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不負責影評】心醉卻也心碎《海角七號》....
無圖示
回應
1F
心醉卻也心碎《海角七號》Cape No.7
文∕小智

一句「我操你媽的台北!」《海角七號》(Cape No.7)為第十屆台北電影節揭開了序幕,似乎也像是對「台北」這座城市,以及城市裡繁忙的生活腳步,作出了最叛逆且挑釁的抗議與反撲。確實,本片存在太多俯拾即是的「反叛」身影,不僅反映在角色對角色,更也反映在角色對工作,甚至是對生活的違逆上面。以其誇張的戲謔劇情,搭配幽默的甘草人物,不僅為影片注入多變的年輕氣息,更也憑藉敏銳的觀察視角,緊緊抓住時代精神,鋪陳出這整個惆悵感傷的愛情故事。影片有著波動極大的故事內容,以恆春小鎮一群人籌備演唱會的經過作為主線,間接帶出了一段相隔半世紀的癡情愛戀。兩條敘事線偶爾平行發展,也偶爾相互交縱,於焉共譜出一首首的愛情與友誼之歌。

俗話說「物以類聚」。玩樂團的人,通常都帶有臭氣相投的習性。然而本片最大且最荒謬的地方,便在於這個小小樂團,竟然是由一群風馬牛不甚相關的「個體」所組成。其中不僅有台灣人與日本人,也有閩南人、客家人與原住民,甚至還有老人與小孩,就連他們各自的職業與信仰也大不相同。鮮明的人物塑型,在在流露影片那濃厚對於「人」的關懷。這不僅反映在片中兩代甚至三代之間的相處模式,更也在其中看到了族群與族群之間的諒解以及融合。

影片不僅具備商業電影所該要有的各類元素(狂燒幾千萬元預算不是燒假的),更也充滿濃郁的草根通俗氣味,通俗到真讓我感覺像在觀賞×立台灣台的鄉土連續劇。有時候甚至還覺得導演過度「專注」,像是拼了命要把片中種種戲謔元素給發揚光大。不過,我卻也因此感到影片的「焦點」開始渙散:對我來說,本片絕對是部描繪「愛情」的電影,不僅以「愛情」作為開頭與結尾,更也不時在中途以一封封傾訴衷情的信箋,體現時代洪流之下,情侶佳人的相隔無法相見。然而,本片卻又耗費太多篇幅來表達上一段所提到的群體融合與諒解,加上過多搞笑的呈現,以至於搞笑過頭,便開始顯得有些「幼稚」,也讓角色情緒只呈大線條描繪,少了更加細緻綿密的情感刻畫。也因此,焦點的不明確,又或是導演每個部份都想要沾一點邊,導致整部電影的「立場」於焉模糊。殊不知,全片最令我動容的地方,反而是那著墨較少的上一代愛戀故事。不過,等電影到後半開始誠懇且專注描述「一個焦點」之後,電影就開始動人且好看了…

整體來說,《海角七號》的成果還是超乎我所預期,雖然主體焦點有些渙散,但整部電影還是十分足觀。至少它沒有作者型導演的自溺,也沒有讓人過度疲憊的哭哭啼啼。以其「特效」之使用,儼然是替國片創作立下了新的里程碑。最後我也不得不說,本片的配樂「真是好聽」!幾乎每首歌都對影片產生無比具大的催情效用,尤其是吟誦情書時所使用的配樂,簡直好聽到令我渾身起雞皮疙瘩!而最後那首經典的《野玫瑰》,也更是讓人心醉,卻也隨著畫面最終的流動,惆悵到令人心碎,流洩無窮想像之空間。


更多影評請見【小智的電‧癮‧強迫症】
http://www.wretch.cc/blog/kkaicd1

此則回應
無圖示
回應
2F
小智這篇文章寫得滿中肯的

我也覺得前半段搞笑有點多,為的是把7個小人物的性格鋪陳出來

劇情轉折在中段的酒席之後,漸漸地轉變為對後半段的故事內容與人物的真性情表現感動到流淚哩~~~
無圖示
回應
3F
看了心醉又不知道怎麼會心碎的鄉民的文章,寫的都很好,但說到前半段搞笑太多顯的幼稚,我不能茍同,如果都一直說愛情誰要看,太沉悶了,這是一部台灣人都看的懂的寫實片,台灣人就是這麼可愛,我們有我們的文化,有我們台灣的幽默風格,我會想看第二遍,但我不覺得搞笑太多,這是我們生活週遭可能都會遇到的人事物,我看了很感動,但感動的不是後段您說的焦點,也就是愛情,愛情片在影史館中有太多了,有很多很好看,但這部片著重的不是愛情,焦點更不是愛情,有看過的人應該都會這麼想,這就是大家都想看的國片,寫實的好像在寫周遭的故事一樣,每個看過的人都說國片有救了,幼稚這個字眼真的讓人看了覺得到底是讚美這部片還是貶低這部片?
無圖示
回應
4F
我是覺的日本文化跟日文用太多,像茂伯跟曉培都會講流利日文,
結果友子一句我不會台語啦感覺真不好,有點把日本文化擺在上面,還有像說七封情書的口白那邊,也是一堆日文,日語在本片占的篇幅太大
無圖示
回應
5F
日本人不會台語滿正常的阿!!
以茂伯的年紀會日語也是滿正常的
林曉培他奶奶是友子會日文也說的過去
誰叫那時候台灣是日本的殖民地這也是沒辦法的
友子會國語可能是因為工作的關係 特別學的
他不是充當翻譯嗎?

其實不是要故意貶低台語
日本人會台語比較奇怪 台語很奇妙 他根本沒有文字 只能用口傳的方式學習 所以日本人會真的滿奇怪的!!除非長期居住台灣的日本人
無圖示
回應
6F
四樓的JACK, 我覺得導演只是想表現出真實而已。

我的日本朋友來台灣玩,他說台灣人大部分聽到英文都躲的遠遠的,但是他說有遇到好幾個老一輩的日文講得很好。

而且日本人在台灣工作學會國語是很正常的,不可能叫他學台語阿!

而林曉陪的祖母是日本人,他從小聽說日文長大也是合理的
我有個台灣長大的朋友,他爸爸是日本人,他日文比中文好
他的說法是:日文自然就會了。
無圖示
回應
7F
茂伯大概比我外婆年紀小一點 , 阿母都跟我說她們小時候 , 外公外婆如果有些話不想讓小孩子聽的話都會特別用日文來交談 ,流利的程度連日本留學4.5年的朋友都還不及~

基於曾被日本殖民的歷史 , 其實導演所設定的語言背景其實都還挺合理的 , 片中有相當一部分的日文其實都是中孝介的口白 , 這部分如果硬是換成中文或是閩南語來唸 , 這份橫跨六十年也橫跨台日兩國的雋永情感可能就沒辦法那麼順利且合理的傳達給觀眾

提外話 , 對日文不陌生的話 , 仔細聽中孝介的口白 , 含蓄中不失深情 , 很棒
無圖示
回應
8F
口白的部分不是中孝介喔
是一個另一個年輕的日本人蔭山征彥
他現在好像是在台灣居住
有興趣可以去網路查一下
無圖示
回應
9F
感謝糾正!><
無圖示
回應
10F
七封信的時代背景在於二次大戰日本戰敗,在這樣的氛圍下,以日文表現欲自台灣撤退的失意老師之情感,個人認為並無不妥,如果片中是以中文旁白來表達老師給情人的七封信,那便無法強烈表達信中的情感,日常生活中的我們何嘗不是用自己最熟悉最直接的語言,向自己的情人表達自己內心最直接的情感。再者,茂伯所生長的時代背景即是後日據時期的台灣,茂伯流利的日文顯見其在當時接受的日本教育,更因如此才能凸顯茂伯在劇中所代表的精神。友子在片中一直代表一種衝突與矛盾地位,不管是他的國籍,他的工作,他所接受的文化,甚至他的情感世界。一句【我不會說台語】洽道其分的完整表現出這樣的衝突與矛盾
無圖示
回應
11F
台語有文字,現在唸的中文每個字都有河洛話的讀音,不懂別亂說!!
無圖示
回應
12F
那也是最近才開始有台語讀音的
請問台語讀音有十年了嗎?
我看頂多五到十年 看到只會謾罵的就不爽
無圖示
回應
13F
上一樓的,不懂的話真的不要亂嗆聲。請參考《彙音妙悟》,這是兩百多年前的書了。
無圖示
回應
14F
幹麻把意識形態看的這麼重呢?
多融合一點不同元素吧!!
我們住在海島,本來就要融合多種文化
那許多原住民會說台語國語
他們就少了文化ㄇ?不見得啦
快樂看片就好!!
無圖示
回應
15F
不是在討論海角七號嗎?怎麼就語言的問題開罵了,無聊...
以我這種外行人而言,海角七號是部成功的商業片(台灣之前也有導演拍商業片,但我個人覺得不成功),融合了雜牌軍臨時組成的團體也能立大功這種老梗組合而成,加上貫穿全片的淡淡哀傷,與台灣南部小人物的各種笑點(電影中有一段在地沒有樂團那一段超爆笑),除了男女主角感情戲發展的部分太牽強,還有過場的時候有一點不順少部分還有不連戲的情形以外,可說是這十年來最優秀的本土國產片喔!
如果心情煩悶的人跑去看完一定會輕鬆很多(這才是看電影真正的目的吧?有人是去受氣的嗎?),推薦大家一定要去看!
無圖示
回應
16F
這部電影最成功的應該還是所謂「這就是台灣」的感覺。
不同族群的人講不同的話是既定的事實,片中沒有外省人也是既定的事實。台灣南部就是那個樣子也是既定的事實,實際上沒麼值得爭議的。倒是,我在外地讀書,日常生活講的是英語,只有在跟同鄉的同學用中文講話。友子講起中文的時候很潑辣,講起日文彬彬有禮;茂伯講台與的時候滿口語氣詞(那已經不算髒話了...),講起日文來又完全另一個樣。這點我看得是心有戚戚焉。
無圖示
回應
17F
友子不會講台語很正常吧
現實世界就是這樣,會講台語的日本人很少吧

會講國語,我就覺得很厲害了ㄋㄟ

況且國語還不是很輪轉,(阿嘉說:他講哪一國的國語,你聽得懂喔?)
怎麼可能還會去學台語,想太多了吧
(共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