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那畢竟是他們的家--烏蘇拉.梅耶《邊境家園》
無圖示
回應
1F
出處:http://blog.yam.com/windflute/article/19464258

 
如果不預先瀏覽任何簡介,光看《》這個標題,我們至少可以有兩種想像:一是那種賺人熱淚的小婦人式或是民視連續劇式的,全家人歷經一番大大小小的風波與考驗,最終相擁而泣,團圓收場的溫馨畫面;二是把家描繪成一幅重重鎖鍊綑繞而成的恐怖牢籠,在血緣關係的束縛下逼得人喘不過氣,像王文興《家變》那樣的暗潮洶湧,嚴重一點的甚至鬼氣森森。


烏蘇拉.梅耶的《家》無疑比較傾向於後者,不過,我也不敢說其中完全沒有前者的成份。

這部電影至少創造了一個奇觀,我想可能從來沒有人把「過馬路」這回事拍得如此驚恐萬狀,連舒舒服服坐在電影院裡,都會覺得有點神經衰弱。


一家人住在某個荒僻的郊野,愉快地挖泳池、溜冰、曬太陽。然而就在離他們的房子數公尺之處,一條停擺十年的公路重新動工,擊潰了他們安逸的生活。


電影在描繪噪音、車潮、汙染等實存的威脅方面頗為逼人,令螢幕外的我們也感同身受。然而真正恐怖百倍的卻是一家人的過度反應,演員們極度神經質的行徑令人看得直冒冷汗,無形的壓迫讓電影的張力隨時維持在臨界點,這才是導演讓人讚嘆的功力所在。
  
情節的推展處處懸疑,我們不知他們為什麼如此害怕,不知道他們以前經歷過什麼事,不知道母親為什麼如此抗拒搬家。


不過,我們又好像可以感覺得到為什麼。

我們會看到即使在極度緊繃的狀態下,這家人仍有溫馨愉快的片刻,然而沒多久這份溫馨就被逆轉成壓力與衝突。這種一放一收的節奏使那些看似靜美的時刻反而都變得十分病態。我不得不聯想起摰愛的英國劇作家哈洛.品特:那不知名的、無所不在的威脅;那些畸型的、令人發顫的喜劇片段;那表面的和樂,突發的暴力;以及在生活細節上十分寫實,人物反應卻極其荒謬的作品風格。他們都在試著揭露,隱藏在日常生活深處,遠比我們所想的要巨大得多的暗影。


他們甘於繼續待在那裡用近乎自虐的方式保護自己,那畢竟是他們的家,一個虎視耽耽、隨時準備將每個人勒斃的家。那是他們絕不肯走的原因,也是他們非得要走的原因。


最後他們終於瘋狂到將整個房子用磚塊封住,如果他們還想活下去,唯一的辦法就是逃出去。

 

此則回應
無圖示
回應
2F
這部片真的很好看!

劇情其實平淡但演員的表現手法和場景的運鏡 剪接讓它一點也不無聊!
無圖示
回應
3F
我也覺得這部很棒.很像我小時候看的一部影片逆噴射家族..其實臺灣也越來越相這部影片的內容.小時後我家附近都是田.1971時.現在房子都建到40樓了.這部真是反映社會的佳作.歡迎和我討論電影
msn dragon00816@hotmail.com
(共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