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硫磺島雙部曲之二:《來自硫磺島的信》觀後感
無圖示
回應
1F
「戰爭底下有誰不是無辜的?」
——革離,電影《墨攻


在「硫磺島雙部曲」的首部曲《硫磺島的英雄們》上映兩個多月後,二部曲《來自硫磺島的信》也終於在新年期間於本地上映,不同於前作著重美軍大兵往返硫磺島戰役的心路歷程,後作揭露了日軍當時防守硫磺島的軼聞秘辛。

也許有人會質疑,同為描述一場戰爭,為何克林‧伊斯威特導演要用兩部電影的篇幅,來交代參戰的美日雙方?事實上,這項獨特的安排,不但造就了同類型電影上的創舉,更是貼近了當時參戰雙方那種因為不知彼此而衍生出恐懼與仇恨的心情。在《硫磺島的英雄們》中,美軍所面對的是攻佔硫磺島,這個足以左右日後戰局的小島,對於在島上神出鬼沒的日軍,美軍一無所知,而電影中也只出現一兩個日軍的鏡頭,以及一些現場遺留下來的自殺日軍和遭受刑求的美軍遺體,來表現出美軍的恐懼及日軍的神秘。

到了《來自硫磺島的信》,這些神秘的日軍在當時所作所為,便昭然呈現於大銀幕上,同時也和前作中的情節接軌。故事的角度同時顧及了當時指揮作戰的栗林忠道中將(渡邊謙)為主,以及杜撰人物西鄉(二宮和也)的上下兩種觀點。一場戰爭中,身為上層將領的栗林,本身因為曾經前往美國受訓,對於美國有所了解,不願意與美軍交鋒,卻不得不絞盡腦汁想出殲滅敵軍的策略;而下層士兵西鄉,本身只是個單純的西點麵包師傅,對於戰爭沒有期望也沒有好感,卻因為接受徵召而不得不參戰。兩者皆反映出當時國家機器體制下的辛酸與無奈。

如果說《硫磺島的英雄們》是以戰爭片的本質,控訴戰爭的殘酷,《來自硫磺島的信》則更進一步以以兩軍交戰的歷史事件,呈現出兩國於戰爭時,在文化上的交流與衝突。電影一方面以栗林、西鄉、以及曾經參加奧運的西竹一男爵(伊原剛志)三個角色,象徵曾經與日本傳統思想與西方現代思維接觸後,所造成的衝擊和影響,另一方面,藉由來自栗林妻子的書信,和遭日軍俘虜的山姆大兵的母親家書內容,也表達出兩國文化上的交流,以及雙方軍隊皆同為人類的情感匯聚。就在那一刻,原本擋在兩軍之間的藩籬障礙突然地破除。美軍並非如日軍一直所被灌輸地行徑野蠻,而只是和駐守硫磺島的栗林中將一樣,只是家人等著回來、或是家中養的母雞正生出小雞的普通人。「要做正確的事,因為這樣做才是對的。」然而當這樣的字句,在兩軍對戰之時,由通曉英文的西竹一口中唸出時,卻顯得多麼地諷刺!

電影結尾,當時埋藏在地底下的日軍信件重新被發掘,當研究人員挑起原本密封的包裹時,裡頭的信件,伴隨著一聲聲日軍朗讀信件內容的口白,全都宣洩而出。在愚昧的戰爭下,無論誰是誰非,不論國籍,不管在硫磺島,或是在世界上其他角落,人所能得到的唯一慰藉,也許只剩下這一封封和家人報平安的信件而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