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中國大片的宿命
無圖示
回應
1F
更多夜宴的討論在http://0rz.net/6e1Rl 

  雖然電影院裡時不時響起一些刺耳的笑聲,雖然我在不住地警告自己不要和他們一樣笑,而實際上我也確實幾乎沒怎麼笑,但這樣並不能掩蓋我的郁悶。我在想,我為什麼要來坐在這裡,看這樣一出無聊的笑話。我有很多個想不明白,卻不知道該去問誰?

  中國的大片難道真的是宿命難破嗎?《夜宴》毫無疑問是中國大片夢、奧斯卡夢作祟下的又一個犧牲品。大片、奧斯卡對中國導演來說,簡直是個大火坑,但他們還是毫不猶豫地一個又一個跳下去,簡直是前僕後繼,不懼死生。張藝謀已經跳了兩次,還要跳第三次,陳凱歌跳了一次就摔得很慘,馮小剛也跳了,他跳得雄心勃勃,也跳得氣勢洶洶,結果他也沒有逃脫宿命,也玩現了。
  馮小剛到底會不會講故事?以前我們還有那麼一絲幻想,覺得馮小剛和那兩位大拿不一樣,他是草根裡生,草根裡長,知道什麼最拿人,起碼講故事的功夫比前兩位稍高那麼一星半點,結果,他不但丟棄了自己一貫的喜劇風格,連講故事的獨門武功也廢棄了。我們不得不回過來再想,馮小剛真的會講故事嗎?是不是沒有了段子,他就什麼也不會說了?也許就是這樣吧。馮小剛以前的電影也不過是在講段子,而不是講故事。所以,當他想鄭重其事地講一個並不可笑的故事時,卻得到一個及其荒誕可笑的結果。如果給《無極》打4分的化,《夜宴》充其量也就是4.5分。
  原創不行,難道改編竟也如此地低能嗎?《哈姆雷特》,多麼現成的一個好本子,不過是使其中國化一點,怎麼居然改編的如此低劣、空洞,把原著中那麼豐沛的戲劇衝突消解得如此無聊而乏味。
  電影的方法和手段遠比話劇更有利於表達矛盾衝突,而人物心理的刻劃也可以通過多種方式去表現,可《夜宴》卻將莎士比亞的原劇作反其道而行之,改編者故意跟莎士比亞過不去,你讓人物那麼能說,我偏讓他們閉嘴。好啊,是個好想法,改編者可能更喜歡海明威那樣簡單而意味深長的對話吧,所以,我們看到片子中的人物個個惜字如金,卻不知所雲,誰也不知道誰在想什麼(也許只有導演自己知道。但是導演果真知道嗎)。改編者或許想通過更多的行動來取代原著中的心理表現,那就需要有很好的編織故事的能力來添加想像,可是,改編者並沒有做到這一點。他的台詞很差,故事情節的設置也很差,更要命的是故事進展的節奏單調的驚人,緩慢的驚人;故事情節的進展跟它武打設計一樣,一律是慢鏡,慢的驚人,拖的驚人。馮小剛原來說段子時的那種有疾有徐,收放自如的節奏感哪裡去了?整部電影下來,就好像是老僧敲木魚,節奏上以不變應萬變,沒有最慢,只有更慢,使得看電影的人坐也坐不住,睡又睡不著。
  編劇有一個值得稱道的改動是把原著中比較次要的皇後角色上升為第一主角,一個野心蓬勃的人。但是這個人和劇中其他角色一樣,都是立不住的。她的心計、狠毒、野心不是在她自己心裡生長起來的,而是導演強加給的,編劇強加給的。劇中人每一個都代表了一種性格,但這不是活的性格,只是一種符號,是編劇強加的符號,片子中沒有證據表明他們就是這樣的人。
  由此說來,編劇是有野心的,但卻沒有那份才情。我們來看黑澤明對莎士比亞戲劇的改編,《李爾王》之於《》、《麥克白》之於《蜘蛛巢城》,他最成功的一點其實不是將故事日本化,或者對情節的改動,而是有效地保留了原著中人物之間的衝突關系,和有效表現了和原著人物一樣的心理活動。也就是說,黑澤明沒有想過去動原著的靈魂,他讓這個靈魂附體到新的形式上去。而《夜宴》對《哈姆雷特》改編的最大失敗就是敢於破舊,卻無力立新,原有的靈魂即使沒有被篡改,也被極大的壓抑了。如此緩慢卻空白的故事空間,試想如果原封不動地將莎士比亞的台詞搬來照抄,也一定是比現在好看許多。我們想想《亂》的台詞,人物的內心獨白,再看看《夜宴》那種荒誕不經的對話。我們有理由懷疑編劇的文學功底,能讓人物說出打油詩一樣對白的編劇該是怎樣的編劇呢?
  導演有沒有搞明白這個故事內部的真正秘密,也是個疑問。他對原著讀到什麼程度都值得懷疑。可以肯定的一點是,他駕馭這個故事遠不如駕馭一個列車上一群賊那麼熟練和做到心中有數。馮小剛終於在自己不擅長的領域證明了自己的短處,由此我們還可以慶幸,他至今還沒有去拍什麼《溫故一九四二》。
  《夜宴》和中國所有玩現的大片一樣,是一個極度“形式化”的作品。“形式化”本身沒錯,但卻不是非如此不可。那些怪異的造型、濃墨重彩而且舞蹈般的武打場面、生澀的對白都是形式,但卻不是有意味的形式,或者說這種形式沒有傳達出一致的,和諧的,有助於故事圓融統一的那種“意味”,它們都是孤立的形式、死的形式,失敗的形式。而只有故事空虛的電影,才有必要使用這些形式。這些片面的形式終於喧賓奪主,破壞了原本就空虛的故事。所有的武打場面似乎不是為了推進情節,而僅僅是為了好看;所有的造型似乎不是為了襯托人物的內心,而僅僅是為了好看。所以說還是馮小剛自己下錯了力氣,在發誓不重蹈陳凱歌張藝謀覆轍的前提下不自覺地還是走進那個怪圈——武打要袁家班、美術要葉錦添,作曲要譚盾、特技要老外……使用這些人的誤區在於所有大片的同質化,過於追求形式而忽略故事本身:哈姆雷特在哪裡?我們只看到一個柔弱憂郁卻無任何行動方向的皇太子?而這個野心澎湃的皇後,跟《亂》中的大兒子的妻子,跟《蜘蛛巢城》中的妻子比起來,又是多麼的小兒科。
  寫到這裡,我突然想到何平的《天地英雄》,從張藝謀拍《英雄》起,中國的大片們,也許還只有《天地英雄》值得回味。我們是否應該想想這部電影究竟是哪一點值得我們回味。
  還有什麼必要期待什麼《黃金甲》呢?我們不如掉轉自己的腦袋,去關注另外一些電影。
  記得年初《無極》上映的時候,在鋪天蓋地的痛罵聲中,有人曾頗為特立獨行地認為《無極》正是中國所需要的電影,我不知道他所說的需要究竟在哪裡;但我今天要說的是,中國真正需要的電影絕不是《夜宴》和《黃金甲》,而是《天狗》和《光榮的憤怒》,也許還有賈樟柯的《三峽好人》(因為還沒有看到這個片子,還不能確切地下一個定論)……但是,勢利的電影院線會給予這些回歸現實主義的小成本電影足夠的寬容嗎?

此則回應
無圖示
回應
2F
看原po罵得很爽快
寫得真好~

只是我也不是很喜歡《天地英雄
它也有一些形式化的地方,
比較喜歡他早期的《雙旗鎮刀客》,《日光峽谷》,《炮打雙燈》。
無圖示
回應
3F
還有一個正準備跳那火坑的吳宇森 ……… 本來一直很期待三國的題材, 一看到又是這種所謂 年度大片的氣勢………. 再加上有意找什麼 日星, 韓星,名模 的超商業心態……….. 還真是興奮不起來……………………

這種所謂年度大片 ....好像想和李安一別苗頭似的, 找來臥虎藏龍的演員, 製作班底, 再配上當紅的日星 韓星, 再砸大錢…….. 似乎以為這樣就能比臥虎藏龍, 多掙得幾座獎項 …..

當年臥虎藏龍在美走紅時 , 有些人還酸溜溜的, 嫌它血統不夠純正…. 如今這些所謂完全中國人製作出的電影, 在國外的評價高, 在兩岸得到評價卻偏低!! …. 很諷刺阿…..

而如今正當這些商業大片, 浩浩蕩蕩的在不斷籌備時, 李安卻以一部小品 斷臂山 得到了比當年臥虎藏龍還多的獎, 且成就更高 . 雖然啦 , 得不得獎, 成就高不高 不是啥重點, 但這麼一比………. 還真是 諷刺阿 !!
無圖示
回應
4F
贊成! ~大而不當 華而不實~ 就是這幾年這些所謂大片的最好詮釋!
無圖示
回應
5F
今天閒來無事.看了兩部電影.夜宴及奇蹟的夏天夜宴讓我後悔看奇蹟的夏天沒有買午餐去吃.因為在看奇蹟的夏天如果有吃午餐我就不會在去看夜宴了.奇蹟的夏天讓我莫明的感動.夜宴讓我睡著囉.唉.....
(共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