠不能滿足、不能停止向前追尋的原因吧。

對很多人來說,追求夢想本來就是理所當然的事情,對我來說也是這樣,努力去達成每一個目標,充實自己的人生,有何不妥?

只是,1900的故事給我另一種思考的角度,另一個背離世俗卻直扣人心的人生哲學,追求無限復無限的東西,人是否會崩潰?盡頭在哪裡呢?在這茫茫世界裡,我們要走到哪裡去?

1900雖然一生都活在船上,雙腳從未踩過土地,但他卻有音樂陪伴著他,一張鋼琴,一雙手,還有閉上眼後的那一片世界。即使沒有合奏、沒有人跳舞、沒有任何讚美與掌聲,也不改其樂。

我想起最近書上看到的一個小故事,人家問卡夫卡,創作時需要些什麼?他回答:「我只要一個山洞、一盞燭光。」

他們以有限的事物,創造出無限的世界,我們總是在追求無限的事物,結果發現自己的世界卻是那麼的有限。

記得大學的時候,有個教授曾說過,她拿到博士那天晚上自己在家裡痛哭失聲,覺得非常失落、無助。當時我無法理解,放在心裡好多年的目標終於得以實現,應該雀躍才對阿,為什麼她會崩潰?

是背負壓力過頭的心理症狀?還是她發現這世界永遠沒有盡頭,而我們只能走在無止盡的路上,步入那一片永遠模模糊糊的白色蒼茫?


《精神不死,只要有好故事和聽眾》

在電影的尾聲,麥克斯離開古董樂器行,向老爹道別後,他走向沒有盡頭的白茫街巷,看著他的背影,走著走著,身影越來越小、越小…。

這就是我們大多數人選擇的路阿,這是我們身處的世界。

1900看到了世界最根本的本質,選擇待在自己的地方,即使那地方已經變成海上廢墟,成千的乘客也換成了滿船的炸藥,他還是選擇留下來。

他沒有選擇下船,而是選擇留在生命的源頭,和自己出生、長大到老去的這艘船,一同步下人生舞台。

「至少,我並不任何人而活。」他這麼說道。

於這個世界,他是一個從頭到尾都不存在的人,但對他而言,我想他也不在乎這一切吧。

「精神不死,只要有好故事與聽眾。」

還好,對世俗的我們來說,他留下了那張最美、最動人的唱片,還有數不盡的精采故事,和留在每一個船上乘客腦海裡的回憶。

而我想,這已足矣。

感謝義大利導演朱賽佩多納托爾(Giuseppe Tornatore)、編劇亞歷山卓(Alessandro Baricco),虛實交織的劇情讓我幾乎以為這是真人真事改編了,還有電影配樂大師艾尼歐莫里肯,給了這部電影最重要的靈魂。

提姆羅素真的演得很好,最後那段對白的堅定神情,讓我看了無數次一樣感動,心整個揪在一起,但又告訴自己要忍痛釋懷。

縱使《海上鋼琴師》在奧斯卡獎一項未得,但誰在乎呢?「Fuck the Oscars!」如果1900還在的話,他應該會這麼說吧。

(全文完)

原文於 純白裡的繽紛
http://www.wretch.cc/blog/No1Kelvin/7803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