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讓人尊重與佩服的【歧路天堂】
無圖示
回應
1F
中時的記者張士達寫得真好啊!《歧路天堂》是他到今年為止最「尊重」的電影。是啊!尊重,如果一個人一輩子只能拍一部片,你會選擇怎麼樣的題材做發揮?選擇邊緣題材可能是人文關懷或是人文情懷的發揮,而外籍勞工在台灣的故事是不是可以算是邊緣的邊境題材?也許連小眾市場都無法支持的那種,畢竟我們在台灣引進外籍勞工這麼長的時間裡是多麼特意地忽視這個族群,剝削又不敢承認自己剝削的,該說話的知識份子們也直到這兩年才有相關的作品出現,那在思想廣端的大眾又有多少人敢踏入戲院,冒著也許會被批判的危險?幸好這部片並沒有很批判,不會邊看邊愧疚,內心直冒汗的那種。

那這部電影究竟好不好看呢?因為情節的平淡,整部片讓人有著片段串接的感覺,沒有導演個人太過的自溺;沒有為奇炫而奇的生活描寫;沒有過於煽情的控訴;沒有誇耀的異地戀情,感覺導演李奇很像是一個外國人/局外人,在大多時候安靜地看著。優點是這部出於新導演之手的作品,架構、內容、技術等作品元件都俱全,很讓人驚訝這是一個過去完全在電影理論的人拍得片;缺點是,太過片段、太過於想呈現事件,會讓劇情輪廓線模糊,也較不容易引起觀影者的投入或是迸發延燒情感。

有著超卷黑髮、留著兩撇小鬍鬚的Yang真的很像我們常見的外籍僱工,真實感十足,但表演層次好像有些太少了,總是見到他在傻笑,和女主角的肢體接觸不知道為何也是有點生硬,有點迴避接吻似滴;倒是他和胖胖台灣gay男的對手戲就頗自然低,看他臨走時拍拍gay男的胖屁股,心裡頭不知為什麼覺得頗溫馨,也直到那裡才相信他是一個很真誠善良的好人,嘖!參差不齊的小鬍子對好人角色的殺傷力還真大。

女主角小麗不是一看就會覺得很漂亮,但是是很有質感的女生。要同時和吳立琪、楊貴媚對戲其實還蠻辛苦滴,幸好她也都能撐住女主角的位置,可惜的是劇末在角落發現紙箱那段,那樣地情緒表現很怪,或者更應該說是導演與情節安排的問題了,峰迴路轉的特異,哭泣與叫囂也顯得不自然了。

在這部戲中,導演安排了兩次男女主角哼唱15年前林強的台語歌「愛情研究院」,其實感覺有點生硬,雖說這是一個場景大概設在10年前的電影,但如果能唱唱什麼孫燕姿的「天黑黑」,或是比較顯學的吳佰的「愛情限時批」會更能引起共鳴些。當然放林強的「愛情研究院」我個人是超喜歡的啦!當場心花朵朵開哩!不過李奇老師看起來實在不像會說台語或是喜歡台語歌的樣子,更正確的說法是,老師看起來其實很像外國人,好像從小在外國唸書長大的那種,而這部片也映證了我覺得他是外國人的想法,因為實在有太多台灣這個地方的文化展現了呀!電音三太子在pub中搖頭、國語老歌與鳳仙裝、台灣喪禮與電子花車女郎...看來就是一部很有得外國獎項緣的電影,而聽說這部片在外國影展的確有很高地注目,不過在台灣的票房真得很不妙,上映一週現在僅剩台北、桃園各一個廳的場次,而且時間都是在上午,如果能多放映一些時間,多一些好的廳次,多一些機會,國片真的沒人要看嗎?原來去年底的「海角七號」奇蹟對於國片在戲院通路的推廣還是有限啊

要說得實在太多了,為了避免無止境與無主旨的叨念,我要開始試著條列:

*這部片最讓我驚豔的地方:
第一次拍片的導演能有如此作品真的超厲害,原來老師是一個懂得妥協與群體工作的人,這樣的人很適合當導演,在加上本身的學養與豐富的同理心與觀察力,如果一直一直拍下去不知道會有多恐怖哩

*這部片最討喜的部份:
兩個人騎著偷來的摩托車逛遊城市,身為觀影者的我投入了他們的快樂之中,感覺好自由好漂浮,一點也不批判

*這部片最讓人印象深刻的台詞:
我不是基督徒,不要叫我Mary
(那些以前被我們戲稱瑪利亞們的姊妹們對不起了)

*這部片最讓我喜歡的一幕:
男主角Yang跟還沒蓋好的101合照,說樑是他們泰國人蓋的
(那個笑容好呆但好真誠)

中時張士達的文章:《歧路天堂》的嘲諷
http://showbiz.chinatimes.com/2009Cti/Channel/Showbiz/showbiz-news-cnt/0
《歧路天堂》@放映週報的深入介紹
http://blog.yam.com/detours2008/article/20323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