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白日夢冒險王觀後感
無圖示
回應
1F
【Secret Life vs Work Life】

電影的片名是 The ”Secret life” of Walter Mitty, Walter 在公司外的探險就是「私人生活」,進了公司又變成不苟言笑的「職場生活」。其實兩者不能相差太多,很難沒有相互影響。要做出改變的第一步是關心別人,第二步是改變自己。

Walter 很渴望跟別人聊天,但是不敢找人講話。他像永遠在天空徘徊的一台飛機,卻沒有勇氣降落在任何一座停機坪。在 Facebook COO:Sheryl Sandberg 的”Lean In”這本書中,提到自己在 Google 服務時,每週跟老闆 Omid 一對一開會,總是一進會議室,就按照議程直接討論或報告第一件事情,她認為這是專業和效率的表現。後來老闆請同事代為轉達,希望她在切入正題前試著寒暄問候,畢竟那個場合沒有其他人。我在跟客人電話會議時,對方很習慣先問一句: How are you?這讓我想起剛進社會的前幾年,上班時都是板著臉孔,走路又急又快,找某位同事請教問題或確認進度後,就立刻返回位子繼續做事。自己跟 Sandberg 的想法很類似,我沒有閒工夫多聊,更覺得成天在別人位子旁談天說地的同事很混。然而大多數人並非屬於獨立作業,難免需要別人幫忙。所以第一要學做事,其次就要學做人。禮數周到我學不來,至少能學著說一兩句問候或關心的話,像是電影裡的: “How’s your weekend?” 就很適合當作在茶水間碰到同事的開場白,也是建立彼此關係的起始開關。另外,用餐時刻同樣是瞭解別人的好機會,也許你會發現和某人有相同的嗜好或興趣。別忘了叮嚀自己作一位有耐心的傾聽者,更要適度拿捏說話的時機和長度,你不希望被誤認光有一張嘴,都靠拉關係,可是沒有專業能力。只要你繼續待在職場,「做人和做事的比重」這門課程就沒有結束的一天。

對別人要多點關懷,同時要改變自己,學習卸下保護色,分享想法。就像 Sandberg說的:“I think we benefit from expressing our truth, talking about personal situations, and acknowledging that that professional decisions are often emotionally driven.” 這樣你不會鬧人格分裂,週一到五是個面無表情的機器人,週末才變回血肉之軀。另外,在你遭遇健康、家庭或其他方面的問題時,別人比較容易諒解,像是忍著失戀或喪事的哀傷在主持會議,或者必須請幾天假處理事情。再來也容易拉近你和別人之間的距離,人都有七情六慾,會受心情起伏影響,不是說身為上司就是最堅強和冷靜的那一位,適時的真情流露會讓屬下知道你的壓力和難處,不一定會帶來負面效果。

更多感想請看:
http://ryanhuang13.pixnet.net/blog/post/345759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