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如果特芮絲是男性,這個故事還成立嗎?
無圖示
回應
1F
~我們不妨想想,如果這個故事中的特芮絲不是個女性,而是一個年輕男子呢?這個故事的劇情是不是可以完全一樣的講述下去呢?~

這部『因為愛你(Carol)』與『不存在的房間(Room)』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同樣是由小說改編、同樣得到各大影展的好評、女主角的演技也同樣成為影片的焦點。但是它們之間不同的是,『Room 』是以令人驚訝不忍的奇特情節吸引大家的注意力,而這部『Carol』可能是以導演陶德海恩斯(TODD HAYNES)與原著作者派翠西亞海史密斯(PATRICIA HIGHSMITH)的聲望讓大家產生敬意。

導演陶德海恩斯長期以來的作品都顯示了他對同性戀者的關注與同理,如1991年的『Poison』、1995年的『Safe』、還有2002年的 『遠離天堂(Far from Heaven)』,其中都有男性女性面對同性戀問題的主題,而『遠離天堂』以及他在2011年為HBO拍攝的影集『幻世浮生Mildred pirece』,更顯示了他對掌握1950年代左右美國時代背景與社會氣氛的強大功力。

我之前沒有看過這位導演的作品,查過資料才知道為何『Carol』這部影片可以獲得廣大期待與好評,本片1950年代的背景以及女同性戀者在社會不公平體制下的掙扎,由這位以獨立製片精神著稱的導演來拍攝,真是再適合不過了。

而原著小說『鹽的代價(The Price of Salt)』作者派翠西亞海史密斯(1921~1995),則是美國驚悚懸疑犯罪小說的女性代表作家。我曾經讀過她的短篇故事『Woodrow Wilson's Necktie』,敘述一個心理有問題的十八歲男孩,在蠟像館內殺了三名員工的故事,短短3000字左右的短文,看得我毛骨悚然,不僅場景動作描繪栩栩如生、對男孩的病態證明自我存在心理、以及社會輕忽一個精神病殺人犯的形成過程,都有十分精準扼要的分析(光讀這個故事就可以知道她的成功是必然的)。另外閱讀她最著名的小說『火車怪客(Strangers on a Train)』時,更是讓我坐立難安,一直到要看到結局才能鬆一口氣。

這位女性作家能在以男性作家為主流的美國犯罪小說文學領域中殺出一片天地,可見她的才華、不凡與勇於挑戰體制。而她以自身女同性戀者的心路歷程為創作背景的『鹽的代價』,大概也首創了以女同性戀者為主角的公路文學與美好結局。這個體制壓抑下的女同性戀者故事,就成了『Carol』這部電影的主幹。

故事情節簡單說來就是一個紐約上層社會貴婦卡蘿(Carol,凱特布蘭琪CATE BLANCHETT飾)與一個自食其力的文青女孩特芮絲(Therese,魯妮瑪拉ROONEY MARA飾)間的戀情,雖然電影將片名取為Carol ,不過故事中比較多呈現特芮絲的觀點。主題除了不容於當時社會的女同性戀愛情外,也牽涉到階級貧富差距、女性受男性主導社會體制的桎梏等等。

~以下有小雷~

影片中忠實重現1950年代美國社會的質感是很值得敬佩的,這一點從片頭那場地鐵站前的跟拍就可以一窺導演對場景細節的重視。影片從特芮絲在車窗裡的回憶開始,倒敘她與卡蘿在百貨公司內的相識、歷經了一切紛擾(包括特芮絲在火車上凝視窗外的哭泣、她們開車往西的旅程、卡蘿獨自飛回紐約切斷兩人來往、艾比對特芮絲情敵兼照護者的同車同行等)後、最後回到卡蘿在車窗裡瞥見特芮絲的身影,將故事首尾連接起來。

在雨中車窗內外的人物影像與心境轉折,成了這部片一個很令人難忘的印記。

當然影片最大的焦點還是在兩位女主角的演技上,魯妮瑪拉那場在火車上屈辱難過的哭戲、以及凱特布蘭琪那場放棄女兒監護權、對著前夫說出「我們不是醜惡的人」那場哽咽戲,精彩度實在難分軒輊。不過以角色討喜度與新鮮感來說,我個人覺得魯妮瑪拉可能是略勝一籌的。

但是這部影片雖然讓我有很大的敬意,也是一部非常有誠意的大師用心之作,可惜的是我個人並沒有太受這個故事感動,觀影過後的影片後座力也沒有很強大。為什麼會這樣呢?我想了半天,終於明白,對我來說,這部片的角色設計與主題說服力都並不是很夠的........

詳全文請連結:泰瑞莎的文字寓
http://cfsjhscfsjhs.pixnet.net/blog/post/445051499

此則回應
無圖示
回應
2F
我之前從沒想過這個問題
看到這個標題
本來心想
廢話,當然不成立啊
沒想到看完版主的分析
還真的是可以成立的耶
Therese 是男是女對Carol的處境根本沒影響啊

這個版主有意思
給她一個讚
無圖示
回應
3F
身為一個愛上這部神片的影癡,我固然覺得期中故事性不太算吸引人,不過早已熟悉故事脈絡(已看過原著)的我,進戲院欣賞反倒是將自己先甩開那些已知劇情的主線、然後進一步體會、探索陶導細膩而優美的畫面與影像結構。例如燈光、手的特寫、主角兩人的眼神交流、甚至是鏡頭的轉換時機...能捕捉這些影像的美好,對我來說真的比劇情還更有收穫:)
無圖示
回應
4F
樓上的都在自言自語 哈哈哈~~
無圖示
回應
5F
如果特芮絲是男性,這個故事當然不會成立。

因為若換成男女之間的類出軌戀情,就會是好萊塢公式般地天雷勾動地火,化學作用急飆,不需彼此掩藏,彼此壓抑,彼此那麼多的試探。也不需要閃避外界的監控眼光,戲中提到的「道德條款」在監護權爭議上也不會這麼致命。

然而因為是女女,所以上述那些「不需要」都成了「需要」,需要隱藏,需要幽微,需要拐彎抹角,需要眼神的溝通...而那正是兩位女主角因女女戀情的幽微而能夠發揮得內斂、精準、情感火候淋漓盡致的地方。

特芮絲是男是女,對故事的影響當然不一樣。
無圖示
回應
6F
阿我倒是很想看到一部是電影,
故事說來就是一個紐約上層社會中年體面巨賈:約翰,與一個自食其力的在車站搬運雜工:羅勃,兩人之間的戀情,
如果電影的片名取為: 羅勃,應該也是很轟動的啦。
無圖示
回應
7F
能成立?

只要完全不曉得
同性戀者曾在美國二十世紀初是被視為神經病犯罪者性變態,不曉得有多少同性戀者被強迫腦葉白質切除,非人道化學閹割,經過電擊或厭惡療法整死,沒死的流行自殺自殘.
只要不曉得四十多年前,同性戀需要給神治療,需要給精神病院醫救.
樓主不知半世紀前,同性戀間的戀情有童話般好結局電影,差不多天方夜譚.
特芮絲豈止是男性也可以成立故事,照樓主的講法,連未成年,老頭子,非男非女也可以成立啊!

講好聽是提問換成年輕男人能不能成立故事,
分明只看圖片,不看劇情就拐彎抹角講女同性戀者的情節在劇本中跟脫褲子放屁有得比.
無圖示
回應
8F
當然Therese如果是個年輕男性這個故事依然能成立,只是會變成女大男小(妨礙家庭)不倫戀。不會有這種跨時代的意義更無法反映五零年代同性戀面臨的處境。我想你可能忽略其中一段卡羅為了得到小孩的共同監護權不得被迫看心理醫生並承認自己性向偏差需要矯正。以第二次世界大戰為背景的電影Imitation Game也點出英國傑出數學家因為同性戀罪名遭到化學閹割。當然導演無意在控訴體制方面做文章,反而是著墨於一位年輕女性泰瑞斯第一次面對同性愛情內心的迷惘掙扎。也側寫辦理離婚手續的卡羅在保守的社會下壓抑暗潮洶湧的愛意並得同時證明自己是個稱職母親只因想得到小孩的監護權。全片意在用16mm 膠片營造復古美感並且闡述兩位女性純粹的愛情。我覺得很感動,反覆看了三次。
無圖示
回應
9F
其實看電影不用想太多,導演有用心拍就好。
無圖示
回應
10F
當然不成立了啊

這部片就是在講女女戀情 為甚麼要假設特芮絲是男性阿 難不成我們看完鐵達尼號後也要來假設Jack如果是女生或Rose如果是男生 劇情是否成立嗎

樓主看來是有點搞錯方向了
無圖示
回應
11F
當然不成立啊
這個故事的重點就是在女女戀
兩女之間的情愫是天性使然的吸引力
以至於兩人心靈的結合很快就搭上線了
雖然導演用了許多意象的片段來轉述兩人的心境與情緒的轉換
以至於整個故事步調很緩慢
也偏沉悶
如果可以多幾個篇幅,例如那個年代對同志的不友善
或是上流社會與文青少女不同階級造成的緊張關係
這本來就是這個故事的設定背景
但卻沒有這樣的篇幅
倒是用了許多篇幅在卡蘿與丈夫的關係
及孩子的扶養權
以至於感動力沒辦法像丹麥女孩或Imitation Game
那種背棄整個時代,卻要勇敢做自己的堅強與動容
當然片中也有讓人動容的地方
可惜篇幅太少
如果能讓故事走到就算被全世界拋棄,我也要愛妳
那也就不會讓有些人以為特芮絲換成男性也會成立了
(共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