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我想知道這部片主要在告訴人家什麼= =..?
無圖示
回應
1F
看完之後不知他真正的目的是什麼 有點茫然= =...

此則回應
無圖示
回應
2F
我覺得唯一目的就是: 為了「嚇人」!!



故意編個故事 還說是真實故事

把大家嚇個半死

卻還很多神經病樂此不疲

心甘情願受驚被嚇

真不懂這些人是在嗨什麼



哈哈哈,我也是神經病之一啦
無圖示
回應
3F
這部片的目的呢...
就是告訴你到異地玩要注意安全...
並且多學一點語言.....

然後要細心的觀察身邊事物,警覺心要夠囉....

(個人的想法啦)

不然我覺得這部片很教壞小朋友耶...
無圖示
回應
4F
叫你~大頭一定要管住小頭~><
無圖示
回應
5F
若非只是純粹追求感官刺激,而是真的有心探究劇情深意的話

可以看看以下文章,我看了之後頗為感慨


作者:烏土

主題:進出旅舍:「觀光與被觀光」-《恐怖旅舍


本來是抱著不是很期待的心情去看,看了評價跟問了朋友的心得,都覺得應該是一部不怎樣的電影。沒想到我抱著這樣的心態去看,居然得到這樣意外的驚喜。

我將這部電影定義在「觀光」屬性的恐怖片內。所謂觀光屬性就是「主體」去拜訪「客體」卻經歷了一個未知的「他者」;譬如《驚魂記》(1960)、《德州電鋸殺人狂》(1974)、《恐怖蠟像館》(2005)都屬於這類的片子。尤其是《驚魂記》是最早旅館題材的恐怖片,相對於《恐怖旅舍》直接把「旅館」直接拿出來談的手法,如果以時代背景來比較,其實是還蠻有趣的。

《驚魂記》主要是突顯在現實之中不為人知的殺人狂,其實主要探討的是精神分析,從佛洛伊德的學說以降,希區考克也利用電影在探討人的潛意識;相對於《恐怖旅舍》所著重的是資本社會的權力結構的關係,兩者所著重的點是不大相同的。

以兇手來談,恐怖片的兇手是造成恐怖片之所以恐怖的原因,從過去的恐怖片著重的是兇手,到後來則注重的是一個恐怖機制的運作。拿《驚魂記》與《恐怖旅舍》來做比較就是很明顯的例子。《驚魂記》兇手是一人,《德州電鋸殺人狂》是一個家庭,《恐怖蠟像館》是兩人,但這些都是「特例」,我們會將之歸類於精神異常的罪犯等等;

但《恐怖旅舍》所要探討的兇手卻是人人都可能是兇手,這當然跟精神異常的關係不大,而是擴大到一個十分龐大的犯罪結構,其推到最後會發現兇手其實就是資本主義本身。

就本片來說,其鎖定在觀光產業來做一個探討,以「旅舍」做為片名來點出重點所在。其實旅舍原本就是一個中立的「介質」,它等在那邊做為旅客短暫停泊的居留處,在這裡指的其實就是「觀光與被觀光」。然而在拜訪了觀光地點,卻也同時拜訪了做為中介的旅舍之後,身為觀光客的我們到底有了什麼樣的轉變?

片子選擇的地點是斯洛伐克,可以看出編劇功力的精準之處,是一個「東歐-全球」、「共產-資本」、「貧窮-富有」這樣的對等關係。資本主義什麼都可以消費,再怎麼貧窮的國家,也要包裝的漂漂亮亮的來迎接有錢的觀光大爺夫人們。在風光明媚的風景、美女、美食的包裝之下,那貧窮、動盪不安的政局那一切的痛苦是否就蕩然無存了呢?這樣的痛苦的象徵,從片中出現的貧童開始,這國家的醜陋瘡疤,一一的被揭露了出來。

貧童、妓女與暴力的執法人員,似乎代表著一個落後國家所具備的條件,但其背後所服務的邪惡機制,卻是在資本社會的孕育之下所誕生的獸性淵藪-「那殺人者與被殺者」獸慾之殘虐循環。

觀光原本是一件娛樂的事情,但是觀光的目的大有不同,在片中的觀光者有的是來殺人,而有的人則是來被殺的。這兩者雖然看似不同,但其實仍然服務的是一個變態的資本體制下的消費文化。資本主義締造了觀光的心態,而觀光的心態為這世界帶來了什麼?是值得我們深思的問題。

其實人需要的真的不多,而是想要的太多。人們來到「恐怖旅舍」為了自己變態慾望灑錢殺人的同時,市井的貧童卻只要幾顆泡泡糖便能滿足的活下去;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是矣!


http://bbs.atmovies.com.tw/bbs/bin/bbscat.cfm?action=view&cid=FilmBBS&subjectid=AM0420023052357&type=B&said=fhen40450278&saname=%E6%81%90%E6%80%96%E6%97%85%E8%88%8D
無圖示
回應
6F
有同感. 病態社會結構的存在. 往往被忽略未見. 超乎想像的可畏
無圖示
回應
7F
為了----賺錢
無圖示
回應
8F
這部片的意涵
就是告誡男人不要太好色。
是色字頭上一把刀的最佳寫照 !
無圖示
回應
9F
多留意周遭事物
還有遇到戀態、虐待他人為樂的人~~那種人死有餘姑
殺死那種人反而是為民除害
無圖示
回應
10F
說的對,連我也想幹掉裡面那些壞蛋的家人,還有毀了他們的一切。
無圖示
回應
11F
說的對,連我也想幹掉裡面那些壞蛋的家人,還有毀了他們的一切。
(共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