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金錢的氣味
無圖示
回應
1F
--這是電影故事,內含重要劇情,請慎入--

在電影院看到預告時就感覺此片雖大牌雲集但頗難咀嚼,那些令人頭腦打結的金融專有名詞和一大票相關人物對我而言太難吸收消化了,就跟物理科技領域的影片一樣,都讓我很傷腦筋啊。果然,看完電影後就是似懂非懂(不懂的居多),花了些時間找資料來釐清與整合。不過,這些難懂領域的影片中一定有要闡述的道理,這道理也一定與人性有關,對我而言,我們真正需要理解的是這個部分。

銀行剛開始成立時,主要功能就是存錢、借貸,尚無其他複雜的金錢交易活動;因此,初期時的銀行本身獲利不多,民眾存在銀行的錢其所得利息也很少,金融業算是一個挺清閒的行業。後來,熟知金融體系的專家翻轉了銀行的功能,銀行業務隨之蓬勃,利潤也相對提升;再加上美國政府放寬金融限制,讓銀行可以拿客戶的錢去做其他投資,於是,一場複雜盛大的金融遊戲於焉而生,從政府官員、銀行經理顧問、業務員、投資客……形成多元的金融網絡,共享甜美成果。

本劇取材自麥可‧路易斯 Michael Lewis於2010出版的商業書籍《大賣空:預見史上最大金融浩劫之投資英雄傳The Big Short: Inside the Doomsday Machine》。

影片中最早嗅出政府與金融體系為獲利而秘而不宣次級房貸背後危機的是「聖荷西基金」經理人麥可‧貝瑞Michael Burry(克里斯汀‧貝爾 Christian Bale),他觀察過多筆交易數據後大膽預測幾年後房市會崩盤,於是找了保險公司為他量身訂做了CDS(信用違約交換Credit default swap)保單,並且向多家公司買了高達13億的保險,這等於在和政府與整個金融體系對抗(簡而言之,這份保單要真的等到房貸金融體系崩毀才能夠兌換他的保險金額)。因此,拿著客戶的錢做這項投資交易的麥可,同時要承擔巨大的風險與壓力。

由麥可帶出這條另類的投資主線後,同時又出現兩組對此投資有特殊敏銳度的團隊,一隊是由華爾街銀行家賈德‧佛奈特Jared Vennett(雷恩‧葛斯林 Ryan Gosling)引介入門投資的基金經理人馬克‧鮑恩Mark Baum(史提夫‧卡爾 Steve Carell)四人小組、另一隊是在車庫搞投資而獲利的查理‧蓋勒Charlie Geller(John Magaro)與傑米‧希普利Jamie Shipley(芬恩‧維特羅克 Finn Wittrock)。

兩個年輕人查理與傑米除了本身對於基金投資頗具經驗外,其次是有退休銀行家班‧里克特Ben Rickert(布萊德‧彼特 Brad Pitt)的評估、協助與帶領才能購買大筆CDS,觀眾則跟隨他們去了解這場金融危機的焦點。

由馬克‧鮑恩為首的小組從多方面謹慎考核CDS此項投資的可行性,於是小組成員去拜訪保險業務員、房仲業、脫衣舞孃、租賃房屋的居民,參加大型金融會議以及與銀行重量級人員晤談,觀眾從這些查證的歷程中也會漸漸了解為何次級房貸會帶來這麼大的金融風暴,其主要原因就是驚人的獲利讓政府、國會、金融機構都趨之若鶩形成了共犯結構,於是信用評等機制和借貸資格都形同虛設,讓體制不健全的投資方式橫行無阻,讓許多可能會還不出貸款利息的民眾盡情借貸與買房,一天,當廣大民眾還不出貸款時,問題就爆發了......

※文章完整版,請連結艾蜜李的部落格
http://emilee2216.pixnet.net/blog/post/3172787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