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原著《長路》閱讀心得
無圖示
回應
1F
《長路》The Road:漫漫長路父子情

首先,我必須要說柯曼‧麥卡錫(Cormac McCarthy)的《長路》是一本很特別的小說,和過往的閱讀經驗相比,有著極大的不同;而閱讀過程中的沉溺和悸動,以及闔上書本後的餘味,卻又讓我難以忘懷。我想,《長路》在我的心目中已經占了一席經典之位吧。

一本現代小說通常具備了幾項要素:主題、人物、情節、時間、地點及場景、結構。主題需明確清楚,讀者才能了解作者試圖告訴我們什麼;有了人物、時間、地點及場景,才有辦法產生出一個個事件,然後累積為情節,因而構築為小說本身。然而,《長路》沒有明確點出故事發生的時間及地點等背景資料;且雖有人物,卻沒有名字,通篇文章只見「他」、「我」、「她」、「男人」、「孩子」、「爸爸」、「媽媽」等稱呼,而主要角色就是兩個人──「父親」及「兒子」。

「萬物都失去了基底,在由殘灰構成的大氣中頓失所依,只能靠呼吸、顫抖與信仰存續生命。」、「陰鬱天色背後,看不見晦暗日光流轉。」、「世界凝縮到只剩原始、易辨析的核心元素,萬物名號隨實體沒入遺忘;色彩,飛鳥,食物,最後輪到那些,人們一度信以為真的事物。」從這幾段敘述中,我們就能猜想出小說中世界的樣貌。《長路》是作者柯曼‧麥卡錫在美國九一一恐怖攻擊事件後,沉澱思索之下,獻給年僅八歲的兒子的作品。也難怪整體氛圍讓我不禁聯想到諸如《28天毀滅倒數》(28 Days Later,2003)及《活屍日記》(Diary of the Dead,2007)等的災難僵屍電影:世界頓時成了一片荒蕪廢墟,多數人類及其他生物蒸發似的消失無蹤,房屋傾頹、汽車雜亂無章地橫置路上,彷彿末日到來般荒涼虛無。

在這樣的絕境之下,人性會如何發展?我們又該信仰什麼?父親獨自帶著兒子向南方踽踽前行,因為北方的冬季會奪走他們的性命,而且他們必須找尋食物以維持生命。父親之於兒子,兒子之於父親,彼此皆是對方不可缺少的依靠。「他僅能確知,那孩子是他生存的保證;他說:若孩子並非神啟,神便不曾言語。」兒子是父親唯一的生存目的,甚至地位比神還崇高,因為在這樣孤絕的環境中,神的存在就像一切事物頹敗煙滅,只有兒子是他唯一能傾注全部關愛的人。行文間不斷出現「他講故事給孩子聽」、「他緊抱著孩子」、「男人坐著,雙手環抱孩子,試圖為他取暖」等的描述,在在皆充分展現出父親對兒子的呵護關愛之情,種種細微的小動作,卻在讀者心中累積發酵為滿滿的感動。

而兒子也對父親百般親暱依賴。兒子問父親:「如果我死了,你會怎麼樣?」父親答道:「如果你死了,我也會想死。」兒子又問:「所以我們還是可以在一起?」父親回說:「對,我們還是可以在一起。」一問一答之間,兒子流露出童貞單純的願望:永遠和父親一起走下去。因為他害怕獨自一人面對這荒蕪的世界,因為他不知道該走向何處,因為他還沒學會該如何在這亂世中保護自己;而父親是他的臂膀,是他的暖爐,是引領他繼續前行的動力及明燈。父親及兒子互為對方而存在:父親讓兒子能勇敢地面對這個世界,朝著未知的漫漫長路走下去;兒子則讓沉溺於過往的父親跳脫夢境,正視眼下的一切及需要他的兒子。親情羈絆之深,至此已不需言語便能深切地傳達出來。

「長路The Road」除了是小說故事中,父親帶著兒子前往南方海濱避寒的道路,更象徵著兒子人生的道路。在這條人生道路上,父親扮演的僅是領導者的角色,因此最後父親染病去世,獨留兒子一人繼續前行。「你得自己走下去,他說,我不能陪你了,但你要繼續走。你不知走下去會遭遇什麼,但我們一向幸運,所以你自己也能交上好運。走下去你就懂了,沒關係。」縱使兒子有多不捨父親的退場,他還是得面對現實,因為他還有屬於自己的人生道路要走,而父親則從實際的依靠昇華為心靈的寄託。「魚背上彎折的鱗紋猶如天地變幻的索引,是地圖,也是迷津,導向無可回返的事物,無能校正的紛亂。」兒子將來還會遇見更多的障礙,也會在更多的人與人之間轉移來去,他只能選擇背轉過身,踱回大路持續前行。

《長路》的描述十分洗練深沉,文字詞彙的運用也充滿詩意,與一般的通俗小說有著很大的差異。然而,在不算長的一百頁(試讀本總頁數)裡,作者柯曼‧麥卡錫成功書寫出感人卻不煽情,深刻且雋永的父子之情。《長路》肯定是一本值得在人生各個階段中,一讀再讀,且能引發出不同體會的好書。

更多文章請至『開到荼蘼花事了』無名部落格:
http://www.wretch.cc/blog/changklun

此則回應
無圖示
回應
2F
啪啪啪!為你拍拍手^^
(共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