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失意的「三姐妹」與失智的愛麗絲
無圖示
回應
1F
新竹觀眾托茱莉安摩爾得到奧斯卡影后的福,新竹威秀在頒獎典禮後上映了『我想念我自己』,我也才有機會到戲院欣賞這部影片。這部片雖然目前網路上已經可以自力救濟看到,但是畫質不佳、對白翻譯出錯,很不建議大家在網路上欣賞本片。


大家都知道本片是根據哈佛大學神經科學博士麗莎潔諾娃(Lisa Genova)的同名小說所改編,故事敘述一位享譽國際的哥倫比亞大學語言學教授愛麗絲霍肯(茱莉安摩爾Julianne Moore飾)在五十歲時被診斷出罹患了早發性的阿茲海默症,從此她從家庭事業均美滿無比的生活中墮入心智逐漸退化的難堪人生。

影片從一開頭就直接切入重點,完全以愛麗絲的觀點來細膩描繪一位阿茲海默患者在逐漸確診的過程中所需承受的心理壓力、發現自己遺傳性的基因會遺害子女的內疚、以及隨著症狀逐漸惡化所需面對的內心恐懼與連結社會功能失調的悲哀。相信可以讓觀眾增加許多對阿茲海默症的認識與對患者的同理心。

另外影片也對她的家人(先生與三個子女)面對這樣的情況所呈現出的反應有些許著墨。愛麗絲的先生約翰(亞歷飽德溫Alec Baldwin飾)也是哥倫比亞大學教授,她的大女兒畢業於法學院、兒子就讀醫學院,這三位人生一向得意的家人,在她發病之後雖然仍舊義務性地支持照顧她,但沒有度過難堪人生的他們終究無法從心底去接受愛麗絲的變化,他們的愛也很難跨越這個鴻溝(高學歷正常人vs.心智退化的病人),無法支撐他們繼續照顧愛麗絲、或為愛麗絲改變自己的人生規劃。

最後愛麗絲的依靠,反而是她那在高中畢業後就在演藝事業中打滾、成就不高、在家中一向被輕視的小女兒莉蒂亞(克莉絲汀史都華Kristen Stewart飾)。也許只有經過生活困境的莉蒂亞,才能了解母親的感覺,也才能以「愛」來承擔所有重擔。

原本我以為這個小說是一個真實的故事,後來查資料才知道這是一個虛構的故事。作者以高學歷的語言學家作為主角,來凸顯阿茲海默症患者發病初期時的語言字詞障礙,的確更加引發了讀者觀眾的同情心與唏噓感。

不過我想家中有失智症老人的觀眾應該都會同意,影片中對阿茲海默症患者的病症嚴重度、以及對生活造成的不便與喪失自理尊嚴的難堪描述,都只能算是輕描淡寫。而要照顧一位阿茲海默病患所需付出的心力,也絕對不是像片中所呈現出的那樣輕鬆。

我沒有看過原著,所以不知道影片與原著中的描寫是否一致。如果影片是為了讓女主角茱莉安摩爾呈現阿茲海默患者不卑不亢的姿態、同時避免太過寫實刺激觀眾心理,而選擇這樣比較美化殘酷事實的處理,我想是可以被理解的。

所以,我個人在觀影過程中還是數度落淚,一來是聯想起自己罹幻輕微失智症的父親,二來是為了莉蒂亞的體貼與付出。其實失智症的患者,就像劇中所演出的,常常第二天就忘了前一天的種種喜怒哀樂,所以他們所受的苦、所呈現出的難堪,在他們自己的心裡並沒有留下痕跡,只是我們旁觀的家人心態上比較捨不得、也比較需要適應,真正的難關,還是在家人身上。這是這部片所含蓄提出的重點,我個人非常認同。

關於這部片女主角女配角的演技、導演罹患漸凍症、以及病患關懷議題等等的相關影評已經非常多,我就不多說了

最後,我想談談在片中出現的契訶夫舞台劇『三姐妹』。我個人覺得編劇讓小女兒莉蒂亞在片中演出這幕劇中劇是很有意義的。...........

詳全文請連結:泰瑞莎的文字寓
http://cfsjhscfsjhs.pixnet.net/blog/post/412524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