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恕我直言:霍片怎樣看都不會是一齣精彩杰作
無圖示
回應
1F
 李連杰精湛的武技沒得挑剔,重點是整個戲劇所呈現出的品質問題,武術表演要能融入戲劇之中,才能展現出其張力。
=====讓我來好好說明一下原因=======
我真的忍不住想說...
 看一遍霍元甲,不如看十遍李連杰的笑傲江湖,都要來得過癮跟感動!
 李連杰的功夫有他一定的水準,此乃眾所皆知。
 此片為了呈現霍元甲短暫的一生,而將霍的成長歷程及人生起伏匆匆帶過自是無可厚非,但手法卻是相當粗糙,看得出來編導角想要演好霍元甲的一生,而不是在過霍元甲的一生,俗話說的好:戲如人生,人生如戲。一部好電影應該拍得像在過真實人生,而不是把戲搞得還是像戲一樣,一場純粹只想靠巨星李連杰武打撐場面的商業片而已。
 在這部片中,其父不願他學拳,因此霍在年幼時只得偷偷練拳,雖然看起來打得有模有樣,但怎麼一點兒也感受不出其小時候體弱多病且患有氣喘?農勁蓀幫他寫字還有元甲賭氣般地把字練的像鬼畫符的片段,怎麼都沒見其父現身說教乃至於施行家法的片段?管教未免也太鬆了一點兒。況且元甲父親也才跟他說了一句話,鏡頭就迫不及待地跳到霍長大成人且武功了得的畫面,還多了一個失去母親的獨生女,這落差也未免太大了吧?起碼黑底白字來個十年後的字樣啊!
 既然霍片已是改編的劇本,裡頭的武術精神應該多運用一些創意手法來表現,才能發揮電影時間雖短,但仍顯精緻的一面。我們看到劇中,不管是霍母或是盲女,他們仁義道德的台詞背的滾瓜爛熟,卻只有在農勁蓀的作為上,才依稀嗅得出味道。換句話說,霍母的人生經應該擺一個橋段落實在現實生活中與人群的互動上,而不是只侷限於給霍的遵遵教誨,如此方能突顯其人生經的價值;而盲女的處世之道,在她頗為曖昧的神色中,實在很難理解究竟是從何而來?因為這些道理大多要透過書本才能習得,盲女及其母親這一輩長年生長在農村中,肯定沒接觸過什麼書本,如果有起碼也要帶過,再不然就是盲女有個不凡的身世,或許曾接觸過書香子弟,或去過私塾聽課之類的,至少要點到一些,不然說教的成分過於濃厚,很難想像她只是一名鄉村姑娘。
 還有,講到曖昧,在短時間的相處中,各位不覺盲女談笑間,對阿牛充滿好感,甚至好像還有進一步發展的可能嗎?後來在阿牛的一席話中,才曉得他已經在農村待了二三年之久,時間交代的也太不清楚了吧?
 另外,盲(或茫?)女的特異本領叫人嘆為觀止,不僅會做飯,插秧,還有辦法快步奔跑,如果她是茫女的話,眼睛就應該盯著炒菜鍋內瞧,而不是像真盲女一樣,眼神擺向一旁,就算是真盲女也不會有如此做為吧?農村生活固然悠閒自得,茫女跟其母的頭飾挺特別的,編劇應該有辦法讓我們了解一下才是。
 不精緻的地方還很多。農勁蓀只憑著一張報紙上寫的東亞病夫等字樣,就慷慨解囊,他怎麼那麼肯定元甲的決心?心態上的轉變實在太大,至少在派僕人遞送銀票之前,也要有跟元甲深入對談的場景,或是自身的體驗,再不然就是長期關注社會變化的橋段,才會較讓人信服。
 在說教方面,李連杰想藉由此片告訴我們暴力不是解決問題的方法,但怎能把觀眾當成小孩一樣,毫不保留地講了一堆人生大道理?我不相信看到說教場景的各位也會如沐春風般深受感動。
 片子一開始在進入上海武館前的磅薄場面,還令人滿心期待,卻在霍爸腔不圓的廣東國語下,心裡頭就有些問號了,緊接著元甲小時候對話的場景,與人物間的互動開始逐漸破功,忍一忍想到一句成語:瑕不掩瑜,希望裡頭成人們包括幾經好萊塢歷練的李連杰能夠將瑜的力道好好表現一番,無奈,只是一刻又一刻的失望。
 拳術有內外家之分。外家拳重技擊而不重養生,而內家拳則強調調養氣息,鍛練內功。所以諺語有云,外練筋骨皮,內練一口氣。李連杰用平舖直?說教式的手法向觀眾闡明武術的精神,而他所打的又是以外家拳為主的技法(仔細看的話,太極的功夫也小露一些),讓人覺得他給外家拳戴了一頂膚淺的帽子。
 如果不是,我希望李連杰要好好思考一下,即便武術再怎麼高段上乘,如果融不進戲劇當中,再怎麼樣看都只是精彩的武術表演,而不是發人深省的武術電影!
 李連杰的武打身手,若是已經發揮到了極致,那麼拍再多的片,恐怕只是換湯不換藥而已。愛情有很多呈現的方式,李的武打場面應該花一點兒心思在創意上,即便說理也要不著痕跡,應該洗練地舖陳各種場景,讓觀眾仔細搜尋,用心體會。
 總而言之,言而總之,要不想獲得千古罵名,李應該要在戲劇呈現上再多下些功夫才是。
 如果是瑕不掩瑜,我也不用寫這麼多,或許真是瑜不掩瑕吧!

此則回應
無圖示
回應
2F
當然,如果跟廠商剪片有關,我也支持觀眾有觀看完整版的權利,起碼出DVD讓我們再好好看一看。這樣我也不用批評的那麼用力了。
無圖示
回應
3F
你說的很有道理
因為霍元甲被剪片
事件跳接太快
或許你提到的
完整版會有
不過為多數人著想
我還是在這裡推薦霍元甲
真的值得花兩百多塊去看
富涵哲理的對話
又不沉悶
相當相當少見的好劇本
那可是榨乾八位編劇來的
強力推薦!!
無圖示
回應
4F
其實
我也覺得?霍元甲?值得大家去電影院欣賞!
無圖示
回應
5F
要把一個人的一生.剪集成一部電影
不是件簡單的事.
不然拍連續劇好啦.每個地方就都可以給你演到祥細
還有..是傑作不是杰作
.........
無圖示
回應
6F
也許如你所言,整部片中有許多的小瑕疵,但何必要求每個細節都要完整呈現呢?電影並不是小說,小說當然可以很〝詳細〞的描述所有的內容,可是電影呢?電影不就是文字的圖像化嗎?既然是圖像化,當然不需要很精確的描述,留點想像空間不是更好嗎?
無圖示
回應
7F
霍元甲真的很好看!DVD出來我也絕對會再租來看一次!當然一部電影不可能讓所有人都滿意,因為每個人欣賞的角度不同,但若十個人有七八個人都覺得好看,那我想這部片就算成功了,霍元甲真的很好看哦!^o^
無圖示
回應
8F
發這文章的人,想必一定拍的出比霍元甲的好片摟?
肯定比李連杰更適合眼霍元甲摟?
明明就是一不佳作,竟然被你說的像一文不值!
本片打的精采、劇情流暢,本片有許多是要用心去體會,用眼注意的,台詞已深具意涵,但更多的內心表現全在李連杰的一舉一動中呈現,在過招中已把霍元甲心性上的轉變詮釋的絲絲入扣,而且導演于仁泰鋪成結尾的張力十足,頭尾呼應,這絕對是一部上成的武打功夫片傳記電影。
真正的武打爛片應該是大導張藝謀的十面埋伏吧!
想知道有多爛嗎?最近電視台在播有空看看,你就會發現霍元甲有多優了。在說笑傲江湖好了,該片才是超標準的商業片,劇情芭樂、煽情,符合大眾的重口味,亂改金庸原著精神,但我欣賞程小東將獨孤九劍視覺化的效果,行雲流水的運劍過招讓人看的如癡如醉。霍元甲是暨李安的臥虎藏龍、徐克的七劍、張藝謀的英雄後讓人看完後智慧會有所成長的影片,而非單純只在打打殺殺流於消遣娛樂。 個人一點管見供各位影友參考。
無圖示
回應
9F
我也覺得霍元甲好看,一部片本來就不在於他的細節解釋的清不清楚...而是它能帶給你什麼...
我相信覺得好看的人,心裡一定有什麼被觸動的感覺~~
無圖示
回應
10F
李連杰 就是看到
青少年 血氣方剛 愛打架 愛逞兇
自殺又多
才決定拍此片

她老爸 教的好
那 還要演啥????
況且 裡面已經很明顯了 爭輸贏不好
無圖示
回應
11F
稍稍針對樓主所言回應兩點

您不都已經替編劇想好了嗎?電影嘛,就是有點想像空間,什麼都演出來了還有啥好玩的?要不要一天三餐吃什麼,天津到上海怎麼去,體育場到精武體育會怎麼走都搞清楚才行?別太認真,在相較於好萊塢商業強片的經費與編寫人才下,這部片子真的是不錯了。

拳無內外,內家拳是四體不勤,造詣不高的明代老學究顧言武跩書袋搞出來的名堂。內外家之分只是武學殿堂外的門外漢耍嘴皮子與想騙門外漢的老師父用的。不說別的,太極拳的原貌可是霹靂雷火的快,少林紅拳更是柔韌綿長的喔!在我們來說,武術整體便是外練手眼身法步,內練精神氣力功。沒有什麼內阿外的。

也容我說一點,這片子老套歸老套,說教歸說教,但有時候真正的道理也不過就是這樣子白開水般的老套無聊卻又不可或缺。我看著李連杰的身手是十分感動的,那是多少的艱苦自持,寒暑煎熬才有的拳腳功夫?要這社會上的習武之風能更盛些,武德操守能更為現代人看重些,不知道可以減少多少憾事?若我們真能自強不息,國家,社會與個人又能避免多少的羞辱與無奈?
無圖示
回應
12F
對於那個盲女,我也有相同的疑問,
如果是看不清楚,為什麼炒菜要看旁邊
如果是看不到,居然能夠知道霍元甲沒插好秧,還幫他再插一次

至於去電影院看,個人覺得不值得
且不論電影品質
電影院的版本很多部分被減掉,喜歡的人不要還要再花錢去看一次DVD?

而且我不是很喜歡這部片,如果要再花一次錢去補沒看到的部分,真的是不太願意。
無圖示
回應
13F
阿明您好:
先聲明一下,我本人是很喜歡霍元甲這部片的,不過我並不想在這邊跟您說您的看法不對,因為電影好不好看,本來就是很主觀的。我曾經在別的地方看過一篇文章,深得我心,和本人在片中所獲得的感動完全相同,我承認自己文筆不好,沒有辦法寫的比它還出色,只好轉載給您以及各位同好參考一下,希望藉這篇文章,能讓您了解我為什麼會喜歡霍元甲這部片。


李連杰的《霍元甲》:是回歸還是超越?

從某種意義上講,李連杰的拍片生涯中還從沒有像在《霍元甲》那樣傾注如此眾多的個人的愛憎。他稱《霍元甲》是自己武術片的終結,也是他對自己42年武術生涯的一個了斷,可以看出他對於這部影片的重視程度。

我們可以認為,《霍元甲》實際上已經超越了電影本身,而成為李連杰比況自己人生感悟的一個載體。李連杰顯然在《霍元甲》中寄寓著他從影以來還沒有過的一種迫切對自我心中塊壘進行訴求的欲望與渴望。

由此回溯,我們發現,李連杰從第一部影片《少林寺》開始,他一直處於一種真實自我的失意狀態。

其實這種失意正是一個武打演員的必然命運。

不管是袁和平為《駭客任務》增添了多少東方武術的精彩,還是元奎在《X戰警》中為西方科幻漫畫改編的電影衍生品裏注入了中國功夫的成份,都無法改變影片立足於西方文化的本質特徵。同樣,不管李連杰用不同的容貌與形象顯影於電影鏡頭中,他實際上仍然是導演演繹自己理念與思想的一個符號。

這正是李連杰出道以來,一直感到負屈與失望的“失去自我”的痛苦的源頭。而這種失去自我的最高巔峰,更為強烈地表現在李連杰投奔好萊塢之後。因為在好萊塢的電影鏡頭中,李連杰實際上連在香港電影裏尚能如魚得水的東方文化語境也徹底失去了。

在香港電影的範疇裏,李連杰從《少林寺》這一部使他名揚天下的處女作起,就感到一種期望值的跌落。當年,李連杰在談到《少林寺》這部影片時,他特別強調出影片沒有表現出他武功的最好方面。

在這裏,顯示出李連杰對電影本體的陌生與膚淺。他從一個武術演員步入影視圈後,還沒有意識到,他的武術真正底蘊,根本沒有必要紀錄片式地全部展覽於銀幕,導演必然根據影片的?事需要,對演員的氣質與功夫進行剪裁與刪減。

即使到了被稱為李連杰的黃金巔峰時期的徐克合作階段,相繼拍出《黃飛鴻》、《男兒當自強》、《東方不敗》等影片之後,李連杰雖然在影片中被塑造出相當令人滿意的高瞻遠矚、身懷絕技、謹嚴公正,這些融合東方文化優秀因素於一體的形象,他依然覺到與導演徐克有一種貌合神離之感。比如,李連杰稱:“我們(指與徐克)合作了六七部電影,但我真不知道他在想什麼,他也不瞭解我在想什麼。在電影上我們可以擦出無限的火花,但在內心裏,他是一個什麼樣的人,我是一個什麼樣的人,我想彼此都不瞭解。”

說出這樣的話來,對一名演員與演繹他的導演來說,真是一種雙重的悲哀。我們反過來想想,徐克也許並不一定真的要瞭解李連杰想什麼,他只是運用李連杰來演繹自己的電影,表達自己的理念。儘管如此,我們還是難以相信,李連杰怎麼會與徐克在創作觀念上會有如此巨大的陌生與隔閡。應該說,徐克在《黃飛鴻》系列片中表達的現實指向意義是非常明顯、且趨於積極傾向的,但影片中的英雄扮演者卻聲稱不知道徐克的所思所想,我想,徐老怪不僅要感到深深的失望,更可能有一種悲從中來的失落。

但不管怎麼說,我們可以感受到李連杰並非只是一個願意呈現出自己形體動作的人,從他一直以來的抱撼於內心與精神不被導演理解的自怨自嘆中,我們可以感受到他始終存在於內心裏的“寄寓寒星荃不察”的焦慮。

在1998年李連杰奔向好萊塢後拍攝的一系列影片中,他甚至丟失了徐克等一幫香港導演與他至少在表層意義上的水乳交融。可以想像這時候李連杰的痛苦,如果他與徐克們在香港電影中可以如膠似漆但在生活中卻同床異夢時,那麼,李連杰在好萊塢拍攝的電影中,甚至連在港片中的默契與溝通都沒有能達到。

失卻了東方文化對於李連杰形象的塗抹與追光,李連杰純粹成了一個打手的標誌,在進入好萊塢拍攝的第一部影片《致命武器4》中,他扮演了一個黑社會的人口販子,打破他一直以來以正面形象示人的傳統紀錄。在接下來的《致命羅密歐》中,李連杰身處的華人黑幫依舊籠罩著好萊塢電影對東方面孔的傳統偏見,甚至沒有黑人幫派更帶有溫情因素。2004年拍攝的一部《狼犬丹尼》中,李連杰更是蛻化成一個沒有人性的動物,只是在黑人盲樂師的神奇的鋼琴的誘導下,漸漸復蘇了人性的成份。影片中李連杰套上項圈、上竄下跳、兇悍非常的造型,更加遠離傳統英雄的風格。

更為關鍵的是,好萊塢電影根本不知道回避李連杰的表演弱項。徐克為李連杰設計的一系列人物造型中,都巧妙地回避了演技薄弱的缺陷,把李連杰刻劃成一個不苟言笑、端莊持重的英雄形象,加上頻密的鏡頭處理,虛化了李連杰始終缺乏的表情動作(如《英雄》中,李連杰在表演文戲時相當的乏力,表情在張藝謀的處理下十分呆板),致使李連杰在好萊塢的文戲,把李連杰的缺點都表露無遺。比如在《狼犬丹尼》中,一旦需要表現李連杰細膩情感轉換的戲,都讓人洞燭出他與奧斯卡影帝同台演出時,那種掌控表情乏力的尷尬狀態。如果說在港片中的李連杰感到自己還是沒有被導演理解的話,那麼,在好萊塢電影中,他在演技上的弱項則是無遮掩地被一覽無遺。

這種所想與所為的巨大落差,突出表現在李連杰對暴力的厭倦發自靈魂上。在好萊塢電影裏,李連杰無一不是作為一個暴力的打手形象。這與東方文化的後發制人的道德準則是背道而馳的。從《少林寺》中張揚“不殺生”到《黃飛鴻》中的以退為進,這一切讓李連杰接受並融入他的思想體系中的東方文化精髓,在好萊塢電影裏一律被根除出去。

正是這一切,使李連杰渴望重新回到東方文化環境裏,用東方的文化理念,來支撐他這張東方人的臉所演繹的故事的背景天空。

可以看出,好萊塢電影裏對暴力的強化,促使李連杰渴望回到《霍元甲》中去療治自我內心的失衡。《霍元甲》中所張揚的理念,並沒有標心立異的突破性。李連杰稱:“霍元甲在 90多年前曾經提出學武有三種境界:一種是手中有刀,心中有刀;一種是手中無刀,心中有刀;而最後一種是手中、心中都沒有刀。我覺得暴力不是解決問題的手段,最關鍵的還是信念。我用自己42年的感悟來拍《霍元甲》。”這樣的主題,當年轟動一時的香港電視劇《霍元甲》中同樣作出了動人的表述,而正是這種表述,使這部電視劇不僅僅是一部純粹的武打功夫片,更承載著闡述武術目的、武術精神的現代文化品位。現在看來,李連杰要超越這樣的植根於香港新武俠小說淵源並在眾多成功香港功夫片中作出成功演繹的舊有文化理念,是很困難的。因為李連杰作為一個佛教徒,可以說他的信仰隱含著一種內心裏彷徨無主的痛苦,不可能提供給他一種新穎的理論導向,而他對佛學的理解,同樣也難以超越於同樣執迷於佛教的金庸小說主題,因此,要去追問他在《霍元甲》中有什麼更多的理論創意,顯然是值得人們懷疑的。

更值得注意的是,李連杰施加於新片的理念,都在他香港時期拍攝的影片中,以不同的形式演繹過。在經過好萊塢的打手也就是暴力展示的階段之後,李連杰重新拾起了東方文化傳承給他、並且在港片時期大加演繹的準則與精神,體現出李連杰的確在作出某種程度的回歸。一張黃色人的臉,如果不賦予一個東方人的文化環境的話,那麼,只能是一個脫節的乏味的符號。而李連杰抱著背水一戰的勇氣,重新在中國文化的題材中,扶正他在好萊塢電影中無法樹立起來的形象,則體現出他對自己的超越。對此,我們有必要施以鼓舞的掌聲。
無圖示
回應
14F
94 94
無圖示
回應
15F
其實,我看完的感覺跟版主一模一樣

我覺得並不好看,撿而言之,我覺得劇本真的很普通,跟之前任何一部李連杰的電影比起來,算是沒啥劇情又有點牽強的感覺

不過,沒想到有這麼多人說它很好,看來,我看東西的眼光還是跟不上大眾,
總之,我不是來吐朝這部片的,因為它沒有很爛,甚至還帶點反璞歸真的小小感覺,我只是因為看到版主跟我感覺竟然一樣才進來留言的
無圖示
回應
16F
我強調的杰作,意謂著的是李連杰的作品。
無圖示
回應
17F
 你說的不錯,所以霍片對李連杰來說是重新出發而非自我超越,然而在某種程度上,或也算是一種自我超越,因為他覺得身為一個武打高手,的確有一些東西要回饋並分享給社會,他認為這是一種責任,而這是在他之前所主演的一些武打片中所未曾出現的。
 我相信觀賞過霍片的人應該也都感受到李所要傳遞的訴求,就是暴力不能解決一切問題,自恃武力高強的人,不去幫助別人而去傷害別人,不是強者應有的作為,而是弱者的表現。
 不過可惜的是,他只透過兩種方式傳遞這種價值。其一為武功;其二就是說教。或許有人認為這就夠了,更何況武打場面出現的次數也很頻繁,透過悟道前後的比較,應該可以讓觀眾有所體會,甚至拿手帕拭淚。
 但是不是人人都會武功。李在畫面中所呈現的武藝極致表現,固然會叫人嘆為觀止或頻頻點頭稱善,但這些片段都無法很有效地走入我們的生活。所以與其說是給社會大眾來欣賞,不如說他是想引導或者啟發學武者的思維,重新拾回他們對武術的應有的認知與看法。
 簡言之,李應該懂得如何運用一些生活週遭一般人所熟悉的環境,將武術的價值導入其中,讓觀眾在潛移默化的滋養下,從心裡頭去享受去感動。
 不知各位有沒有看過顛峰極限跟明天過後,這兩部片都有一個橋段很像,就是割繩子的場景。從平凡無奇的生活中,突然之間,他們得在自己跟全體人生命當中做個決斷,不是自己死就是拖累大家一起沒命。在他們割繩子的剎那,我的眼眶是浸溼的,這是一個很突發的狀況,因為他們?牲了自己,卻照亮了別人,這是人類偉大的價值。光是這個片段就比霍片中任何一個武打場景或是生活插曲要來得感人熱淚。
 所以由於霍片前半段舖陳的不夠精緻,乃至於在最後與日本高手決戰的武打場合中,元甲即便氣毒攻心,也要跟日本鬼分出個高下,在某種程度上,或是就一般而言,很符合運動家的精神,照理應該讓觀眾那種油然而生的感動從眼眶中表現出來。
 可是各位有沒有想過,這也可能是他自身對他所犯過失的一種自我救贖?他沒有用心細察自己子弟兵的所做所為,就不分青紅皂白的把某人的父親(歹勢,一時想不起來)給活活打死,一直等到事後才知道原委。所以他必須懲罰自己,必須要對死去的父親跟中國人的武術有所交代,於是他選擇這種自殺式的行為。
 如果有未剪的DVD版上市的話,我一定會再看一遍,看到底是我批評著力太深,還是該片有欠水準。
 以下是大陸網站,有描述到一段元甲小時候好像跟友人偷牛被打的一個橋段,這在現上映的霍元甲中並沒有呈現出來,不知是不是被剪斷的那一部份之一?供各位作參考。
http://news.shangdu.com/category/11203/2006/01/12/2006-01-12_192494_11203.shtml
無圖示
回應
18F
如果有未剪的DVD版本的話,我也會馬上去買。
看樣子,我們都該去另一個版去連署一下了,呵。
能夠聽到您精闢的見解,也算是我的榮幸了。
無圖示
回應
19F
恕我直言︰霍片怎樣看都會是一齣精彩杰作(是「杰作」沒錯,給6樓的佳,李連「杰」的作品)

一開始聽周杰倫唱主題曲,還感覺不到他在唱什麼,但去看了霍元甲之後,開始覺得周杰倫做的太好了也唱得太好了.

一開始看到某篇文章說,霍元甲裡的李連杰終於開始演戲了,在電影院裡我已深深的認同,這部片不應該用武打片完全限制他,這不像成龍的標準武打片,想給觀眾看的就是武打動作,霍元甲在做什麼?講的是武術精神,他不是要用武打動作來說服觀眾.

「不管是霍母或是盲女,他們仁義道德的台詞背的滾瓜爛熟,卻只有在農勁蓀的作為上,才依稀嗅得出味道。」我個人認為,這二組角色所謂的仁義道德表現是不能放在一起比較的,霍母與盲女所生活的環境本身就道出了他們心地上的純良,否則霍元甲怎麼會在那樣的環境悟出了母親對他的教悔?至於農勁蓀,依稀得出味道乃至於他的身份所反射而出,他是名成功的生意人不是嗎?生意人不是該以利益為優先不是嗎?但對霍元甲至仁至義,因此農勁蓀的仁義道德是讓人覺得比其他人來得顯而易見,但是看不見的並不代表沒有,看不見的也不一定要在電影裡用行為語言表現出來,就像武術精神不是靠打出來的,其中的深度是靠個人的智慧所領悟的,所以我才說霍元甲並不是一部完全的武打片,霍元甲是李連杰是最好的一部片.

照樓主的說法,我個人覺得若那樣編整齣劇就已經走調了,他是一部電影不是電視劇,加上武打元素,霍元甲的電影節奏捉得剛剛好,電影的中心是放在霍元甲的武術精神上,故事理當是圍繞其旁,其他支路描寫的過於精緻實在會讓人看到睡著,盲女怎樣炒菜的又有怎樣的裝飾實在不是故事重點也不會影響電影走向,何必去雞蛋裡挑骨頭呢?盲女演得也不會差到不能看啊?個人看了樓主的文章不禁覺得樓主何不放鬆去看一部電影?不是每樣事物一定要演出來才能讓人感受到.

如果真的無法感受到霍元甲在演什麼,真的建議去看笑傲江湖吧.

因為我本身對武術完全就是個看熱鬧的外行(樓主彷彿頗有研究),但我看的是李連杰的電影,他自小習武,非常厲害(外行人只有這種形容詞= =)所以完全淪不到我去評斷他武打如何,他打什麼功夫他本人不會不知道,我相信大部份觀眾也無法評斷(有打就是了),你有他專業嗎?.

霍元甲不錯看.具有教育意味,不要覺得光會打架就很屌.
是李連杰最好的一部電影,他成功宣導出了他拿手的武打面貌,讓人對武術有更不一樣的認識.
無圖示
回應
20F
我覺得這部片拍的不錯呀~重點就如同前面有人講過的「你看完後得到什麼?」而非雞蛋裏挑骨頭,如果要挑,每一部片都挑不完!
盲女看旁邊,我也覺得她演盲女演的不夠好,但其實也許它只是想表達「她是一個盲女」,盯著鍋子看,反而讓人誤以為她眼精不是瞎的。
盲人的確不太好演,但她已演出那個女孩的感情,尤其當她整理包?時不太情願的感覺,和送他走後心裏的依依不捨,還有當霍元甲告訴她要回鄉拜祭的畫面,那種欲言又止、欲語還休的內心戲也演的不錯,有經歷過類似事情的人都會很容易有身入其境的感覺。
總知,沒必要挑剔什麼,重點是得到了什麼?
我也學武,這部片真的說中我的心聲。
說真的,若演員真的演的無可挑剔,那麼可以拿奧斯卡獎了,我想這也不是李連杰拍這部片的用意與目的吧?

ps:我最討厭一些習武之人,除了挑剔別人的功夫還是挑剔…每次出去聚會,都說是要「互相交流」了,最後仍是「自己學的門派最好,別人學的都是垃圾」要不就是說「你師父教的不對!」「你趕快換師父吧」…
「人與人之間的尊重」已不存在似的,這點片中也有提到,其實就已是重點了。
真正的大師是不會「出那一拳」擊倒別人的,見賢思齊,見不賢內自省,光看別人的缺點,乎視自己也有缺點,並不代表你是最了不起的。
(共3頁)

 第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