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機器人是否夢見充氣娃娃---變形金剛的社會學
無圖示
回應
1F
http://www.wretch.cc/blog/icarus0304&article_id=11177708

本心得與動畫原作完全無關


當討論影片的論壇首頁十五個標題有十個被變型金剛給攻佔,當朋友的msn全是說變形金剛有多好看,而朋友見面的第一句話往往是問”你去看了變形金剛了沒?? ”這時就算過往你曾經被麥可貝的無腦片轟炸到七竅生煙,就算你怕了他濫情的英雄電影,你還是會忍不住進電影院去體會一下這個人人說接近完美的爆米花電影,今年夏天最過癮的娛樂片到底能把你的視覺神經按摩到什麼地步。

在看電影之前我必須說~從以前我就一直好奇~~為啥汽車要變成機器人,而機器人要變成汽車,為啥他們不能是機器人就是機器人,而汽車就是汽車。若說科技已經發展到能夠製造出機器人,而這機器人必須得變形成汽車、飛機或是潛艇他們才能夠在地上跑天上飛水裡游,我是無論如何不信的。偽裝或許可以解釋一小部分,但許多機器人顯然是為了變形而變形,偽不偽裝只是個藉口,他們真正沉迷的~~~是那個變形的概念。
看完電影後,我猜想我或許為人類瘋狂著迷於變形的理由找到了自己的答案,人們並不是從日本的變形機器人才開始著迷於變形這個概念,大自然中早有比變形金剛更豐富的神奇演化—昆蟲的完全變態,由毛毛蟲蛻變成蝴蝶的這個概念曾讓多少人類心嚮往之。人類或許是因為著迷於昆蟲的完全變態的神奇,而將自己想要轉變的慾望寄情其中~~就像沉默的羔羊中想要變性的殺手以蛹來代表自己一樣,蛹的階段正是昆蟲由幼態進入成蟲的關鍵時期。這時候他的荷爾蒙等大量改變,整個身體幾乎重組,蛻變之後以一種完全不同的面貌重新誕生。這是一種不可思議的改變,宛如魔法一般令人類著迷,人類自然也嚮往著如此完全不同的改變。文學上令人印象最深的就是基度山恩仇記中愛德蒙.鄧蒂斯的改變,愛德蒙.鄧蒂斯是他的幼態時期,而進入封閉的監獄之中接受法力亞長老的改造則是他的蛹態時期,而變成有錢又博學充滿戰鬥力的基度山伯爵則是他的成蟲時期。而蛻變的過程正是最為脆弱凶險的時刻,大仲馬甚至以象徵蟲蛹的屍袋將愛德蒙.鄧蒂斯裝在其中丟入海裡,他若無法破繭而出~~就是死路一條。蛻變重生之後的基度山伯爵以他的博學他的財富地位向曾經陷害他的敵人一一復仇,基度山恩仇記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他快意恩仇的部分,但監獄中蛻變的過程卻是全書中最為關鍵的階段。
變形金剛也是如此,汽車、飛機等狀態是他們的幼態時期,只有變形之後,才能成為充滿力量、具有戰鬥能力的機器人。變形金剛教導小男孩成熟之後該有的樣子,就像芭比娃娃教導小女孩成熟之後該有的樣子。(衣服則是芭比娃娃們的變形裝備)
這是之所以變形金剛會特別著迷於描繪變形的過程,以及誇大變形的程度和變形之後的功能---甚至極盡不合理之能事。最主要就是在描繪蛹的這個神奇狀態~~~這個將全身結構組織打散掉重組的過程,如果將昆蟲的變態過程濃縮為幾秒鐘的影像,怕是再神奇的變形金剛也比不上這精采絕倫的變形。



對應到昆蟲的蛹態則是人類的青少年時期,這時候他們的荷爾蒙特別旺盛,正由幼態漸漸往成熟前進,這也是他們最為脆弱,最為有趣,同時變化最為劇烈的時期。影片的男主角Sam就是處於這樣正待破繭而出的18歲年紀,然而缺乏肌肉、英雄氣質的Sam一點也不是被期待男孩長大之後應該有的模樣,他的品味和風格也如同他們家的姓氏既古老又怪異~~成為同學當成取笑,甚至是欺負的對象。Sam的青春期轉型到成人的階段顯然一點也不順利,這可以從Sam的父母發現Sam的女同學兩人鎖在房間裡時鬆了一口氣,甚至露出微笑的反應可以得知一二(起碼Sam並非是在獨自進行他的”快樂時光”XD) 。影片前段放置了不少笑料來描寫Sam青春期的一些困擾。
然而男孩要成為男人究竟要經歷什麼樣的階段??從前的美國社會是以短褲與長褲的服裝語言做為區隔,而現代社會與Sam同年紀的男孩大概都有同樣的錯覺,以為擁有自己的一輛車就是步入成年的一種象徵。這也就是Sam的父親之所以說:男孩所擁有第一輛車就該是那樣子(破爛的二手車樣子)。因為那並不是自己以勞力和付出所換取的,能否付出與承擔才是真正成為成年人的關卡。所以雖然大黃蜂為Sam打開了愛情的大門,但Sam仍然需要靠自己經過通往成熟的考驗才能真正贏得美人心,這就是電影中那句”沒有犧牲,沒有勝利”的關鍵所在。
最後也許會招來一些狂派,呃…我是說變形金剛的擁護者的白眼XD~~~我仍然要說雖然本片確實是聲光效果十足的娛樂大片,但可惜的是我仍沒有辦法盡情享受,或許是習慣了以前電影的節奏,對於麥可貝類似搖滾重金屬的連鎖高潮轟炸很快就感到疲勞,其實我比較欣賞前半段的電影節奏,男主角的青春與變形金剛的趣味並陳,但對於後半段的無間斷疲勞轟炸則不太能夠認同。
我想到了十多年前的某一部暑假熱門電影,他描寫了一個對小孩有恐懼的恐龍考古學家被邀請到一處島上參觀,他不知道他參觀的是一座史上最不可思議的動物園,結果他看到他手上所研究的數百萬年歷史的化石成為活生生的動物並經歷了此生最難忘也是最恐怖的假期。此片將恐龍的親子關係與人類的親子關係做了巧妙的對比,整片的歷險就是在考古學家從拒斥小孩到接納小孩的心路歷程上鋪展,沒錯,此片就是侏儸紀公園。侏儸紀公園成功不僅在特效成功之外,另外我覺得在故事節奏上處理得宜,以致能夠讓觀眾清楚看到故事的每一個環節重點,而能明顯的描繪出人類的親子關係與恐龍的親子關係之間有趣的對照。變形金剛雖然也提供了不錯的類比關係,但可惜最後男主角Sam的蛻變完全掩沒在無止境的轟炸和快速剪接中,我在想如果兩者的變化(男孩與變形金剛)能夠互相輝映互相影響,在節奏上不要追求無止盡的快,讓故事的趣味能夠浮現出來,那麼我相信變形金剛將不只是一部酷炫的的影片,他更能成為一部優秀的電影。
不過或許我想太多了,畢竟這是麥可貝,搞笑他算拿手,要他講愛情恐怕變成珍珠港,要他試圖感人恐怕又變成世界末日,要他深刻一點,可能又會變成絕地再生,不管怎麼看似乎都是更糟的選項XD。不如就這樣酷炫無腦,歡樂一百點,何必要求更多!!

PS.
當然當然,這一切可能都是伊卡魯斯想太多,變形金剛其實真正只告訴了我們一件事情,那就是把馬子一定要有車子~~就算那是一台破車,而如果這台車子剛好還能變形成機器人,那你什麼馬子都把的到!!


等等,這一切跟充氣娃娃有什麼鬼關係??
沒錯,一點鬼關係都沒有...你被標題騙進來了~~~Ya~~

此則回應
無圖示
回應
2F
如果把淺意識學理化
大致上~你說的都可能成立
但變形金剛不是什麼學者研究之下的產物
只是一個愛車子~愛機器人~崇尚科技的漫畫家所畫的一篇
現在傳說(諸如西遊記或是魔界一樣的單純)

變形的強大崇拜症
不如說是男孩與男性的崇拜
簡單的來說~
現實世界中~人人都有機會擁有一輛車(所以有轎車迷)
而有了車之後~不是每個人都可以變成李麥克(有台會思考的夥計)
就算有了夥計~也仍然希望他會變成真的夥伴
所以希望擁有一台會變身的車子

所以剛開始一切都很簡單~只是想要擁有及希望想像的成為現實而已

沒有這麼樣吊書袋的理論.....
無圖示
回應
3F
本文只是嚐試解釋人類對於變形的癡迷喜好
你說的沒錯,變形金剛或許在創造時並沒有想這麼多
但創造並非無中生有,創造是從生活中的各種觀察體會而來
變形的概念並非是某人在某時某刻就碰的一聲跳進腦袋
如果不想要探究這概念不概念,只想要侷限在動畫迷的自爽自High也無啥不可
但這並非是在吊什麼書袋
純粹是分享一些想法
無圖示
回應
4F
變形在初期的概念
真的僅是實用性目的
在戰鬥需求時為人形
在移動需求時為機形
的確人形也可以移動 機形也可以戰鬥
但在當時創造這個概念的人是用合適性為依據
人形較機形方便戰鬥(拿武器)
機形較人形方便移動(減少空氣阻力)
這是依照當時人們所認為的符合物理學概念
而塑造出來的結果
其實不只機器人
以前老美也有關於人類變形的影集
主角有能力依不同的需要變化成馬'鷹(好像還有熊)
這也是為了實用目的


而版主所提出的因為對自然物變態的嚮往而形成變形
的概念 我覺得有一點說不通
那就是變形不若變態的不可回復性
變形是可還原的
因此如果變形是為了形成完美體而產生
那就搞不懂機器為何還要變回車子




ok 以上的內容應該有像我是被版主的文章吸引
而加入討論的吧XD

但是其實我就是被標題中的充氣娃娃騙進來的那一類=3=

不過說到機器人和充氣娃娃
我覺得不遠的未來兩者功能結合
是必然的結果
因為人們都在尋找理想的洩慾對像
而這樣的對像不存在於自然
只能靠人工的方式達成
無圖示
回應
5F
變形後記
我在充氣娃娃一文中雖然嘗試著把昆蟲的變態與人類的青春期和變形金剛的變形做出連結,但其實作者心理並非真的相信麥可貝有這種比喻的打算~~甚至說相信麥可貝的作品會有這種隱喻的功能。但如果說作者不相信這類比的企圖的話,那這整篇文章不就是白搭,沒錯,你又答對了…啊XD,不是,我的意思是說…並非是麥可貝做出這樣的連結,而是麥可被身處的社會做出這樣的連結.也就是說,麥可貝並非是創作者,而是執行者。
我所打算解釋的,並非昆蟲的變形能夠拿來與機器人的變形如何準確類比,如果就這點來看可能是站不住腳的,我其實想要探究的是變形這個概念何以能讓人類趨之若鶩,人類的創作是不可能無中生有的,他不是上帝在一片渾沌中說:要有光,這世界就有了光。同樣的,變形的概念也不可能是某天某時的某刻突然”碰”的一聲就跳入了某人的腦袋裡,不是某個日本人突然間說:啊!!我想到了~~為何不讓汽車變成機器人,這個點子肯定可以大撈一筆~~我真是他媽的天才” 。一個人的經驗值若是0,那麼它的創作能力也等同0,任何再偉大的藝術家的創作都是由他的生活經驗得來的創作靈感,他的偉大絕非是無中生有,而是他發掘了嶄新觀看這世界的角度,與組合這些題材的技巧能力。因此我想要說的是,變形的概念自然絕非從變型金剛開始,甚至也非從哪個日本人開始。變形的概念早在卡通、玩具出現在人類社會之前,就已經根植在人類腦海裡,而我想要探究的就是變形概念的源起。
人類能夠最先觀察到的變形的對象,應該是非昆蟲莫屬~~電影發展百年以來,或許該說就人類想像異世界生物以來,昆蟲這種與動物界差異極大的構造與生存型態成為幻想參考的主要題材,就以科幻經典—異形的寄生方式與社會型態而言幾乎主要都是參考自昆蟲而得來的。而昆蟲的完全變態演化自然也會對人類產生巨大的影響。但如果要就這麼說機器人的變形就是參考自昆蟲的完全變態演化則太武斷。有些網友其實提到了本文的最主要弱點-->那就是昆蟲的變態不可逆轉。
“因此如果變形是為了形成完美體而產生,那機器人為何還要變回車子”這個問題的提出算是一招打到致命要害。XD
幼態-->成熟體的假說用於變形金剛或許不正確,但對於變形的癡迷並無二致,也許變形金剛該用昆蟲的另一演化偽裝來舉例比較吻合。


我在充氣娃娃一文著重於變形的目的在於進化為戰鬥力較高的型態,這樣說或許觀察不夠周到,或說是太單純化變形的功用。事實上昆蟲的變態並不見得是以更為強大為唯一目的。真正細察起來,就只有一種目的…就是為了生存。昆蟲變態之後不論是成為美麗的外表或是偽裝等功能,其目的不外是為了繁衍後代和欺敵(逃避天敵或獵取食物),而最終功能都是歸結於生存延續種族生命。如果說變形金剛的變形是為了要欺敵,那麼人類青春期的轉變是為了要繁衍後代,那麼這樣來解釋或許更能說的通,這些生命體的轉變都是為了延續生命。是一種適應社會的演化方式。
不管變形或變態,人類顯然都著迷於變化的過程而非變形前後的真正型態,然而如果變形後會從簡單的型態轉變成令人驚艷的戰鬥型態,則更加添蛻變的意象效果。而無論是由機器人變化成汽車或是變化成恐龍。其實變化的過程本身才是最迷人的~~他給予人類一種變化的想像,想像自己變化的可能。在這個社會中,唯不斷的變化才是最適合生存的方式。
(共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