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
無圖示
回應
1F
有誰能告訴我片後結局到底是怎樣呀~我看不太懂

此則回應
無圖示
回應
2F
最後的結果是...
劇中的那十個人:大人、小孩、逃犯、警察
通通是麥斯一個人的人格,也就是說,麥斯有人格分裂症
而他的人格中,有一個是殺人兇手...
我們可能都一直以為是那個假警察
其實,真正的兇手是那個小朋友 [應該是說是人格之一--小朋友]

所以當全部的人都以為麥斯的人格中,
只剩下最有理想的那個女生,而免除了麥斯的死刑
躲在陰暗角落的小朋友人格就出現了
殺了女生人格.而成為最後存活的人格

大概是這樣,多看幾次就會懂了吧~
無圖示
回應
3F
**轉貼**

【致命ID】是一部很有趣的電影,從被片名所吸引,到一步步地按照著推理小說的解謎方式深入到劇情之中,正當你關注著每個作案細節的時候,突然發現一切都不合常規,而此時你已經陷入了編劇的陷阱之中。

這就是【致命ID】給我的感覺,一部非常規的推理電影。
  劇情的開始,男孩自我告白式的頌詩、剪報上那被丟棄在汽車旅館的孩童、詩的內容暗示母親是?妓女,種種?象已經建立出一種心理分析所謂人格不健全發展最重要的因素-童年生活的陰影.

  一場暴風雨,斷裂式的?事方式,暗示著某種分裂、緊張、無邏輯的想象,是導演直接賦予分裂人格的剪接詮釋.分裂人格者正進行的實驗劇場表演,不停地冒出新芽,沒有邏輯似的時間與空間,氣氛是詭異且閃著詭譎地雷.於是,如同1793年 西碧兒 被發現有十六個人格般,罪犯被診斷出擁有十種人格卻不自知.

  而故事就是那十個人格所化身的人物.

  不經意相聚的十個角色實際上是人格分裂者兀自的妄想.當代心理分析學家E.Fromm認?人格分裂者會有三種病態的傾向:其一是戀母情結,其二是戀屍性格,其三是自我迷戀.因母親身?妓女,將他關在汽車旅館的記憶,於是幻想出一個汽車旅館的場景,一個叫做巴黎的妓女〔戀母情節人格〕.十分厭惡妓女的假旅館老闆〔?母情節,想殺掉童年悲慘的記憶〕.戀屍性格的隱喻出現在那看似詭異的鑰匙不停伴隨屍體,其他分裂出來的人格有些代表懦弱、有些意味自尊心強、有些是裂根性、有的則是理性般的自我反省能力.總之,我們必須瞭解motel劇情部分寫照著一個分裂人格內心的世界.

  現實中,他這樣蘊藏十個分裂靈魂的肉體,每當換了眼神、換了面容,也就無法認識另一個自己.他犯了多重殺人罪卻不自知,他的心理醫師採用 Frederick S. Perls存在主義方式〔片中明顯出現了沙特的書〕的完形心理方式治療犯人,引導他自我知覺並且自行整合人格.於是在自己的幻想場景中努力的掙扎、淨化過多的人格,厥以討伐罪惡般一一殺之.

  在充滿人格分裂的幻想場域,如驚悚片般的劇情正上演,不間斷離奇的謀殺,直讓人錯以?是場駭人的殺戮.一但我們領悟劇情不過象徵著心裏狀態,便可柳暗花明地瞭解許多劇情的轉折,許多不合常理、邏輯的地方其實是最深刻描繪內心交戰的過程.

  人的思考總是無邏輯地跳躍,尤以分裂人格者.

  或許他不停的想要逃離鎖鏈,但他走了一圈卻回到了MOTEL被捕,他的理性戰勝了某個自己.他有時回想起母親,偶爾愛戀著他,用假警探的人格說著『我沒去過巴黎』試圖勾引著母親,卻被拒絕.有時她決定讓母親置之死地,便故意招換著她讓她遭到橫禍.許多的劇情都是一個人格分裂者的心理層面形象化,一但我們一一審視,便能體驗許多的暗示與隱喻.如此我們瞭解到【致命ID】是個分裂人格者心理層面的電影,過多的劇情便無須加以討論.

  結局頗值得一提,孩童最後以不可思議的魔鬼形象出現,讓整部片更充滿了多元閱讀的可能.首先,孩童的人格殺害象徵母親的妓女是基於童年的記憶,一種永遠揮不去的仇恨,是根深蒂固的.『婊子沒有第三次機會』可見一番;另外一種解讀,孩童的人格無法剷除代表著犯人最終還是無法徹底根除自己分裂人格中最壞的裂根性,導演在此提出人格分裂症的犯罪者如何懲罰、救治的議題空間.當然,你也可以解讀成自始自終犯人便如導演狡猾的手法一般,不停隱瞞他的意圖,讓我們看不見那個兇手是誰,則誤以?一切迷團都已經解開.松一口氣.如此多元閱讀方式的結尾其實更平添原本已經充滿驚奇的旅行,導演的功力不凡.
無圖示
回應
4F
回應樓上大大的..就是小男孩是心機鬼..整個謀殺都在他掌握之中
無圖示
回應
5F
0.0 就是整部電影裡面那堆困在風雨中的人全部都是殺人犯的多重人格.
他們困在暴風雨中(內心)互相排擠.最後都被小男孩(真正的殺人人格)通通擺了一道.
無圖示
回應
6F
生日竟然跟我當時的女友同一天.....
無圖示
回應
7F
那又如何?
無圖示
回應
8F
生日竟然跟我當時的女友同一天.....
幹真假
我也那天
幹 該不會我是你馬仔吧\
(共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