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亞果出任務》花從沙漠星艦的殘骸長出
無圖示
回應
1F
美國男星班艾佛列克執導的第三部劇情長片,改編自 1979 年的伊朗人質危機,榮獲當屆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改編劇本及最佳剪輯獎。

總有一種預想,就是自己大概此生都不可能完全體會中東複雜的世界。不論多劇烈的衝突、多嚴重的抗爭,承認對我來說那一切皆有些太渺遠,僅限頭腦認知,難有幾分感同深受。好在,120 年前地球的彼端出現了電影這玩意。透過這偉大發明,我得以延伸眼耳口鼻等感官,有機會接收來自陌生次元的事物、意念與情感。感謝華納找來班艾佛柴列克執導本片,讓我能從透過大螢幕,不負責任地去感知一絲中東歷史的水深火熱。

小班的表現無疑是眾生檢視本片的重點之一。很顯然,他的執導功力搏得各界普遍好評,令許多影迷眼睛瞪得發亮。本片編劇克里斯泰利歐和小班同為編導班的新兵,《亞果出任務》是他第二部編劇作品。以新人同出乒的角度而言,《亞》絕對屬於上乘之作:小班對電影呼吸節奏的掌握十分聰明,整合調度極為流暢,以此般製作視野詮釋泰利歐扎實的劇本,堪為一齣值得入口的政治驚悚商業片。

電影成功將觀眾推入一個屏氣凝神的狀態,彷彿一個不小心的呼氣就會打壞大局。要讓觀眾長時間維持這種窒息感,談何容易。緩走在這條命懸一線的崖邊上,只要一場戲、一個畫面、一句對白甚至一段配樂不慎打滑,觀眾就出戲了,直接宣告先前堆累的情緒陣亡。觀賞《亞》最令人激賞的,便是這條讓觀眾與故事緊緊「相依為命」的線頭,在這個彼此全心投入的時間空間裡,完成可信度、參與度、刺激度同步到位的電影任務。

雖然他在本片的演技被普遍評為尚可,個人依然蠻喜歡小班的演出。他那看似平板的表現,應該是編導試圖抑制電影不做高調評論的結果(我們可以明顯感受,電影一直努力想平衡中立、客觀的實事質感)。與其說我喜歡小班的演技,不如說我喜歡他詮釋東尼曼德滋這位狠角色在整個事件中所懷的態度和立場,非常內收、溫和卻堅定無比,一如真實的曼德滋。小班花了很多時間研究、學習曼德滋的思考模式、說話方式等,整部電影的走向更像是在對曼德滋個人致意。

然而,缺點仍是有的,只是不那麼嚴重罷了:本片實在經不起一看再看的試驗,就如仙女棒只能燦爛一次。當電影看到第二回時,那種淋漓盡致、行到深處的緊張刺激感已完全燒盡,和初次見面時的心理感受相比,差距甚大。這是我之所以認為電影火侯還不足以摘下金獎的原因。氣氛再怎麼也是件外衣,人性深處的赤裸樣貌才是觀者最大的渴求。編導對於角色心境刻畫的層次,尚差那麼一截。

「我們做出正確的決定全然是因為走運,而不是因為瞭解什麼事。」十分喜歡幕後製作中收錄的人質訪談,這句話將《亞》和其他英雄主義電影區隔開來,非常寫實地表述生命誠然無助,並且人非萬能的真實。

總之,《亞果出任務》實是一支極度用心的作品,每個環節都細膩可看,觀眾好像親身走過人質危機的衝突現場;更絕的是它意外給我一股不小的動力,能在觀影完畢後主動去查找中東世界和伊斯蘭史料。電影能夠讓人產生這樣的回饋,已足夠厲害。至於標題,純是因為喜歡它在電影中的意象,它是假劇本《亞果》的最後一句台詞,我私自希望它能拍成真正的電影。


菲林筆記:http://movie.wdreamon.com/argo/

此則回應
無圖示
回應
2F
男主腳再過幾年就快要五十歲了,而且已經滄老很多又變蠻醜了,這幾年有很多新一代年青帥哥出來取代他了,所以不要再叫他小班,要叫他老班了啦.
(共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