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橫山家之味 --- 濃淡有致的家常味
無圖示
回應
1F
橫山家之味 --- 濃淡有致的家常味

我沒看過日本導演是枝裕和的《下一站,天國》與《無人知曉的夏日清晨》,但從《橫山家之味》裡,我能體會為什麼他會有日本電影詩人的美譽。

在我眼裡,一首好的詩就像一幅潑墨山水畫一樣,給人一種空韻的感覺,不是空虛的留白,而是充滿張力與美感的巧妙布局。

很多東西得由自己的心去體會,詩人不說的,你得自己去揣摩,但有時候難免參不透,花是捻了卻不見微笑。

他體驗到的你無法體驗,文字又太空靈縹緲,你看不到翠鳥就算了,可就連根羽毛也觸不到。

但看這部電影的時候請放心,《橫山家之味》所說的就是每一個家庭裡都會發生的情節,只是或多或少、或遲或早的問題而已。

你有爺爺奶奶,你就能體會,當你長大後,面對著爸爸媽媽,你更能體會,當你再大一點,自己也為人父母了,那份體會又更深刻了。

這部電影有詩的美感,卻沒有詩的距離感,很多畫面與話語,如此地貼近平凡的生活,或許你父親對你有著同樣的期望,或許你媽媽那看似不知所云的碎碎念嘮叨中,卻又給人好像什麼都知道一樣的全知錯覺。

「成長」究竟意味著什麼呢?

這是每個人都曾問過自己的問題。

若順從父母期望,是算一種繼承與發揚的話?那轉身而出走,就真的是無可挽回的決裂嗎?

或許,成長就是原本親近的每個人的距離,變得越來越遠而已吧。

片中的女兒與二子,因為大哥純平捨身救人而犧牲過世的忌日,一起回到了橫山老家裡。

雖然鏡頭講的是現在的故事,但我彷彿可以望見三十年前橫山家的光景,執業醫師的父親推著眼鏡在替病人看診,跑跑跳跳的兩兄弟背負著父母的期望,母親背著妹妹彎腰跪在榻榻米上捲著壽司、包著飯糰。

那樣和樂的畫面,三十年後還是一樣和樂,孫子們客廳一會兒繞來繞去追逐,一會兒跑到戶外墊著腳尖,爭著觸摸懸垂而下的花瀑。

廚房裡是母親女兒與媳婦的忙碌下廚,老爹在桌前攤紙看報,風鈴在屋簷下被風撥動而搖曳著,一切彷彿還是很平靜和諧,但是二子良平的深邃眼神裡,卻藏不住暗潮洶湧的複雜思緒。

於是我們稍微瞥見了伴隨著成長所帶來的缺口與裂痕,雖然在開心地你一句我一句閒談往事中,似乎再遠的分離都獲得了彌補。

但心事與秘密是隨著歲月越累越多的,每個人心裡理所的考量與算計,也像樹枝一樣分歧,往自己的天空延展著,這一切,好像又那麼無可避免。

對於秘密,你可以選擇像母親一樣或迂迴或直敲的方式來透露,你也可以選擇像媳婦由香裡一樣,一個微笑,沉沉地放在心裡。

對於那些考量,你可以選擇像女婿一樣地開門見山把汽車型錄直接拿出來,或者大剌剌地說白了「怕別人口中的米蟲是說自己」的話。

你也可以選擇像良平一樣,欲言又止地掩蓋著工作不順的事實,從他身上我看到那種很想努力卻無能為力的感覺。

過年過節的每次聚會,許久不見的親戚們回到家鄉裡來,總是交換著一年來的工作甘苦與家庭趣聞,小時候的我,覺得家族的氣氛就該這般和樂、融洽。

但是很多事情是長大後慢慢自己體會、或是從哪個長輩那兒聽來的,很多笑聲的背後,其實都有著許多無言(或者該說是難言)的辛苦與考量。

那麼單純的畫面底下,有著許多個人心事的筆觸,遠遠看很美,但仔細地端詳照看,卻發現一切都沒有那麼簡單與易懂。

這就是人生,這就是家庭,聽人說「家家有本難念的經」,或許每個人的心都是本難念的經,你讀不太懂別人的,而甚至連自己的也無法全然理解。

《橫山家之味》的英文片名叫做「Still Walking」,成長就是不斷地向前走著、走著,走到自己都大了,小孩也有了,走到父母都老了,都走了。

歲月好無情阿,對阿,很無情地把一些簡單的弄得複雜了,把一些純粹的給帶走了,留下了好多好多猜想不透的問號。

但還好,有些美好的本質留在共同回憶裡,它帶不走,而那些美好總是在驀然回首時、在若干年後,才想起憶起。

一如那位相撲的名字,一如那一隻年年飄飛的小黃斑蝶。



原文於純白裡的繽紛
http://www.wretch.cc/blog/No1Kelvin/6554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