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蘊藏在「臺灣好萊塢」的雋永愛情
無圖示
回應
1F
詳細圖文版:http://www.wretch.cc/blog/holinche/11738131

在《阿嬤的夢中情人》還沒上映前,就已經在影城的小海報區拿過這部電影的宣傳小酷卡數張,也看過網路上的電影小預告,必須老實說剛開始看到它的片名、演員卡司與電影簡介,並沒有產生想進戲院一窺究竟的動力與興趣。不管是「阿嬤的夢中情人」這個中文片名或是「Forever Love」的英文片名,很容易讓人誤解它是不是一部阿嬤版的《麥迪遜之橋》或《英倫情人》等浪漫愛情片,但對照劇情簡介或預告卻好像完全不是這麼一回事。但若是從電影簡介或預告想間接了解這部電影描述什麼,會發現有很大的篇幅是在講述臺灣早期臺語電影的榮景與內容情節的光怪陸離,然後穿插著男女主角不少趣味情節的愛情故事,刻板印象覺得這部電影內容好雜亂。至於電影卡司,酷酷哥藍正龍、搭配過去常以女丑自居的安心亞擔任男女主角,組合雖尚有不少話題性,但不免會去質疑他們在電影中,男的是否依舊在擺酷,而女的也依舊在扮醜搞笑?總之,《阿嬤的夢中情人》始終不是我近幾次前往戲院觀看的首選。

然而,隨著網路上相關它的影評與口碑越來越多,電影公司近期甚至還打出「不落淚、不笑!保證退費!!」的大膽催票手法,在在引發了我對於它的深厚的好奇心與興趣,想看看自己所認定這麼一部「愛情喜劇」與向早期臺語電影致敬的電影,到底有什麼魅力與魔力可以讓人又哭又笑、還引發不少知名影評願意寫文推薦與讚許。

沒想到進到戲院親身去觀賞之後,才發現它原來要傳達的意念與情感真的非常多元、深厚與感人......。《阿嬤的夢中情人》的主要時代與背景,其實是〝六年級生〞以後世代族群完全沒有機會接觸到的臺語片黃金歲月,導演和編劇花了相當大的功夫與精神,那個年代的特色、民風、街景與人文樣貌都描述得相對引人入勝,讓不少沒機會見識的中青代有機會體驗,更讓許多曾經親身經歷的老年們能有機會再次回味。從現代的角度與思維,真的挺難想像戒嚴相對資訊封閉與民智未開的那段時期,臺語片竟然有機會創造出一時榮景,主要的拍片地點北投,甚至還有了「台灣好萊塢」的稱號,影片產量之大、類別與題材之多,更是讓人覺得好像是天方夜譚一般,反觀起現在的臺灣電影產業,總不免有種不勝唏噓的莫名感觸。

若以現代的角度去看那時代的電影產業,定會覺得《阿嬤的夢中情人》片中所描述電影公司老闆、導演、編劇、美工與演員未免也太粗枝濫造、超級不專業,許許多多電影根本只有在賣臉蛋、內容題材胡亂編湊與抄襲。的確,那正是那個時代非常明顯的「特色」風格,也是影片產量之大、拍片速度之快,勢必會造成的影響,《阿嬤的夢中情人》導演與編劇選擇非常寫實地呈現的這種光怪陸離的「特色」,唯利是圖的電影公司老闆、一句臺語都不會說、只賣臉蛋就紅遍大街小巷的男演員、為了生活必須短期同時撰寫多部劇本、不小心還讓不同劇本臺詞相互混淆的誇張編劇、曾抱有拍好每部電影的夢想、卻因現實壓迫而成天昏睡買醉的名導演、為了追星而北上想當演員的鄉下眷村少女……,每一個看似平凡、事實上卻個性鮮明、各具特色的小人物們,是那個時代的絕佳縮影,也許觀影者會看輕、取笑、厭惡、甚至不齒他們,然而若仔細想想,這些人物其實迄今不也以各種風貌存在於各行各業之中;此外當年臺語片那些題材胡亂想像、抄襲時事或外國影集、產品置入性行銷……等諸多光怪陸離的現象,其實好像也仍在臺灣部分電視、電影圈中不斷循環著,不是嗎?雖然,《阿嬤的夢中情人》未必是在〝借古諷今〞,但卻不禁讓人有著如此的感嘆與聯想。

《阿嬤的夢中情人》中男女主角的愛情橋段,著實整部電影另外一個重點、也是讓許多觀賞者最後之所以會淚崩的最大原因。但實際上整部影片有四分之三男女主角的感情戲的起伏都是保持在平凡簡單、戲謔趣味、甚至偶爾一些灑狗血的小橋段中進行,直到整部電影即將尾聲之前,諸多情節逐一串起、真相大白之際,才發現原來那之前的「四分之三」,是在醞釀與累積許多感動的小小能量,在最後的「四分之一」時,搭配代表全片精神的一首「思慕的人」音樂與回顧畫面,一次好好挑戰觀賞者的淚腺與內心情感。即使許多人在觀影之前,明明都知道會是個「Happy Ending」,但還是不免被導演、編劇的刻意劇情鋪陳、感人能量直搗心底的歌聲、片中飾演男女主角老青兩代演員的精彩演出,弄得感動的酥麻感直衝腦際、甚至淚水潰堤。雖然,《阿嬤的夢中情人》男女主角的感情並沒有如國內外許多純愛題材電影那般極盡深刻的愛恨與生離死別,情節表現與陳述都相對簡單與平凡,但也因此顯得極度不簡單與平凡,其中類似《昨日的記憶》某段故事的相似情節,更是能引發許多人的感動與共鳴,從而思考著「愛情」的真實的意義與其力量的偉大。

《阿嬤的夢中情人》中嚴格地說並沒有〝賣臉蛋〞就大吸票房的演員,但幾位主要演員的表現都有讓人挺驚喜與讚嘆之處。真正見識、甚至經歷臺語片榮景、甚至可能實際參與演出的脫線、廖峻、澎澎、龍劭華、沈海蓉等人,雖然戲分都並不算多,但她們片中所表達出的角色特質、人物張力、內心情感的深厚功力,讓人很難不去注意、甚至深深佩服;男主角藍正龍雖然主要都是在電視圈中發展,但近些年陸續也演出了不少部國片,其中也不乏賣座強片,不過個人對於他的印象始終都是停留在那種酷酷、壓抑與不易讓人想親近的痞子樣貌與特色,在《阿嬤的夢中情人》中,其實那些印象與感覺依舊還是存在,那大概他本就是飾演一位有志難伸、有導演夢想卻又必須向現實低頭的多產編劇有關,不過片中卻不時安排一些漫畫般的感情趣味橋段、天馬行空的電影題材幻想,呈現他鮮少呈現的可愛、爆笑、甚至悶騷的難得樣貌,蠻讓人感到驚喜。對於女主角安心亞的印象,其實都是在「全民大悶鍋」的女丑表現,即使後來她也開始發行專輯、嘗試挑戰偶像劇、演出過國片《西門町》,但始終還是覺得她表演過於綜藝化,很適合演出爆笑短劇,但要演電影可能還是需要時間淬鍊。在《阿嬤的夢中情人》中,仍舊安排了安心亞不少扮醜與誇張搞笑的橋段,甚至還剪了不少畫面當作電影預告片。但除了這些極盡辦醜的劇情片段外,其實安心亞在片中嶄露出一位鄉下追星眷村女孩的純真、直接、堅強、溫柔、悲情、為愛忍耐的多種風貌,尤其片中她為了與男友的共同夢想努力攢錢,擔任歌女時所演唱「思慕的人」的畫面,讓人對於她的演技與歌聲大大地改觀,發現其實她也是能夠一些感情內斂或情感濃郁的戲份,表現得頗為稱職。天心與王柏傑兩人在《阿嬤的夢中情人》的演出,雖然都能恰如其份地將角色的風格特點詮釋到味,讓觀賞者對於他們頗為厭惡或不屑,但不知是否也是受限於戲份不多、角色亦沒有過多的發展情結,而沒有其它讓人驚艷的演出。新生代演員李亦捷在《阿嬤的夢中情人》中雖然是個串起故事的重要角色,但戲份實際上並不多,且不知是否因為她近期擔任外景節目主持之故,演出時略顯過於〝用力〞與誇張,反而沒有過去演出《當愛來的時候》或《變羊記》時,讓人注目或驚喜的好表現。

《阿嬤的夢中情人》的題材與風格是目前國片並不常見的,縱使它並沒有磅礡的氣勢、酷炫的特效、壯闊的畫面,題材也只是呈現當年「臺灣好萊塢」小人物們的點滴故事與平凡愛情,但其中所想傳達的意念與情感真的是非常多元、深厚與感人,可能是對於臺語片榮景時代的追憶與緬懷、可能是對於男女主角為彼此無悔付出的雋永深情的感動、可能是對於劇中人物們追夢與築夢的毅力而有所感、可能是對於當年電影編劇們的題材的創意天馬行空、光怪陸離覺得佩服或鄙夷……,從不同的觀點與角度去切入,都會發現到不同的驚喜、體悟與感動。誠心建議尚未觀賞過、甚至已經觀賞過而想要發掘片中更多意涵的朋友們,趁著電影還沒有下檔,趕緊進戲院去好好觀賞這麼一部難得的好電影。

此則回應
無圖示
回應
2F
請不要笑我們的執著? 〈阿嬤的夢中情人〉二三事(下)

莊佳穎Mar 15, 2013


〈阿嬤的夢中情人〉是一部意味深長的嚴肅喜劇。

?四方田犬彥 (March 5, 2013)


我試圖問自己,這部電影為何讓我如此揪心。第二次回到電影院,我和台灣觀眾在一片黑暗中一起安靜而專注地看著電影螢幕,一起感受這部電影所要梳理的多重敘事軸線。

當代畫面中的阿公劉奇生(龍劭華飾)從背後環抱著阿嬤蔣美月(沈海蓉飾)

「蔣美月,沒有電影了。」為圓導演夢、也為完成猝逝李導(脫線飾)未完成電影而誤簽了本票入獄的劉奇生,隔著會面室玻璃鐵窗,對著美月如此說道。

「導演沒有喊卡就不算!」而即使美月在另一頭如此回應,已經感受到台語電影將走向盡頭的奇生,卻頭也不回地,轉身離開。

「你導我就演!…你導我就演!…你導我就演!…你導我就演!…你導我就演!…」美月隔著玻璃鐵窗,望著奇生的背影,不斷喊著,「你導我就演」。

由安心亞主唱、洪一峰原唱的〈思慕的人〉重新編曲版,此刻在劇中人物美月的聲聲呼喚中,搭合著一幕又一幕流轉的畫面,輕巧地打開了我的心門。我可以感受到,當時和我一起坐在電影院裡的每個觀眾,聽著這首台灣人共同記憶裡的歌曲,看著台語電影的殞落與台語電影工作者無力回天的感慨,不是淌下眼淚,就是輕輕嘆息。

雙導演來回於過去和現在的美好筆觸,及穿梭在真實虛幻和似真非真的純熟手法,讓〈阿嬤的夢中情人〉這個發生在奇生和美月身上的愛情故事,成功隱喻了台灣社會和台語電影所共有的掙扎和無奈。

奇生和美月的愛情故事,成功隱喻了台灣社會和台語電影所共有的掙扎和無奈

電影人,不論是追求三谷幸喜在〈魔幻時刻〉(Magic Hour)裡所描繪的轉瞬即逝的絢爛,又或者是執迷於Michel Hazanavicius在〈大藝術家〉(The Artist)裡所勾勒的超越自我的榮耀,為我們構築了一個又一個在真實和虛構之間,令人驚嘆的電影作品。就是這樣一個能夠把全世界都裝進一張布幕裡的迷人藝術,召喚了一代又一代電影工作者全仆後繼、燃燒自我的熱情。

我的導演朋友葉天倫曾經跟我說起他對於這張神奇布幕的癡迷,是即使在台灣電影最困頓的時代裡,仍舊投入一切的義無反顧。天倫還說,那些在台語電影時代沒有任何特效輔助的陽春鏡頭前、對著怪獸大揮武士刀的演員身影,正是推動他在電影路上不斷前進的力量。

而台灣人,又何嘗不是在一次又一次歷史巨輪的翻轉中,帶著「即使被辜負,仍全力以赴」的文化性格,為自己的夢想義無反顧,只為成就自己心底最簡單、最卑微的片刻燦爛。所以我們看到,祖父祖母、父親母親歷經不同語言和文化的來去,依舊樂觀堅守生命崗位的樂天知命。我們更看到,2013年世界棒球經典賽第一輪台韓一戰中的台灣棒球隊,如同韓國媒體所形容的,即使在缺乏國家及企業支持、欠缺硬體設備及配套制度的惡劣環境裡,仍舊憑藉優異球技和拼搏精神,創造了「台灣奇蹟」。

〈阿嬤的夢中情人〉這部以喜劇形式直接面對台灣集體記憶和台語電影歷史的電影作品,在愛情故事的繽紛氛圍中,讓我有機會得以觀照我們自己和我們所來自的地方,這樣嚴肅的終極提問。

一種難以言喻的酸楚,一些在我心底很裡面的東西,被一點一滴牽引了出來。那或許是四方田犬彥教授所說的,在通俗劇電影(melodrama)觀賞經驗中,最容易被牽動的內在情緒,一種源自於潛意識的情感能量。但對我而言,那又或許是一種了悟,一個對於如同台語電影一般、在我「還沒有出生,就已經存在」的,台灣社會文化底蘊中那「即使被辜負,仍全力以赴」之溫暖性格的體悟。

http://www.thinkingtaiwan.com/public/articles/view/619
無圖示
回應
3F
公視藝文大道即將播出《阿嬤的夢中情人》電影特輯,請各位準時收看哦!

播出時間
3/24 14:00pm 公視HD
3/29 11:30pm 公視13

或請點選以下網址.有詳細報導喔.謝謝!

https://www.youtube.com/watch?feature=player_embedded&v=Vd8V39Vt4w4
(共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