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造口業影評:賓漢2016之絕代雙驕;賓漢1959之羅馬在你眼前,上帝在你心中(未看勿入,文長慎入)
無圖示
回應
1F
「他知道這一切都是為了仇恨!他現在也已知道仇恨並不能為任何人帶來光榮,仇恨帶來的只有痛苦,只有毀滅!但現在他才知道已太遲了!」──摘自古龍 著《絕代雙驕》。

◎前言

本來對這部電影沒興趣的,連1959年版也沒看過,偶然在二手書店看到《Ben Hur》,只是在猜想:這是改編自電影賓漢的小說嗎?直到看了2016版簡介,哇靠,才發現「賓漢1959」竟然獲得11座奧斯卡獎………
我果然不是電影迷啊!
我不是基督徒,也不想惹毛信徒們,所以涉及「宗教玩笑」的言論,在下就省略了,雖然很想寫………
我也不想「傳教」,我分享的僅僅只是一種「觀點」。
若有錯誤,請不吝指正。

◎簡評
這裡先簡單評論賓漢2016與1959,之後再慢慢討論之間的差異。

◇ 我在賓漢2016上映前的星期日晚上購得賓漢1959的DVD,然後一口氣看完,在這部電影中,你不只可以看到文化、財力和氣度,還有巧妙的藝術手法與宗教虔誠都在裡面,這部鉅作實在難以超越。為了鋪陳劇情、營造氣氛,使得節奏緩慢,電影長達210分鐘,三個半小時,看官要有心理準備。如果此片重歸大螢幕,我想我還是會想辦法去看的。至於會不會賣座, 現代觀眾能不能接受?我就不知道了。

◇ 沒有看過賓漢1959的人是有福的,前作的陰影太大,賓漢2016則是一部刺激眼球的動作劇情片,清楚描述劇中人物的心理動機與政治環境,精心重製的劇本為的是針對現代世界局勢提出呼籲:「愛你的敵人」,動作場面則更加生猛有力,比較適合習慣快節奏劇情的觀眾。

◇ 至於原著小說,我手上的版本有562頁……根據我親身體驗的結果……看官若是趕時間,還是直接看電影吧,1959年版或2016年版都不錯。台灣好像沒有中譯本,簡體版《賓虛》上下二冊,好像今年一月才出版,譯文內容我就不清楚了。原著作者Lew Wallace將軍是美國傳奇人物,《賓漢》的寫作與銷售也是一則傳奇故事,網路上已有介紹,就不再贅述。

◇ 雖然有精彩的船戰與賽車場面,嚴格說起來,這兩個版本都是「劇情片」,都花了很多篇幅在鋪陳人物的關係、情感與衝突,不能簡單以動作片視之。
我個人比較喜歡賓漢1959,有點後悔「太早看」,因為我在看賓漢2016時,腦袋裡一直在做比較。賓漢1959比較像「藝術品」,賓漢2016比較像娛樂片。青菜蘿蔔各有所愛,這只是個人意見。
另一個我喜歡賓漢1959的理由是:劇中的俊馬會演戲,一匹馬會配合主人說的話打哈欠,另一匹會吃醋撒嬌,超可愛的啦!如果奧斯卡有最佳動物演員獎項的話……

◎ 賓漢1959的劇情介紹:都是你妹的錯……

伯利恆之星升起,三賢者自東方來訪剛出生的耶穌。

當時羅馬帝國統治耶路塞冷,在地的猶太貴族猶大·賓漢與羅馬人馬薩拉是童年玩伴,馬薩拉前往羅馬從軍,數年後返回耶路塞冷,要求好友猶大提供叛亂者名單,猶大拒絕。
羅馬指派的新任總督進城遊街,猶大與妹妹蒂爾莎上屋頂觀看,不料,蒂爾莎碰落瓦片,正巧砸中路過的新總督。
羅馬士兵認為賓漢一家謀反,將猶大、蒂爾莎及其母親逮捕入獄。
猶大向馬薩拉喊冤,說明這是一起意外。馬薩拉坦承,雖然他明知事情真相,但為了治理方便,正好利用這起意外「殺雞儆猴」。這一切都是你妹的錯(誤)……「誰叫你當初不答應我呢?」
母親與妹妹被押入大牢,猶大淪為戰船奴隸。押送過程中,天氣酷熱,猶大口乾舌燥,羅馬士兵阻止他飲水,猶大倒臥在地,生不如死,口中唸著:「上帝救我。」
一名男子(背對觀眾)趁士兵不注意,送水給猶大解渴。士兵回頭發現,欲揮鞭擊打男子,但是看著他的臉,卻打不下去。(男子始終背對著觀眾,我只能說:人帥真好!)(天外謎之音:這是一個看臉的世界。)
接受援助的猶大對男子的感激之情溢滿臉上,即使遭士兵催促,猶大仍屢屢回頭望伊也,這男的給了猶大活下去的力量。(看猶大的表情,嘖嘖嘖,這男的到底是有多帥?)
猶大與其他眾多罪犯奴隸在戰船上作划水苦力,過了數年,某次訓練,將軍阿如斯「看上」猶大,解除他的鎖鍊,讓其得以在戰鬥過程中有機會逃生,若情勢不佳,不至於隨船沈沒。
開戰時,波斯人衝撞阿如斯的戰艦,登船廝殺。猶大趁亂撂倒羅馬士兵,取得鑰匙,解開其他罪犯的鐵鍊,並上甲板解救阿如斯,結果戰艦沈沒,只剩猶大和阿如斯在海上漂流。(青年猶大的漂流之旅?)漂流許久,兩人被羅馬軍船救起。(真是條條大路通羅馬,在海上也能通。)
雖然主帥失利,但是羅馬贏了戰爭,阿如斯回到羅馬接受皇帝的表揚,猶大入境隨俗,身在羅馬,活得也像羅馬人,他為阿如斯贏得五場賽車冠軍,阿如斯收猶大為義子,公開宣布他為指定繼承人。
猶大念念不忘困於監牢的母親與妹妹,執意要回家鄉解救她們,無心在羅馬發展。(這就是「心不在馬」的由來?)
猶大在回家路上結識賢者鮑特薩與阿拉伯商人伊得榮,鮑特薩欲前往耶路撒冷尋找耶穌,伊得榮除了做生意外,他還想參加馬車比賽。
伊得榮是馬本協會會員(誤),更正,他很愛護馬匹,禁止賽車手鞭打愛馬,他得知猶大擁有豐富的御車經驗,又是羅馬賽車冠軍,故邀請他加入車隊參賽。猶大只想救回老母與妹妹,別無他想,故而回絕。
猶大回到故居,沒想到老管家還在,並且為他守住財產,管家的女兒以斯帖也留守主人家,沒有嫁給父親安排的對象。
猶大向馬薩拉要人,馬薩拉派人去監牢察看,士兵發現賓漢家母女罹患痲瘋病,立即將兩人送往城外痲瘋谷。賓漢家母女路過故居,遇見以斯帖,母女二人要求以斯帖對賓漢說謊,說她們已經死亡。猶大獲報,悲憤不已,決定參加阿拉伯車隊,計畫在賽車場上與馬薩拉一決生死。
經過一番激烈競速,猶大獲勝,馬薩拉慘遭馬蹄踐踏,動手術前,派人找猶大見面,馬薩拉告訴猶大,其老母、妹妹在痲瘋谷中苟延殘喘,又說兩人的戰爭在他死後仍會繼續不斷。
猶大前往痲瘋谷,發現以斯帖偷偷資助老母、妹妹,她們兩人為了不拖累猶大,要求以斯帖保守秘密。猶大與以斯帖吵了一架,把怒氣轉到羅馬帝國,請總督向義父解除父子關係,又跑去痲瘋谷見家人一面。
這段期間以斯帖聽了耶穌的講道,成為追隨者,她求猶大把母親與妹妹帶去聽耶穌講道以獲得救贖。誰知道他們一行人半路上遇到羅馬行刑隊伍解送耶穌上刑場。猶大發現背著十字架的耶穌就是當年在路上給他水喝的男子。(耶穌還是背對觀眾。)
耶穌被釘在十字架上而死去,天下起了大雨。
猶大望著耶穌,心中不忍,似乎體悟了什麼,以斯帖與猶大的母親、妹妹沒上跟上隊伍,到一旁躲雨去了,此時發現她們的痲瘋病竟然痊癒了。
這是個圓滿的結局。

◎ 賓漢2016劇情差異:上帝給你當教練

1. 賓漢2016為馬薩拉另外設定行為動機。相較之下,1959年的馬薩拉的動機比較「單純」,他父親是前任總督,馬薩拉因而想追隨父親腳步,管理耶路撒冷,換個角度來看,他是一個追求權力與地位的傢伙,不折不扣的反派角色。2016的馬薩拉,身世堪憐,因故不幸成為棄兒,被賓漢的父親收養,與猶大情同兄弟,馬薩拉之後的行為因其身世及地位影響而發展變化,自卑啦,追求羅馬同儕認同啦,夾在羅馬人與猶太人之間啦……等等等,有點複雜。

2. 增添羅馬政府的惡行。羅馬為了在耶路撒冷蓋賽車場,派士兵到猶太人祖墳搬墓碑做建材,褻瀆猶太人的祖先。是可忍,孰不可忍?

3. 猶大的妹妹是反羅馬政府的激進份子,他們到祖墳地襲擊羅馬士兵,伙伴受重傷後躲到賓漢家療傷,猶大發現後,雖不贊成他們的激進行為,但也沒有報官,只是收留傷者。1959版沒有激進份子的身影,只出現在台詞中。

4. 2016的新任總督不是被賓漢家的瓦片擊傷的,而是被猶大收留的激進份子伏擊。1959年的猶大會埋怨:我好衰,我好無辜。2016年的猶大「引狼入室」,百口莫辯。

5. 2016版削減羅馬將軍阿如斯的戲份,他既沒賞識猶大,也沒有在戰場上存活,所以也就沒有猶大到羅馬獲得賽車冠軍這件事。

6. 上帝給你當教練。新版猶大自海上漂流上岸,被非洲商人(摩根費里曼)收留。因為這名演員曾經扮演上帝(如「王牌天神」),所以許多影迷直呼為「上帝」。上帝不僅收留猶大,還讓他擔任賽車手,上帝不僅出錢出馬出車,走後門關說,更親自擔任他的賽車教練。當猶大得知母親妹妹的消息,想去探望她們,上帝不會說恐怕有詐,也不會對他拍桌說太危險了,要「相忍為隊」,直接讓猶大去探親,上帝更不會讓他穿不合腳的鞋子,這麼好的教練去哪裡找?(天外謎之音:你可以去加油站找蘇格拉底。記得深夜去。)

7. 1959年的耶穌除了從頭到尾背對觀眾外,還不務正業,沒事就到樹林中散步沈思。2016年版除了露臉,觀眾可以清楚知道耶穌是木匠,偶然對猶大傳教:愛你的敵人。

8. 無論舊版或新版,都有提及宗教差異的問題。1959年的馬薩拉因賽車受重傷死去,死前仍然不忘傳播仇恨。2016年的馬薩拉則充滿無奈,雖然也是在賽車場上受重傷,最後兩人卻能化干戈為玉帛。結局的修改很明顯是為了發揚上述(7)提到的耶穌教誨,也有可能是為了對當今世界局勢提出的呼籲。
1959年的猶大報了一個仇之後,還要報更大的仇,殺了一個敵人後,還要殺更多的敵人。2016年的劇情則是呼籲:不要讓誤會與仇恨掩蓋你們心中的善良。

9. 2016年的猶大沒有礙於階級身份,追上車隊求婚,與以斯帖結為連理,表現他不受傳統階級觀念的約束,比較「前衛」。
至於其他劇情差異則不多作討論。

◎ 表現手法

1. 每個人心都有一個耶穌。在賓漢1959,劇中人表示耶穌除了有「奇蹟」的「把戲」外,還教人「上帝在每個人心中」。這句話可以用來說明為導演不讓耶穌不正面示人,因為可以藉此引發每個人都有的「神性」。
猶大被押解至軍艦當奴隸的路上天氣炎熱,他因為口渴而露出痛苦的表情。「給他水喝吧!」「要是我,我會拿水給他喝。」也許有些觀眾會這麼想。如果看官心中有這樣的念頭,我覺得這部電影的目的就達到了:激起人的善念或惻隱之心,另一種說法是慈悲心。這時耶穌出現了,他不畏威權,取水給猶大解渴。看不到耶穌的正面,我們只能想像:他是我們心中理想的救世主,他也可以是任何人的樣子,他或許可以是我們的樣子,不管怎樣,你只能從自己的心中投射出你認為的耶穌形象,這樣的投射或想像以「善念」為基礎。
然後,片中的士兵發現耶穌,欲持鞭擊打他,但是看著耶穌的臉,打不下去。看著演員的表情,我們會想像:是什麼樣的容貌,是什麼樣的威嚴,是什麼樣的眼神能瞬間消除羅馬士兵的兇殘暴虐?他一定是天使!知情的人會說:不,他是神的兒子!
對耶穌形象的想像反映我們對上帝的盼望或「思念」,或者說反映了我們自有的「神性」。馬太福音第五章第8節:心地純潔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會看見上帝。

同樣耶穌施水給猶大的劇情,舊作的場景是天氣酷熱的路旁,比較容易讓觀眾「感同身受」。賓漢2016的耶穌正面示人,他施水給猶大時,場景在巷道,而且士兵要阻止耶穌時,那欲打還休的表情像是看到斯文型的角頭老大……
也是啦!當時耶穌的言行能感染群眾感染,據說有大批信徒,對羅馬政府而言是某種「惡勢力」。

2. 烘雲托月與反璞歸真。賓漢1959不惜以鉅資呈現羅馬帝國的雄偉,卻不讓耶穌正面示人。除了上述手法外,大概就是以羅馬帝國的偉大襯托耶穌的莊嚴。
賓漢2016則以寫實的手法表現耶穌,我猜是為了不讓耶穌高不可攀,表示他的教誨是可以在生活中實踐的真理。
馬太福音第五章第9節:促進和睦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會稱為「上帝的兒子」。

3. 氣氛營造與快速推進。賓漢1959節奏緩慢,開場樂就長達6分50秒,相較現在各種奇情電影,劇情並不複雜,但導演很喜歡鋪陳,車賽開始前特地安排「賽車分列式」,多輛馬車繞賽車場一圈,搭配「分列式進行曲」,炒熱氣氛。比賽正式開始後,可以清楚看到一圈又一圈的衝刺與彎道過程中賽車的各種驚險狀況,細緻又有變化。
2016年版的車賽場面直接給你怵目驚心的賽車衝撞秀,為了與舊版一別苗頭,拍攝了不少「刺激眼球」的鏡頭畫面,大概是為了討好現代觀眾的胃口。
但不管那個版本,動物演員看起來都不太好過。

4. 敗也羅馬,成也羅馬。1959年版的猶大因為在海上救起阿如斯將軍,在羅馬享受榮華富貴,磨練御車技術,進而成為將軍的繼承者。猶大思念故鄉,他不想復仇,只想早點將母親與妹妹救出大牢,無奈事與願違……等到賽車結束,大仇已報,見到家人身染重病的慘狀,憤而將矛頭指向羅馬帝國。
姑且不論猶大在羅馬期間有沒有「認同」羅馬帝國的統治。上述的劇情起伏安排直接深入人性,仇恨能毀滅一個人,最後猶大滿腹的嗔恨因宗教的「洗禮」而化解。2016年版的猶大沒有在羅馬成為「貴族」,他直接面對的是身旁的政治衝突、民族紛爭與流血事件,相較而言,新版比較貼近現代世界。

5. 宗教的洗禮。無論新舊,都有耶穌受刑,上天下起臨盆大雨,賓漢母親與妹妹奇蹟獲救,猶大放下仇恨的結局。
「下雨」象徵洗滌罪惡與心靈淨化,母親與妹妹奇蹟獲救象徵重生。
或許可以猜想或設想:1959年版本的賓漢母女二人罹患的不是痲瘋病,而是某種皮膚病,她們離開監牢後,獲得充足的營養、日照與運動,皮膚病便自然痊癒。皮膚病有法子治療,猶大的心病需由藉由耶穌的言行與遭遇來開解。
至於2016年版本,「上帝」,不,更正,非洲商人的旁白直接告訴你這是「奇蹟」,似乎沒有可供另外解讀的餘地,很「超現實」。又或許這是想要表達仇恨只會毀滅帶來會毀滅,放下仇恨,不要讓悲劇發生或擴大。
至於「奇蹟」與「象徵」在基督教中好像有其意義,這就留給專家去討論吧。

6. 要讓暴力復仇動作片好看的「秘密」是:反派要夠壞、夠討人厭,等到主角報仇雪恨時,要拳拳到肉、血脈僨張,才能讓觀眾覺得很「舒壓」。賓漢2016的總督不擔心猶太人贏得比賽,因為享受暴力復仇快感的觀眾都變成「羅馬人」了。套一句2016年版耶穌的話,他們都變成暴力與仇恨的奴隸了。這大概是「賓漢2016」獻給現代世界的啟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