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我看關於學運世代的困境
無圖示
回應
1F
我67年次,念的是教改前國立編譯館的課本。小時候的物質生活,只有老三台的電視節目可看,到了大學才有第一台電腦,大二才有第一支自己的2G手機,大三才有以分計費的撥接網路可用。父母那一代,還經歷過,過年過節才有雞腿可吃,一顆船員親戚帶回來的日本蘋果,可以捨不得吃,最後放到蛀蟲壞掉。 我出社會工作後,剛開始也是一無所有,但25歲的我,只知道埋頭努力工作,省吃儉用,當花了4年存到第一桶金後,又再過了10年後,又增加了5桶金。我的腦袋裡,沒有人教導我說,我現在日子過得不好,是因為我們的社會體制有問題,因為從古到今,人類一直沒能創造並維持一個真正的烏托邦,我們始終必須活在一個不斷有新問題的社會之中。 如果我現在回到25歲,面對現在的環境,或許也是會無力,也有滿腔憤怒,也很想把錯怪在別人身上,但我希望我心裡還能保有一分理智,告訴自己,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幸福不會憑空而來,自己想要擁有的人生,還是要自己去努力。也因此我慶幸自己,小時候的成長過程,沒有享有太好的物質生活,以至於當我必須靠我自己,從零開始積累的時候,沒有感覺落差太大以及太多不平,也慶幸當年大學聯考錄取率只有百分之30多,讓我們那年代能從大學畢業的人,都擁有水準之上的工作能力。台灣時下的年輕人,不是沒有出類拔萃的人,也不是所有的年輕世代,都是草莓族。而是,優秀的人的比例,不會因為大家都可以讀大學,就突然暴增,也不會因為大家都拿到了大學文憑,每個人畢業後的程度,就都一樣好。我想,過去這十多年來最大的問題,或許是我們的教育制度,廣開大學窄門,讓太多人大學畢業後對自己的未來期待過高,再加上還沒出社會,面對現實生活之前,家庭提供的物質生活太不餘匱乏,開始工作後一整個落差過大,而無法接受。於是,一種無端的憤怒油然而生,是可以被理解的。但是,這樣的憤怒之下,如果還能思考到,憤怒無法解決困境,會去審視自己的能力,如有不足,努力把自己的能力提升到,能夠爭取到可以支撐自己想要未來的工作的程度,才有改變現狀的出路的話,這種思維轉化的過程,才是成長,才會進步,否則,當初憤怒不滿的一切都被打倒後,其實自身的處境仍是原地踏步。

此則回應
無圖示
回應
2F
看到台大暴走事件感受最深
(共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