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聞天祥影評---一頁台北
無圖示
回應
1F
聞天祥影評---一頁台北

http://movie.kingnet.com.tw/movie_critic/index.html?r=6142&c=BA0001

【一頁台北】並不是個單一直線的故事。除了因女友赴法留學而泡在書店苦學法語的癡心男孩(姚淳耀)與女店員(郭采潔)的意外戀曲;還有遭遇分手打擊的帥哥警察(張孝全),打算金盆洗手的黑社會大哥(高凌風),以及在他經營的仲介公司工作卻心懷鬼胎的姪子(柯宇綸)等多線人物交互出現。這種乍聽之下類似歐美藝術電影的敘事手法(雖然我們在鄭有傑、陳芯宜、樓一安的電影也見識過這類技法),但這非但沒讓這部電影顯得崎嶇難懂,反而適時遮掩了它在劇本角色刻畫上的貧弱,又同時和輕快動聽的配樂賦予全片一種跳躍的節奏。

如果視愛情為主題,姚淳耀的角色應是本片真正的核心。他的單向戀愛,和郭采潔對他的好感,剛開始有如兩條平行線;而另外一個對照組,則出現在便利商店打工的好友高高(姜康哲)對同事的暗戀上;而姚淳耀的失戀,也對映出張孝全的類似處境,有趣的是當兩個「同病」但「不相憐」的男人成了追逐∕躲避的對象時,張孝全前女友的出現,竟成了適時解救姚淳耀並提供姚的新戀情加溫的機會。而全片「純純」的愛,也召喚了高凌風這號老靈魂祭出過去(照片)與現在(口述)兩段情感,加以唱和。

綜觀全片,雖然聰明的主題對照和錯落的多線敘事,為影片拉出很多線條。但嚴格說起來,這些創意也凸顯了劇本其實是把幾個都不完整的角色擺湊在同一時空;而這些符號化的角色型像,遠比內在性格、情感刻畫強烈得多。尤其是做為主軸的男女主角,純樸的姚淳耀與可愛的郭采潔,化學變化極其稀薄。女孩因男孩時常來店裡翻書而注意到他,但如何喜歡上他、甚至主動跟他涉險?男孩又怎麼因女孩一夜相伴就決定移情別戀(尤其他前面對女友如此癡情)?「一夜之間」當然可以改變很多事!馬丁史柯西斯的【下班後】、理查林克萊特的【愛在黎明破曉時】、甚至蔡明亮還在當編劇時寫的【小逃犯】都做過很好的示範。但【一頁台北】兩位主角幾無停歇的相處,一方面被其他敘事段落給打斷或抽離,另方面在僅剩的篇幅裡又看不到從偶然到瞭解、從疑惑到把握的層次變化,最後只能依靠愛情電影裡的「理所當然」了。

然而,我也忍不住猜疑:這種「不求甚解」,會不會是導演陳駿霖刻意營造的氛圍?因為搶劫、綁票,在這裡都像是博君一笑的無害遊戲;冒險、逃難,也只是加強效果的催情劑;甚至最後不用解釋黑道大哥故佈疑陣的意義何在,被抓的反而露出詭異慧黠的一笑!一切都顯得輕飄飄的。

就像這個故事並不是發生在一夜之間,但你從頭到尾都看不到台北的天明一樣。即使做為背景的空間是一目了然的台北,但這個城市是一種疏離、裝飾性的存在:夜市可以公然成為綁架的場景;天橋則提供主角離開地面人群的機會;麵攤位於轉角位置,也成了一種可前可後可轉圜與有選擇的暗喻(兩次計程車在此發動離開的鏡頭如出一轍,但男主角最後的選擇卻不同於開頭)。陳駿霖曾表示「台北像巴黎」這個說法(念頭)打動了他,這個感受遂成為實景也能被虛擬而浪漫化的原因。也說明了刻意的燈光,鮮豔的制服,甚至整齊畫一的舞步,和張孝全的頭髮,那種假假的、設計的感覺,何以貫穿全片。就連片中不斷出現的誇張台語片中劇,都像在不斷提醒觀眾這種基調。

如果是這樣,陳駿霖確實達到他的目的。他對台北的想像,比劉漢威在【霓虹心】更夢幻亮麗;他對戀愛場景的運用,則接近陳映蓉在【十七歲的天空】(只不過一黑夜一白晝,一異性一同志)。因此,演員的表演若能接上這股似真亦假,甚至有點抽離的氣質,才能配合影片的節奏與氛圍。原本只是陪男主角吃東西卻被綁票的配角姜康哲,高大的身材配上慢半調的念白,有一搭沒一搭的,竟成了搶戲的綠葉。同樣的,高凌風飾演「溫和」的大哥,也因為與現實印象的反差而有趣味,可惜這個角色有點先盛後衰,出場實在太搶眼,但後面就不見發展。但最精彩的是柯宇綸,從過度修飾的儀容到扭捏得有趣的舉止(我幾度以為他要翹起蓮花指),似笑非笑、似怒非怒的神情,策劃犯罪卻又對被捕不以為意的反應,輕盈、流動但又能掌控節奏的演技,讓他成為本片最曖昧的角色、也是表現最游刃有餘的演員。

可以想見【一頁台北】將繼【艋舺】後,成為政府部門繼續宣傳「城市行銷」的最佳樣板(當然這應該不是導演的原意);柏林影展會外的奈派克(NETPAC)獎,也為它增加不少亮點(儘管國內媒體似乎從未搞清這個獎的宗旨與範疇);它的輕快亮麗,也應能取悅不少觀眾。但我還是遺憾它太「文過於質」,技巧的精緻度遠超過情感的細膩。某日相聊,友人李達義給了一句「甜而不美」的評語,頗有同感。

此則回應
無圖示
回應
2F
寫的太好,事實上它的片名應該是台北一頁才是,做為一頁台北顯得潦草和輕飄,人物與台北的連結微乎其微,彷彿無所事事
無圖示
回應
3F
寫得非常棒

剛剛看完這一部電影...真的失落感好深呀
(共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