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聞天祥影評--女巫獵人
無圖示
回應
1F
聞天祥影評--女巫獵人
女巫獵人
http://movie.kingnet.com.tw/movie_critic/index.html?r=6378&c=BA0001


《女巫獵人》是格林童話「糖果屋」(又名:韓賽爾與葛麗特)的延伸版、成人版。眾所皆知的部分,是兩兄妹被父親遺棄在森林裡,迷路的他們來到女巫的糖果屋,葛麗特成了奴隸,韓賽則被打算養肥來吃,後來兩兄妹用計殺了女巫。童話本身就很殘忍:父母為何拋棄子女?小孩為了生存反過頭來殺戮?但這些正好提供了《女巫獵人》發揮的空間。

大難不死的韓賽爾與葛麗特,在電影並未回到老家,因為父母都不見了。這個懸念正好作為影片後來替原著的狠心父母「漂白」的伏筆,甚至成為加強內在主題的副線力量。情節主線則擺在殺了女巫後的韓賽爾與葛麗特長大,靠著他們的經歷順勢成為女巫獵人。確實很符合現今這個重視形象並藉此行銷的時代。

然而他們這次的任務顯然比較困難。因為在到達雇用他們的小鎮之前,至少已有11個孩子被抓,而警長正要處死一名美艷少婦。阻止行刑的兩兄妹,藉此帶出他們辨識真假女巫的方式,也和警長所代表的勢力結下樑子。在迅速展現他們的捉巫能力後,自然是挫敗、危機、再起與解決的公式連鎖反應。

《女巫獵人》片長九十分鐘不到,扣掉連場打鬥,真正的戲劇情節其實很短。但它又要安排陣營的內訌勃谿(警長與兩兄妹)、有點養眼的愛情(畢竟主角不再是愛吃糖果的小孩)、崇拜英雄的粉絲兼跟班(這年頭連蝙蝠俠都要有接班人)、以及揭曉父母當年所作所為的謎底……,並在正邪不兩立的信條外,強調女巫也有好壞、人類有時比怪物還不可信等等常見於近期奇幻電影的主題。不過都是蜻蜓點水,未見深入。充分反映出好萊塢此類電影的常見特徵:一個有趣的點子被執行了,但僅成就感官轟炸,而犧牲角色與原型的潛力。

為了感官刺激,女巫飛行的意義就只是活動的鏢靶,讓她們撞樹、要不直接擊落,才是存在的理由。幫女巫傳話的人,自然也得以肝腦塗地、肚破腸流的爆炸方式退場。最邪惡的女巫即使擁有強大法力,一遇到主角,沒幾分鐘就立刻轉換為近身肉搏,並以非常老派的短刃刺腹作為她的必殺技。說穿了,目的只是要讓觀眾感受那股特寫和3D放大的肉身折磨。反正主角再怎麼身受重創,總會遇到魔法或聖水等比整型醫術更便捷的方式立即復原,然後再準備迎接下一場打鬥。暴力與快感,終成掩蓋主題的真正重點。

《女巫獵人》的導演是來自挪威的湯米維爾柯拉(Tommy Wirkola),第一屆金馬奇幻影展曾引介過他前部作品《下雪總比流血好》(Dead Snow,2009),一部放膽惡搞的納粹活屍片,後來更名為《死雪禁地》在台灣做過商業發行。看過他的前作,不太意外他對人體爆漿與疼痛指數的興致勃勃,可惜的是他原本顛覆、搞怪的創意,有部分被好萊塢給收服了(除了韓賽爾因為小時候吃太多糖果得了糖尿病)。

「糖果屋」確實是個很有發展性的童話。你可以在韓國導演林弼成的《驚駭糖果屋》(2007)看到另一種虐童與報復的轉換;法國導演歐容(Francois Ozon)的《挑逗性謀殺》(Les amants criminels,1999)則走得更遠,為成人版的情慾空間,提供了更多想像力與可能性。

此則回應
無圖示
回應
2F
樓上兩位米米,你們應該很空虛吧?
找些事來填補空虛的心
養寵物 看書 看電影 都不錯
(共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