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誰能抓住「天邊一朵雲」 ???
無圖示
回應
1F
誰能抓住「天邊一朵雲

當代最富盛譽的記號語言學大師安伯托.艾可(Umberto Eco)曾寫過一篇叫「如何辨識色情電影?」的短文(詳見《帶著鮭魚去旅行》一書),大意是說色情電影為了要強調真實的生活情境(同時也為了填補電影中沒有色情鏡頭時的篇幅),常常會刻意將一般人的日常生活起居拍得很仔細、完整,例如同樣是主角開車從甲地到乙地。
在一般的電影可能只有幾個鏡頭就輕輕帶過,可是在色情電影中,觀眾通常會看到主角從開車門一路看到他(她)停車出車門的完整過程,於是「我們可以從一部電影中主角開車從甲地到乙地,在影片中所用時間的長短來判斷該片是不是色情電影」──作者艾可為該文下了這麼一個令人不禁莞爾的結論。

辨識色情電影

原本我以為看到艾可這篇文章的人,應該都會認為這又是一篇他一貫反諷、嘲謔而充滿「偽知識」的散文,從而感受到「辨識色情電影」本身的荒謬性;但是看到電視新聞,有關新聞局考慮讓蔡明亮導演的《天邊一朵雲》一刀未剪上映的報導時,我才真正感受到──這個社會顯然還有許多人真的很認真而努力地在從事著「辨識色情電影」的工作。
據報導指出,新聞局電影處長周蓓姬允諾將「盡力」讓這部得獎的爭議影片在台灣以完整的柏林版本上映,而為了能多聽取社會各界對這部電影「最大公約數」的意見,屆時她將多邀請一些學者專家、社會賢達一同來討論。
先不論政府是否有權對一件私人的藝術創作的完整性有任何置喙的餘地,新聞局這次擺出一副「法外開恩」的姿態,實在令人感到不安,好像對一部在柏林影展得獎的電影作出「一刀未剪」的決策是一種多大的「恩惠」似的,一時還真讓人以為現在還停留在戒嚴時期,藝術工作者及其作品都得接受「思想檢查」!
即使未來這部片子果真如新聞局所「盡力」的那樣以完整的柏林版本上映,站在創作自由的立場,我們也不用去領新聞局的情,事實上筆者認為這件事情最為可議的地方還在所謂的「盡力」二字。
按新聞局的邏輯,不管將來被邀請來「公審」這部電影的所謂「學者專家、社會賢達」是誰,新聞局一定是認定了這些人比導演本人和全國其他滿十八歲以上的觀眾還有能力來「辨識色情電影」,也就是說這些人不僅在道德上高人一等,甚至可能連他們的「色情修為」(相對於藝術修為)都應該會比一般人深厚才對──這除了讓人對他們在這方面的養成過程感到好奇外(理論上他們可能看過很多色情片),更令人不解的是,如果電影的內容真的會對人產生不好的影響,為什麼這些人就會具有「免疫力」?如果新聞局不能證明這些人真具有「免疫力」的話,我們又怎麼忍心把他們當作白老鼠一樣來作實驗呢?


要輔導非指導
我們當然不是故意要扭曲新聞局一方面要「維護善良風俗」一方面又要對載譽歸國的電影有所「優待」的美意,但是有一個觀念是新聞局甚至是我們整個官僚體系所長期忽略的:創意產業要的是「輔導」而不是「指導」。
除非作者同意,否則試問誰又有權站在一個相對(道德的或藝術的)高處,對作品去作增刪──這是個自由國家不是嗎?



洪浩唐
作者為自由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