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動物方城市》:寓教於樂的典範
無圖示
回應
1F
全文連結:http://goo.gl/n44g4G

動物方城市》最令我驚豔之處在於劇情深度,相當程度地探討了性別與群族的差別待遇。片中的幾個重要概念,如「刻板印象」、「偏見」和「歧視」等都是重要的社會課題。我們一般人在看待事物時,難免會用「刻板印象」來理解及因應,例如男人就應該要「威武,」女人就應該要「溫柔」;或是台灣南部的居民一定是目光如豆的「庄腳俗」,而台北市市民更是狗眼看人低的「天龍人」。這種忽略某個群體的「個別差異」而加以概略化的分類方式,很容易形成「偏見」,導致日後在評價某群族或階級的特定行為時,易帶有負面的預設立場(即使是非故意),而最壞的情況就是付諸行動的「歧視行為」,如片中狐狸Nick童年遭受的霸凌。

另外,副市長的陰謀也是一例。她的詭計能差點得逞,就是因為利用大眾對「肉食動物」某些特性恐懼的心理,而這種心理則是源自於草食動物的「刻板印象」(肉食動物較有侵略性)。雖然在承平時期,這種認知較為 「隱性」,但是副市長讓這些動物「野蠻化」的詭計,透過大眾傳媒的宣傳,強化草食動物的刻板印象,使其成為「顯性」。所以,反過來想,若大眾沒有這種「刻板印象」,這種奸計成功的可能性就很低。

那麼「刻板印象」、「偏見」和「歧視」究竟是從何而來的呢? 答案就是在潛意識的意識型態(ideology)在作崇,意識型態簡單來說就是種「信仰」或「價值觀」。所以,若我們反過來觀察及分析某人的言行,就會知道此人心中深藏的價值觀大概為何。例如,當有人說:「不要瞧不起性工作者,他們不偷不搶,至少比作姦犯科的人更好」時,這種看似不歧視性工作者的言論,反而顯示出他「潛意識裡」很可能就是瞧不起性工作者,因為沒問題的工作者,又何必用「更有問題(作姦犯科)的對比」來顯突他的「更好」?這種深藏在說話者心中的價值觀,恐怕連本人也不察覺,所以片中Judy不經意說出傷害Nick的話的那一幕,是很貼切的例子。

可貴的是,《動物方城市》將如此嚴肅的議題,包裝在淺顯易懂的故事與輕鬆幽默的歡樂氣氛之下,觀眾很容易在放鬆的觀影過程中接收主題訊息。加上,片中角色的問題,其實都是我們社會問題的縮影,觀眾在各自的人生中,或多或少都會碰到一些,也許程度不一,形式不同,但本質是一樣的,因此兩者一拍即合,很容易就可以觸發觀眾的共鳴。所以,本片的「寓教於樂」的功能十分強大........

全文歡迎請上:http://goo.gl/n44g4G

此則回應
無圖示
回應
2F
真的好看

真的好看
無圖示
回應
3F
動物方城市》是迪士尼經典動畫電影
(共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