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絕地救援》恰如片名
無圖示
回應
1F
「我從沒注意過火星上安靜得如此詭異。沒有太空衣,沒有維生裝備運轉的聲音。連自己的心跳都聽得一清二楚??。」——《火星任務

史考特曾說:「Waltmey 身處在無法想像的壓力與孤獨中,本片的重點就是要看他如何反應。」這個想法確實抓準此類劇本應有的表現要點。Waltmey 的台詞、表情、一舉一動乃至所思所想,是故事最吸睛之處。觀眾對故事的情感百分之百建立在 Waltmey 個人的全部;角色型塑的成敗將決定故事的成敗。

電影中的 Waltmey 對事件的反應似乎沒有那樣勵志好笑。與原作相比,電影主人翁缺少更鮮明的性格、更獨特的對白、更放肆的幽默。書中許多特色笑點和 Waltmey 的中心思想皆未釋放在腳本中。礙於篇幅,電影也減去大量原作那「動手玩創意」的自救精華過程。未做足以上兩項要素,幾乎等於剷除作者威爾筆下最吸引人的部份。除了角色型塑缺氧、詼諧氛圍不夠到位,我在德魯.戈達德(Drew Goddard)的劇本編製中並未看見有力的切入點,或是稍微深刻的場景內容;在史考特的畫面節奏裡亦找不到顯著的影像優勢,足以堪比那份僅有文字敘述的電子書(反倒是小說還用上許多文字剪接技巧,達到顯著的喜劇效果)。與其說觀眾在《絕地救援》中窺見人類求生意志的可貴,不如說我們心甘情願地買了一場電影公司提供給 NASA 的廣告時間。我和這部翻拍電影之間的情感,對接失敗??


(閱讀完整全文:http://feilingnote.com/the-martian-ridley-scott/)

此則回應
無圖示
回應
2F
*勘誤:正確名稱應為「Mark Watney」
(共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