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你也看見《綠光》了嗎?
無圖示
回應
1F
原發表於《蒼白皮膚的美感》:http://blog.yam.com/wanderland/article/17479567

  我覺得人都是需要對談的,雖然有話多話少之別,即使是自認享受孤獨的人在做此宣言前肯定早已擁有一兩個能讓自己放心暢談的角落吧?有時候就連部落格書寫都因為其平台的公開性而具備交談的功能性,只不過在螢幕上我們不用耳朵來聆聽。

  觀賞《綠光》的感覺其實很類似閱讀。《綠光》的女主角黛芬是一個討厭孤單卻又不懂得敞開心胸的中年女子,她的性格裡缺乏聆聽的特質,總是魯莽的打斷別人的談話自顧自大發議論,弄僵場子;該她說話時又彆扭的讓旁人摸不著頭腦;最恐怖的一點則是:黛芬心目中的自己是個接受力強且和藹可親的人物吶。真是悲劇性/白目的人物不是嗎?而黛芬也確實過的挺慘的,因為突發狀況找不到旅行的伴,一個人到處亂走,哪裡都待不住,處處皆痛苦。

  一段段影像像日記一般,以日期起頭,一節或兩節對話為內容,然後嘎然而只跳到下一天。由於觀看時對於段落的過度意識,感覺不像是看電影,而是讀了,只不過這回有人把內容讀給你聽。因此,我們得以用意想不到的超然態度品味那些日常對話,可能還忘了自己心中那個渴望改變又缺乏勇氣或自覺的人格存在。於是我們對黛芬發出笑聲,吞下不滿;果真是可恨/憐之人必有可笑之處。對於角色隱約的洞悉讓我們一段段往下讀而不因缺乏有力劇情主軸所苦,也許不是當下,經過一段時間的反芻後才會發現那些對話究竟觸動了我們心中哪個角落。「對話」這種再日常不過的動作,帶領我們彎彎曲曲的來到了綠光前。

  「綠光」是太陽落入地平線時最後的一束淡綠光芒,如劍峰般銳利,又稍縱即逝,傳說能劃破心中陰霾讓人了解幸福。像綠光般珍貴的吉光片羽也許在我們生活中俯拾即是。

  《綠光》據稱為描寫期待最偉大的影片,關於這點我想最厲害之處不是侯麥說一個故事讓我們知道這是期待,他將感受權交給觀眾,讓我們用全力去體會期待沸騰的那一刻。你也看見綠光了嗎?

此則回應
無圖示
回應
2F
我在滿心期待下去看了綠光
無圖示
回應
3F
不可思議的《綠光
看到《綠光》第一個反應是:不會就是那部《綠光》吧
20年前看完後,感覺就是印象中的法國片,
有許多發人深省的對白,
你所說的閱讀,可能就是我喜歡法國片的原因!
一直好萊塢的觀眾可能無法習慣吧
無圖示
回應
4F
我會看 法國新浪潮電影大師 侯麥 的 綠光 這部影片
是因為看了 聞天祥 的影評推薦
剛開始覺得影片步調非常緩慢有如流水帳一般
再來演員還會偷看攝影鏡頭 以及 演員服裝的單調等這些因素 都使我很想放棄看這部電影
不過感覺這部電影像醇酒般的後勁十足
愈到後面 愈有倒吃甘蔗的感覺
結尾女主角看到 綠光 這一幕 饒富韻味
讓人有一種重新咀嚼全片意涵而引人回味無窮的感覺
(共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