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盧貝松之搶救地球 片商要搶救郝龍斌
無圖示
回應
1F
盧貝松之搶救地球 片商要搶救郝龍斌
◎ 汪瑩


原名叫做《家園》的《盧貝松之搶救地球》,是一部生態保育片。不過異於高爾的《不願面對的真相》,它走的是柔美的歌頌路線。九十五%的鳥瞰鏡頭,拍攝橫跨五十多個國家,攝影大師Yann Arthus-Bertrand從高處、遠處,讓「全貌」清楚的說話。這種因遼闊而呈現的真相,根本不需要提示、警戒,就達到教化的效果。片中有太多我們從未見過的景象,像是如肥皂泡般漂浮著的死海鹽島;養蝦場的送風機將水面吹皺了,看似流動的雕塑;沙漠中的圓農地,加倍的遠觀,竟變成彩色大小不等的圍棋棋子。這些天然和人為的東西,都拍得那麼的美,讓人對地球不得不產生疼惜和憐愛。所以當在相同高度拍攝到的馬達加斯加紅土,被水侵蝕成一塊塊像長了膿的皮膚一般出現時,我們內心生出的是一種深刻的罪惡感,從而得到的警惕,絕不輸給高爾使命感十足的叮囑和威嚇。用純美來達到訓示和宣化效用的紀錄片,這部是首見,法國人對美育長年經營的成績,果然是連美國這樣的大國都無法超越。

相對於一流的攝影,一流的音樂,郝龍斌先生的旁白卻把美麗的印象破壞殆盡。如果他是以前環保署長的身分來做這件事,我們十分驚訝於他對某些生態和地質學名詞表達的生硬。乾涸能唸成乾固,打撈能唸成打糟(真是糟糕),「之前」二字的時間觀念可以被他唸成空間觀念,在在教人嘆為觀止。翻譯也有問題,「越來越快」四個字時常出現,但和前後的文意都不相連。有的地方,相隔五句就有完全矛盾的陳述出現。

通常一個專業的旁白人,至少會把句子弄順了再行錄音,但郝先生說的旁白,則令人覺得他自己都沒弄懂文句的含意。至於音調的輕重,速度何處該緩,何處該輕輕帶過,更是毫無講究。他那如誦經般僵硬,捲舌音又闕如的解說,每一出現,都像一根棒子,狠狠打在觀眾的耳鼓裡,不但和畫面的神奇柔美,毫不搭調,也為觀影經驗,帶來極其負面的效應。

我建議此片的發行商,不但文稿要再慎審,免得資訊傳達不清,最好還是趕緊徵得郝先生的同意,仍舊以原音放映算了,不然這部電影的惡劣印象,難免會影響到他未來競選連任。現在的組合,真是糟蹋了畫面和音樂啊!

(作者為製作人、導演)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9/new/jun/10/today-o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