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聞天祥影評 -- 決戰終點線
無圖示
回應
1F
聞天祥影評 -- 決戰終點線

http://movie.kingnet.com.tw/movie_critic/index.html?r=6437&c=BA0001

進電影院前,觀眾總會有「預期心理」。雖然我是那種什麼電影都看的雜食性動物,但老實說,《決戰終點線》(Rush)從片名到海報都不是率先吸引我的焦點。然而當主創名單迸出導演朗霍華(Ron Howard)和編劇彼得摩根(Peter Morgan)這兩個名字,卻改變了我的期待。

話說朗霍華在得到奧斯卡最佳影片、導演的《美麗境界》(A Beautiful Mind,2001)後,幾部作品都有點雷聲大雨點小,直到碰上彼得摩根,合作《請問總統先生》(Frost/ Nixon,2009),為他的導演生涯開了另一扇窗,找回了精緻的時代細節與強大的戲劇張力。彼得摩根擅長取材真實事件與人物,刻畫名人尤其拿手,在《請問總統先生》之前,《最後的蘇格蘭王》(The Last King of Scotland,2006)《黛妃與女皇》(The Queen,2006)就已經讓他聲名大噪,可以想見改編七0年代競爭激烈的F1賽車手尼基勞達(Niki Lauda)和詹姆斯亨特(James Hunt)的瑜亮之爭,對他並非難事。

就像賽車的速度感一樣,朗霍華與彼得摩根沒多花任何篇幅,迅速就讓兩名主角的對立性,清楚展現在銀幕上;否則等他們戴上頭盔,只剩車身足以辨識差別,就沒內心戲好唱了。兩名選角相當適切,以《雷神索爾》(Thor,2011)迅速竄紅的克里斯漢斯沃(Chris Hemsworth)飾演英國車手詹姆斯亨特,從性感身材到湛藍的眼眸都沒被浪費,該演戲的時候也不至於笨拙。但飾演奧地利車手尼基勞達的丹尼爾布爾(Daniel Bruhl)更讓人驚奇,雖然讓他走紅歐洲的《再見列寧》(Goodbye, Lenin!,2003)已是十年前的作品,但他向來都是英俊小生的模樣,但在本片不但要詮釋一個其貌不揚、個性拘謹,甚至經歷重大傷殘、面目全非的人,還模仿主人翁無論德文或英文都腔調濃厚的奧地利口音,成功以演技和「萬人迷」分庭抗禮。

這其實是一部和美國幾乎沒有任何關係的作品(除了英國車手特地跑去紐約與名模妻子談判婚變),卻又急需好萊塢的技術實現。幸好朗霍華與彼得摩根沒有讓它變成一部因應美國市場而全數以英語發音的電影,否則就減弱片中所有來自文化與生活的對立設計。但精巧的技術,從各種角度匪夷所思的大特寫到凌厲快速的剪接,輔以考究的時代重建、造型設計,再加上煽情的配樂,《決戰終點線》的聲色之娛,確實不虞匱乏。除了朗霍華嫻熟的調度能力外,彼得摩根的編劇手法,無論敘事觀點或結構,都不讓影片成為流水帳,成功引領觀眾在賽車紀錄外,輪流被這兩個南轅北轍的男人所吸引,進而帶出看似對立其實也惺惺相惜的人生觀,為成功和傳奇寫下並非單一的定律,甚至成為一部「男性羅曼史」。

我不確定他們真實裡是否愛車多過女人,但至少電影給人的感覺如此。因此當尼基勞達在關鍵時刻選擇退賽,導演以閃回畫面表示他終於選擇「幸福」(婚姻家庭)而非「勝利」(冠軍積分),對我而言,還是有些欲蓋彌彰。在浪漫的主調下,恐懼或遲疑還是會被藏到英雄桂冠與戰袍後面的。

此則回應
無圖示
回應
2F
本片是 賽車電影的最新經典之作
(共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