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復仇的火焰
無圖示
回應
1F
--這是電影故事,內含重要劇情,請慎入--

自從上個月蝙蝠俠、超人和神力女超人合體後,Marvel與DC兩大漫畫的英雄王國就開始了白熱化的競爭,而英雄電影也逐漸走進如《復仇者聯盟》、《正義聯盟》的群戲大道,連以「美國隊長」為名的本齣都不例外,不但英雄眾多,還一字排開共12名,整整一打。走群戲方向除了讓英雄們不孤單與分散單一主角不被喜歡的風險外,還能讓這些英雄在互動中激發出各式各樣意想不到的火花。

上一回「復仇者聯盟」為了維護世界安全,在對抗「奧創」與機器人大軍時,造成蘇科維亞Sokovia人民死傷慘重的大災難,這個事件使得世界各國與人民開始質疑「復仇者聯盟」英雄其執行任務的正當性(等同承接了《蝙蝠俠對超人》一劇的命題)。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美國隊長Steve Rogers(Captain America /克里斯‧伊凡 Chris Evans )偕同「獵鷹」Sam Wilson(Falcon /安東尼‧麥凱 Anthony Mackie)、「緋紅女巫」Wanda Maximoff(Scarlet Witch /伊莉莎白‧歐森 Elizabeth Olsen)和「黑寡婦」Natasha Romanoff(Black Widow/史嘉蕾‧喬韓森 Scarlett Johansson)防堵恐怖份子搶奪生化疫劑的行動中,因無法預測的失誤,又造成奈及利亞大樓損毀與人民傷亡。於是,世界117個國家聯署「蘇科維亞協議」,欲交付一個特定組織來督管英雄們的行動。

「復仇者聯盟」的英雄群便在「是否應接受監督」中展開辯論,並由此分裂成兩派。

鋼鐵人Tony Stark(Iron Man/小勞勃‧道尼 Robert Downey Jr.)主張英雄應受控管,如此才不會讓英雄們的權力無限上綱造成更多災難;美國隊長強調英雄需擁有自主的選擇權,若流於只能當聽命行事的應聲蟲,有朝一日可能會被監督組織裡的有心份子控制。這一段辯證極具代表性,也算是電影的主軸。

一向我行我素的鋼鐵人竟同意被控管,原因是他在一場演說後遇到一個傷心的媽媽,她控訴「復仇者聯盟」英雄在蘇科維亞的戰鬥中波及無辜民眾,讓她兒子成了冰冷的屍體,再也無法實現抱負與理想。自此,鋼鐵人對英雄以「私刑」制裁暴徒的存在理由產生疑慮。

個人則認為此段的鋪陳理由稍顯薄弱,「復仇者聯盟」在成為超級英雄行使維護世界安全的權力時就應有心理建設,知道任務中無法預估的必要之惡。傷心媽媽的際遇可以引發警惕,多注意每個任務所牽動的後續效應,避免非必要的攻擊,但不足以動搖自主權才是。

雖然英雄一拖拉庫,但編劇給予12名英雄鮮明的主旋律。每個英雄人物,不管是新來後到都各有特色與足以發揮的本事。除了美國隊長、鋼鐵人、「鷹眼」Clint Barton(Hawkeye /傑瑞米‧雷納 Jeremy Renner)這些舊班底依然充滿個人色彩外,新加入的蟻人Scott Lang(Ant-Man/保羅‧路德 Paul Rudd)、黑豹T'Challa(Black Panther/Chadwick Boseman飾演)和蜘蛛人Peter Parker(Spider-Man/湯姆‧荷蘭德 Tom Holland)其角色形塑一樣有形有款......

※文章完整版,請連結艾蜜李的部落格
http://emilee2216.pixnet.net/blog/post/3256876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