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無可逃脫的暴力迷霧:《險路勿近》
無圖示
回應
1F
(警告:本文有雷)



以我所擁有的觀影經驗中,有二部電影所塑造的殺人魔,其犯案的動機、手法、與氣魄,都徹頭徹尾瀰漫著一股駭人的氣息,甚至,讓觀眾有種目不轉睛,近乎上癮的魅力。一部是《沉默的羔羊》中由安東尼霍普金斯所演的食人博士–漢尼拔;而另一部,則是《火線追緝令》中由凱文史貝西飾演的連續殺人魔。

而在看完《險路勿近》之後,足以相提並論的精典殺人魔又多了一位:由西班牙著名演員–哈維爾巴登飾演,一個腳著灰色棉襪,手持高壓鋼瓶,頂著妹妹頭髮型的殺手–齊哥。

這三部電影的共通之處,在於影片的無論編、導、演,各個環節的表現都非常傑出,而且影像風格準確,整個團隊都相當清楚影片所要呈現的氛圍。而前面所述之三位優秀演員所飾演的角色,就像一條黑色大魚,游入一只佈置精美的魚缸,只見牠魚尾輕擺,整缸水被染成絕望的黑,而在黑暗之中,卻又看見牠讓所有的元素,都散發出懾人的光芒。

但這三個角色在影片中的意涵又有所不同。《沉》的漢尼拔像是個先知,帶著如羔羊般茫然無知的女主角,進行一場心理分析式的內心探索;《火》的殺人魔則宛如傳教士,利用殺人來傳播他的救世教義。這二個角色在影片裡都有相當明確的存在意義,甚至可以說,這二部片就是藉由漢尼拔的「預言」,和殺人魔的「儀式」,建構了整個劇情的走向。相較之下,《險路勿近》的殺手齊哥,除了一路冷酷俐落地請臨時演員下場領便當的「帳面工作」之外,關於他的角色意義,卻是三部片裡最難捕捉的一個。

這必須回頭看看這部電影要說的究竟是什麼?本片原名叫做《No country for old men》,這時就必須難得地讚許一下對岸的譯名:《老無所依》,雖然聽來彷彿俗氣文藝電影的題名,但的確翻出了本片的核心意涵:以完全暴力的展現來感傷純樸時光的逝去,套句俗語來說,就是「世風之下,人心不古」。

湯米李瓊斯扮演的老邁警長,在片子一開始便緩緩訴說著過去警長無需配槍的往事,而在片末,則藉由一場夢境的描述,舒發了他對父執輩代表的美麗世界的嚮往。夾雜在兩者之間的,便是齊哥一路追殺另一角色的血腥過程。他如死神般地在追殺過程中,殺害了許多無辜百姓,而老警長能做的,就是去見證他帶來的一連串死亡。(這角色類似於《火》片中摩根費里曼的逾退休警探角色,他同樣感嘆警察的職責,只是在替犯罪者完成一本鉅細靡遺的犯案紀錄)

至此,齊哥這個角色的意義,似乎和其它犯罪電影並無二致,不就是一個連續殺人犯嗎?

但劇本出現了二處與一般電影邏輯相異的段落:首先,是被一路追殺的主角,並非死在他已準備與之對決的齊哥手裡,而是被幾名莽撞青少年射殺在旅館之內;第二,齊哥在片末覆行他的殺人原則後,開車離去時,被闖紅燈的來車攔腰撞上,若是一般電影,或許以天譴之姿去執行他的死亡,但本片並不如此操作,只見齊哥緩緩走出車外,在純真少年的幫助下,一步步消失在車禍現場。

電影究竟透過這二段安排,想要告訴觀眾什麼?

這種非尋常電影情節的安排,必須回歸到本片源頭的文學想像。本片改編自美國普立茲獎得主–戈馬克.麥卡錫的同名原著,從文學作品改編而成的電影,常擁有的一大特色,便是擁有文學所帶來的濃厚隱喻性,總在觀眾覺得「理應如此」的想像中,添入「並非如此」的變數,透過情節的矛盾性,逼得觀眾提出疑問,然後思考。

我揣度這二段安排的用意,旨在呈現出作者對現實暴力的態度:其一是暴力充滿了偶然的不可預期性,只要你身上帶著血味,暴力就像鯊魚隨時會從某個方向咬住你;其二,則是行惡者未必得到惡報,他可能還是可以得到善者的幫助,甚至反過頭來去汙染善者的純淨。「暴力的不可預期」和「惡無惡報」的社會現實,正是老警長嚮往之淳善世界的極佳反諷。你無法掌握人生,因為你不知道暴力會從哪兒找上你;你也不能再期望法外之徒會得到上天的制裁,因為這天真的想法從來就不曾實現。

至於齊哥的角色意義,或許是一個引路者,以他那令人顫慄的表象暴力作為明燈,指引我們步入暴力的迷霧,得以一窺那潛藏在你我生活之中,更多你無法提防也無從想像的罪惡。

from
http://sysaries.wordpress.com/

此則回應
無圖示
回應
2F
湯米李瓊斯扮演的老邁警長,在片子一開始便緩緩訴說著過去警長無需配槍的往事,而在片末,則藉由一場夢境的描述,舒發了他對父執輩代表的美麗世界的嚮往。夾雜在兩者之間的,便是齊哥一路追殺另一角色的血腥過程。他如死神般地在追殺過程中,殺害了許多無辜百姓,而老警長能做的,就是去見證他帶來的一連串死亡。
-------------------------------
-------------------------------
關於這段有人提到~~~~警長辦案不力,卻也只能看報紙、喝咖啡、說冷笑話,不然就是打電話,然後在最後無能地退休回家。~~~~~~~電影的劇情其實並不是要凸顯警長的無能,老警長只是在做他以前的動作,但為何現在看起來是那麼的無能,原因只有一個,社會在轉變.至於結局我猜想導演是想使用隱喻法,也誠如妳所說一種純樸世界的嚮往,或者我在別篇提到描述早期城鎮的純樸.與前面的劇情作一個比對.
-------------------------------
-------------------------------

劇本出現了二處與一般電影邏輯相異的段落:首先,是被一路追殺的主角,並非死在他已準備與之對決的齊哥手裡,而是被幾名莽撞青少年射殺在旅館之內;第二,齊哥在片末覆行他的殺人原則後,開車離去時,被闖紅燈的來車攔腰撞上,若是一般電影,或許以天譴之姿去執行他的死亡,但本片並不如此操作,只見齊哥緩緩走出車外,在純真少年的幫助下,一步步消失在車禍現場。
我揣度這二段安排的用意,旨在呈現出作者對現實暴力的態度:其一是暴力充滿了偶然的不可預期性,只要你身上帶著血味,暴力就像鯊魚隨時會從某個方向咬住你;其二,則是行惡者未必得到惡報,他可能還是可以得到善者的幫助,甚至反過頭來去汙染善者的純淨。「暴力的不可預期」和「惡無惡報」的社會現實,正是老警長嚮往之淳善世界的極佳反諷。你無法掌握人生,因為你不知道暴力會從哪兒找上你;你也不能再期望法外之徒會得到上天的制裁,因為這天真的想法從來就不曾實現。至於齊哥的角色意義,或許是一個引路者,以他那令人顫慄的表象暴力作為明燈,指引我們步入暴力的迷霧,得以一窺那潛藏在你我生活之中,更多你無法提防也無從想像的罪惡。

--------------------------------
--------------------------------
這段我有不同的看法,我反而認為與妳所說的相反,我在別篇有提到殺手的覺醒,當時我沒有進一步說明.
殺手從一開始到最後有什麼改變呢?!一開始他可以說是一個殺人不眨眼也不手軟的大惡魔.從什麼時候他開始轉變,劇情有一段是殺手至飛機場,中途車子拋錨,他遇到一個好心幫助他的人,雖然從劇情研判那個人應該是被殺手殺了,但如果我沒記錯,殺手好像有對他說一句話,你不應該遇到我...一直到最後遇到那兩個騎腳踏車的男孩,殺手並沒有像以往的殺了他們,還給他們報酬.並留下一句話,跟別人說沒看過我.殺手與獵人其實在不經意間透露了一種因果,重什麼因,得什麼果.獵人到最後明知那些錢會為他與周遭的人帶來殺機,他仍舊我行我素,最後慘遭殺害.殺手為什麼成為殺手電影沒交代,不過多半逃不過金錢的因素,當然那不是重點,重點在於他慢慢的從一次又一次的事件中找到他的良知,所以罪不致死.

電影中所提的金錢觀或許是老生常談,但試問當自身身體力行時又有幾個做的到呢?究竟是拾金不昧的人顯的愚蠢,還是貪婪無度的人顯的可怕,就留給大家去思考........
(共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