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盛夏光年&失敗的國片?-2
無圖示
回應
1F
莫名其妙始於余守恆強迫康正行表白前,為了留住想離開他的康正行,已經主動睡過他,沒錯康正行被他幹了後,在他還沒有醒來前已經離開了,而且更把杜慧嘉叫來接收他,以余守恆極度害怕失去康正行的情緒下,他想抓回康正行是很合理的,可是,迫他表白卻一點也不合理!

他既然已經曉得用身體來挽留康正行,難道還會不知道康正行是愛著自己的嗎?

又,康正行既然已經用自己的身體來接受了余守恆的身體,難道不是已經表白得一清二楚了嗎?

又,如果余守恆對康正行沒有一絲愛情的成份,單純為了把好朋友留在身邊,竟會用上主動跟他做愛這一招?(這樣也做得到的嗎?)

導演似乎搞錯了,要表白的不是康正行,是余守恆啊。

當余守恆在床上主動撩撥康正行時,康正行在爭扎中問了一句「余守恆你是不是耍我?」他愛余守恆,最終投降「被幹了」;可是余守恆還未回答這條問題,又掉頭再迫其實已經告白了的康正行再告白?

為了情感衝擊而放棄基本邏輯...

常聽人說,寫愛情故事不用邏輯,感覺、感覺、感覺,抓著感覺就可以了。

我常常都很想大聲反駁。

只要故事裏有人,寫任何故事都不能忽視邏輯,寫愛情故事,就要注意人性的邏輯。

其實我認為導演是知道這之間有點邏輯問題的,但為了讓電影以一場情感衝擊的高潮戲來結束,就以一堆不清不楚的對白混過去......

「余守恆,我們暫時還是不要再見面了,不是你不好,是我的問題......很多事情你還不知道......」
「那你說呀......我只是想知道是不是真的......」
「我不知道......」
「什麼不知道!我們不是好朋友嗎?還有什麼是不能說的?」
「好吧,你說好朋友還有什麼是不能說的......我只是不知道你知道這個秘密之後,還會不會跟我做朋友......余守恆,我不只當你是好朋友,我是真的喜歡你。」

這樣的對白,驟耳聽,令人覺得余守恆是從來都不曉得康正行是喜歡他的,所以我才說,這個結局真是毀了之前的床戲;可是這一堆對白裏,余守恆又有一句含含糊糊的「我只是想知道是不是真的」,真的什麼?康正行你讓我佔有你的身體是代表你真的喜歡我嗎?難道他眼中的康正行是一個很濫交的人?

而且,余守恆知道來幹麼?無論康正行是否真的喜歡他(先撇開實在無法相信他竟然不知康正行是真的喜歡他),他在跟康正行做愛後,已經跟杜慧嘉說:「我真的不能失去你們任何一個」,那無論康正行是小時候那樣做當他的小天使,唸國中時那樣跟他形影不離,抑或變成現在這樣可以跟他上床,無論康正行是否真的喜歡他,他根本都沒有打算讓康正行離開自己,不是嗎?

所以我就說,導演在取巧,既想有最後的衝突高潮(後來我竟在一篇導演訪問裏看到他說,一直想著這戲是要以兩個男生的情感衝擊戲來結束的,跟我的猜估一樣呢),又想把之前的床上戲合理化,就用含糊的對白混過去;但這取巧,把余守恆這個角色犧牲了,他變得徹頭徹尾只是個笨蛋。

余守恆最後跟康守行說的話令這種取巧意向更加明顯,「我也告訴你一個秘密,我早知道你是被老師迫著跟我做朋友的,我也不想你跟我一起受罰,但我控制不了,我真的太寂寞了;康正行,你永遠是我最好的朋友。」

這是既想以康正行的表白被拒來贏得觀眾的同情,又不想完全抹殺余守恆沒有一絲愛康正行的取巧;可是,這樣的說話又令余守恆苦苦迫康正行表白變得有點無謂了,表白來幹麼?你又不是想要幹麼。

沒錯康正行最後贏得觀眾的心痛,然而心痛的背後,缺少了支持,很快就變成了空洞。

愛情故事放棄基本邏輯,一味只抓住感覺,就會變成一個空洞的故事。

盛夏光年》將寂寞這感覺無限放大,套用編劇看了電影後的說法,「寂寞當然還是有的,只是真的有那麼寂寞嗎?」

真的說了一個無性別的愛情故事嗎?

解畫文章中,不乏對「好朋友」這三個字的自行詮釋,有說「好朋友」其實包含了比愛情更高境界的承諾;又有說,這三個字是不能說出的愛的代名詞。

前者,有點一廂情願吧,因為康正行的「我是真的喜歡你」,就是我們一般了解的「喜歡你」,余守恆的「你永遠是我的好朋友」,實在很難理解為更高境界的東西。

而如果是後者,那導演想拍一個無性別的愛情故事的目標便達不到了。

這個,讓我覺得有點可惜。

三個不同版本的結局...

電影之外,小說有另一個結局 --- 康正行死了。

死了,是五年後的事,回到五前年,余守恆跟康正行做愛後,就在康正行未醒來前離開了(跟電影相反),康正行被921大地震震醒,到處找余守恆,「直到後來,我才知道,這個晚上,是我這輩子最後一次,見過余守恆。」

小說結局是很淒美的調子,余守恆在五年後,康正行的告別式上,才敢對自己說:

我想,原來這就是「懷念」的感覺,懷念一個曾經愛過的人。
當我開始學會懷念了,才終於有勇氣,跟他說一聲。
再見。

在小說裏,余守恆終於間接承認了自己是愛康正行的;我當然不喜歡康正行死掉啦(想哭的說,已經把帥帥的張睿家當成康正行了啦!︿︿),但小說的結局是比較合乎邏輯的 --- 余守恆用身體把好朋友留住,可是在這過程中,他發現了自己的真實感情,這驚恐掩蓋了他不能失去康正行的驚恐,所以他逃了(連杜慧嘉也不要了),從此一個人生活,過著他最害怕的孤獨生活。

小說之外,電影劇本又有另一個結局!

曾經因為看了電影而心痛的,看過這個結局一定會釋懷,並不是因為這個結局是甚麼happy ending,而是,這個結局才真正貼近無性別而流動開放的愛情。

這才應該是《盛夏光年》的真正結局。

半生熟的《盛夏光年》(III) - 浪費掉的兩個角色
前文:半生熟的《盛夏光年》(I) - 一些八卦 / 半生熟的《盛夏光年》(II) - 無性別的愛情故事?

對《盛夏光年》的興趣,一開始就是由三個角色的設定而來的。

看完電影後想了又想,我幾近肯定,對這部電影感到空洞,是因為導演讓兩個角色浪費掉了。

這兩天我找到電影編劇許正平的blog,讀到他心痛劇本被粗暴刪改的心情,對同樣認真看待寫作工作的我來說,真的很能感同身受。


必須被愛人注視著才能活下去的余守恆...

其實余守恆這個角色很「好玩」的。

可惜導演在電影裏只放了大量他的「霸道」行為,卻沒有為他作一點詮釋。

.雖然是個很man的籃球健將,可是他無時無刻都需要黏著康正行。

.他的籃球,一直都是打給康正行看的,如果康正行不看他打球,他就會打得差,如果康正行看他的時候跟旁邊的女生笑著談天,他簡直就要瘋了。

.他對有可能搶去康正行的人的醋意,大得幾近幼稚的地步。

.他覺得康正行喜歡杜慧嘉,就要和杜慧嘉拍拖 --- 他問慧嘉可不可以做他馬子 前,先說了:「我知道,他(康正行)喜歡你。」這跟早前在餐廳裏,慧嘉叫正行坐到自己身旁,他就搶先坐過去簡直有異曲同工之妙!

.他已經跟杜慧嘉拍拖了,可是,仍然每天都要約康正行吃飯,在康正行的補習社樓下等他放學,他規定自己必須天天對康正行管接管送,一天也不能缺席(情願不去很想去的舞會,也要送康正行回家!),而他也總是窩在康正行的家裏。

.同學迫他去舞會,他說「正行去我才去」(而不是女朋友去我才去!)。

.921大地震後,他都不立即去看杜慧嘉,而是繼續和康正行一起,杜慧嘉幾乎都只是他電話裏的女朋友(一個用來在等康正行放學時,聊天打發時間的女朋友!);在電影裏,他跟杜慧嘉最親密的接觸,不計最初想把杜慧嘉據為己有時的親吻,其實只出現了一次,就是當康正行得知他竟然和杜慧嘉拍拖後,既傷心又粗暴地推開他,他才(心碎地)去找杜慧嘉擁抱一下。

.而他跟康正行解釋和杜慧嘉拍拖的原因,是「因為你(康正行)沒有來看我打籃球,而她來了。」=.=

.他迫康正行玩二選一遊戲,(簡直是)引誘康正行問自己會選「我還是慧嘉」,可是他聽到這問題時又(嚇得)立即裝作聽不見。(我真的覺得他由頭到尾都是在裝蒜的!)

.當康正行終於開口說「我們不要再混在一起了」,又說「以前都是老師迫著我,我才跟你做朋友,我其實都不想跟你做朋友」後,他哭得出了車禍;車禍後找的是康正行,然後更用做愛這個劃破底線的方法來佔有康正行(老實說,真的太像異性戀中,女孩子用做愛來留住喜歡的男人)。

.做愛後張開眼睛,明明看見床邊的是女朋友,說的第一句話竟是:「康正行呢?」(我覺得他真是有夠酷的!赤裸裸躺在床上,完全不理女朋友知道自己剛跟好朋友做完愛後的感受!^^)

這樣的一個男生,真的很像米蘭昆德拉所說的第三類人 --- 一個需要被愛人注視著才能活下去的人;可是導演給他自我認識和思考的空間只有末段坐在游泳池邊的幾秒;他躺在床上跟慧嘉說:「我們真的長大了,長大了,就什麼也改變了。」驟耳聽,很詩意很動人,可是,究竟是什麼變了?是變得不能再為所欲為嗎?很快,這句詩意的說話又變得很空洞了,因為他的行為從頭到尾都沒有變過。

一個明明可以有很大發揮性的角色,就這樣給浪費掉了,變成一個只是神經很大條的粗枝大葉男生。(雖然也是帥哥 ~.~)

編劇在自己的blog裏說,他寫余守恆的時候,是「希望把守恆的性向曖昧看待的,看看這樣一個男孩子在這些情境中,不只是情慾面向,而是他的整個人,待人處世、人格個性怎麼發展,怎麼面對問題。」

最後在電影裏的余守恆,卻只是一個幼稚霸道耍帥 --- 一個康正行愛得無法擺脫的人。

難怪同情分全都給了康正行,假若導演沒忽略余守恆的內心世界,讓兩個男生真正互動撞擊(不只在床上撞擊囉 =p),這段男男感情一定精彩得多!

只剩下功能作用的杜慧嘉...

其實不用再細想慧嘉究竟在想什麼了(在網絡上看見很多人在討論慧嘉究竟搞乜鬼 =p),因為,導演只是利用她在不同時間達至不同的功能而已,基本上,她是一個割裂了的角色,負責在不同時間發揮不同的功能:

.功能一:令康正行發現自己是愛男生的(或者不一定是男生,但肯定是余守恆,他跟慧嘉在床上如箭在弦時,突然覺得背叛了守恆吧?)

.功能二:鼓勵康正行繼續接近守恆(陪他到籃球場看守恆打球)

.功能三:製造兩個男生之間的衝突(跟守恆拍拖 @@!)

.功能四:把兩個男生再拉回一起(你們兩個把話說清楚吧!)

根據編劇說,在原劇本中,慧嘉是一個不輕易哭,很會為自己的慾望打算的女孩子(其實這樣的慧嘉比較接近我原本想像的慧嘉)。

原劇本裏的慧嘉,還有更吸引的地方,「在原劇本中,惠嘉才是整個故事的敘事者......惠嘉做為兩個男孩感情發展的旁觀者與介入者(像彗星一樣),由她的觀點來看待這段三角關係的流轉,對我來說,可以讓這個有點哀愁的故事在一種輕盈慧詰的節奏中進行......惠嘉的故事在劇本裡的呈現也遠比現在電影中出現的要多許多。」

如果導演可以更相信編劇的劇本,《盛夏光年》應該可以更有血有內,不會只「剩下光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