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盛夏光年&失敗的國片?-4
無圖示
回應
1F
延伸連結
http://www.wretch.cc/blog/amoureux/11117093

以上延伸連結為更豐富的陳述,對於盛夏光年想看
或看完但有所疑問的朋友,皆可依連結一一找尋這片國片的內幕以及真正的故事

其他補充:(評述)
《盛夏光年》的主題是沒有人應該是孤獨的。
雖然我覺得這句話是後來才加上的,
但細細回想,卻很貼切。

三個主角,三個都是孤獨、寂寞的人,
就因為怕孤獨,才會走在一起,
就因為怕寂寞,才會發展出這夏天的故事。

而其中,最孤獨的,應該是惠嘉了。

她的孤獨,不單單在戲內,
更在戲外。
跳躍的情節、割裂的戲份,
使到很少觀眾會去主動了解她。
沒有人明白、沒有人關注情況,
是多麼的孤獨?

惠嘉那角色,真的很像一顆彗星──
不斷當上重要但又不太深入的承轉戲份。

彗星來了,耀眼奪目,人們讚嘆。
但一下子,又要走了,
往後的,是幾十年的孤獨旅程。
所以在戲中,她才會想方法去抓著守恆與正行吧。

小時候的佳慧,父母離異,
一個人轉學去花蓮的鄉下學校,
輒又給守恆欺負。
後來,又一個人去了香港,
跟父親和後母生活。
那樣經歷會使人有怎樣的心境?
年紀輕輕便歷經變遷,
總會教人變得有點孤僻、日趨成熟。

因此,小佳慧應該從來就不多朋友、過著孤獨的生活吧。
在往後的情節,我們可以印證此點。

戲中,陳正道把惠嘉拍成連接不同情節的角色,
好像用完即棄,欠缺深入描寫。
唯獨惠嘉一個人回台灣的情節,
他用了好長的篇幅去交待。

為甚麼?
正是要表達出惠嘉的孤獨。

惠嘉孤身赴台,
為的不止是跟父親不和,
談話中,更表示出是因為父親對自己欠缺關心、對自己不了解。

如果她在香港的幾年是交上了好朋友,
對父親的不滿應該就可以透過與朋友傾於而排解,
斷不至於要遠走台灣。
事實上,
從惠嘉與母親的互動中,
可以看得出她與母親並不親密,
母親對她並不了解,
當年也是她自己主動離開母親的。

而試問,一個自小就離鄉的女孩會在台灣有朋友嗎?

父親跟母親都不明白自己,
在香港沒有朋友,
在台灣沒有朋友,
根本就沒有人真的關心自己,
從小就一個人的惠嘉,
心靈會有多孤獨、多有寂寞?

至少互有彼此的守恆跟正行是幸福多了。

所以當正行幫忙自己去理頭髮的時候,
她就馬上把感情投向正行。

我不想說她要用肉體把正行留著,
但打從心裡的孤單,
會使她很想留著唯一關心自己正行吧?
愛,也由此而生。

當她發現正行身邊有個守恆,
妒忌便是正常的。
繼而發現守恆是自己的情敵,
去打探敵情,有好奇心想去知道守恆是個甚麼樣的人,也是情理之中。

也因為這份難以排遣的孤寂,
當守恆吻上自己時,
惠嘉也就接受了他。
讓她當自己的所謂『男朋友』。

上了大學,她仍然跟正行密切來往。
三不五時的去看望正行,連鑰匙放那裡都知道了。
為啥? 從一幀幀正行伏案而睡的照片,
我們可以偷窺到她是仍然很喜歡正行的。
想想,在甚麼情況她可以拍到這樣的照片?
是陪正行一起複習到夜深、正行倦極而眠的時候?
是正行上補習班、偷偷用長焦拍的?

從惠嘉與守恆幾乎沒有情侶戲份看,
他們之間感情與關係,就只是如此吧。
921 後,惠嘉第一通電話是打給誰? 天知道!

後來,明知他們之間已經發生了關係,
仍然像沒事的與他們一起,
更當的中間人要他們講清楚,
為的就是想要保有兩個會關心自己的人吧。

由始至終,
在惠嘉心中想的是:『我不要自己一個人,有個人陪我、關心我就好了!』
也因此有了她前前後後不同、矛盾的表現。

孤獨,把她撕裂的角色串連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