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觀後感
無圖示
回應
1F
《52Hz, I love you. 》觀後感

直到開唱我才想起,
曾看過一段導演的訪問,
裡面提到,這是部歌舞片。

看了一會兒,
覺得是否《賽德克‧巴萊》的電影
「唱」得很好,
讓導演想在電影之外,
藉由原聲帶再賺一筆。

又過了一會,
覺得這部片完全可以改編成舞台劇,
在兩廳院演出個十幾二十年。
我想起約翰屈伏塔主演的《火爆浪子》,
也在百老匯演出多年,
後來還以更貼近歌舞劇的形式,
重新搬演上大螢幕。

希望這部片,
可以在新的一年,
預告「婚姻平權」,
在修法上旗開得勝,
為人權與自由、平等的進步,
歡唱慶祝的歌曲。

說「同性戀朋友
是需要被神恢復的」那個人,
雖然演出了《海角七號》中,
學生時期的小島友子,
也唱了片尾曲。
但在這部片中,
完全消失。
我想是道不同不相為謀吧!
希望她能被神恢復,
恢復成支持
人人平等、人人自由。

以電影的完整性來說,
最後「海角」成員合唱〈大世界小世界〉
完全是多餘的,但是經典好片──
台灣電影自「海角」之後重獲生機,
百花齊放,
這是電影史上極具影響力的作品。
值得任性一回。

印象中,第一次在電影院,
看到螢幕都變黑了,
還沒有一個觀眾離席。
由此可見,它的片尾,
是非常成功的。

我會買這部片的電影原聲帶,
也會想再看一次這部片。
它溫馨、幽默、反映現實、
展現浪漫的想像……,
讓人完全脫離現實的冰冷、殘酷、
嚴苛、困苦……。
有點像《海角七號》大賣時,
台灣有許許多多努力的人,
一直在等待一個機會嶄露頭角,
的那種氣氛。
而「海」的劇情,演出了這份抑鬱
(除了社會性,
還有歷史性、性別議題等等
可以切入的角度,茲不贅言)。

愛情與麵包,哪個重要?
是這部片要探討的課題。
在我而言,
人生本來就不值得存活,
有沒有麵包,其實無所謂,
即使是詩,
也需要「愛情」才能美味。

去戀愛吧!
沒有比愛情更重要的事情了。
如果教育會殘害愛情,
那教育是失敗的;
如果道德會阻礙愛情,
那道德是錯誤的;
如果法律會阻礙愛情,
那法律是荒謬的……。

此則回應
無圖示
回應
2F
讓人邊哭邊笑的小品電影
無圖示
回應
3F
總算看到有人認真打感想,我也來回應一下。(以下小雷)

昨天看完了,看之前完全不知道是甚麼類型的片子。看到開頭的批花唱歌,就在想是那種唱歌的歌舞片。

隨著片子演下去,一段一段的唱,我開始想:該不會整片都在唱吧........

我知道這種片子都這樣,悲慘世界也是唱個不停,但是看久了,一個簡單的橋段(例如大河買花)都可以反覆一直唱,觀眾難免會開始失去耐心,甚至開始擔心,這樣一直唱,真的演得完嗎?

這種一開始看似不相關的人,慢慢用各種事件、關係串在一起的類型的片子,一直都有,類似的有 愛是您 愛是我。通常片子高潮會安排一個活動或節日,把所有人物串在一起,把所有佈線做出解答,本片中就安排了兩個。只是最後的餐廳樂團演唱顯得有點太過故意。

基本上本片表現良好,就是唱歌部分稍微縮短一些較好。另外就是,本片中心思想是愛情美好 要追求愛情 婚姻是幸福的保證,過來人都知道,這世上美好的事物很多,愛情只是其中一種;而婚姻也不是幸福的保證。本片屬於喜劇片,人人都有美好結局,但是我個人認為,蕾蕾和大河這一對,很明顯已經彼此不適合,最後還是安排兩人在一起,顯得很牽強。喜劇中安排一些些不完美,會更吸引人。
無圖示
回應
4F
某衞拍的大爛片,看完很後悔
(共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