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影評】《大尾鱸鰻》
無圖示
回應
1F
詳細圖文影評: http://ppt.cc/_Mbl

前言
終於見識到豬哥亮的電影啦!過去並沒有觀賞過《雞排英雄》或是豬哥亮主持的節目,無法想像他在電影裡究竟是怎樣的影,就因為這樣,進戲院,我抱持著一些期待。觀影時間在昨夜,是平日周四晚上九點二十,依然坐到第五排前全滿,非常訝異,究竟是豬哥亮魅力或是寒假學生放假人潮,不得而知,至少觀眾很捧場。另外,電影比我想像中好笑很多,畢竟本片賣弄著髒話諧音梗,這些難在預告片播映。

劇情大意
有兩個豬哥亮,後來有一個死了。女兒哭哭要報仇,另一人兒子也要報仇,就跟剩下那個,組了團,練了功,準備獵殺大魔王康康。(這樣會太簡潔有力嘛?)

關於粗話
本片玩弄大量的粗話、俚語、諧音,企圖營造出豬式笑料,從觀眾笑聲,相信大家很買這個帳。至於是否過於粗鄙、或是不入流,個人覺得這是一種文化表現,無分高低,就像是麻花捲大戰馬卡龍,食物只論好吃與否,無關時尚品格。同樣地,只因粗話就批判,過於狹隘,以《熊麻吉》與《大獨裁者流浪記》為例,一樣是葷梗滿滿,無分國籍,票房依舊亮眼。重要是觀眾能否發笑,是否感到娛樂,得到滿足。

本片缺乏劇情內涵
但是,除了粗話笑料,劇情並無出色表現。本片雖結合了豬哥亮出國深造背景以及《功夫》、《特攻聯盟》,但就只是笑料的附屬品,因為本片粗話重要,劇情其次。只重視粗話,使得劇情毫無邏輯,過於跳躍,橋段零碎,缺乏記憶點。看完電影,只記得剛剛笑好多,餘韻呢,像是青春,一去不復返。(有點感傷)其餘音樂與音效表現都算及格,運鏡某些也很別出心裁,看得出有資金有差。兩段漫畫式表現,也算出色,令人印象深刻。

關於演員
豬哥亮表現亮眼,其秀場多年經驗,加上精通粗話俚語,想必此角,台灣無人可取代。加上賣弄著、暗示著謝金燕的女兒梗,其誇張演技,配上思女情緒,有狂放有內斂,令人稱讚。郭彩潔也讓人驚豔,無論是髒話,或是發飆狠勁,的確越演越進步。反倒楊祐寧,此角過於浮誇,少了點真實,像是個丑角,可惜。另外三朵花、康康、阿西,其實篇幅都過少,難以發揮,就像是個過客。

國片與觀影
討論國片往往須格外小心,因為大家將會放大檢視。若說實話大肆批評,你就是愛洋屌;只說好話,你就是虛偽。其實認真與國外比較,絕大多數國片都是不及格的,畢竟資金環境有差。接著來討論,電影的娛樂性。究竟電影可否求論娛樂性忽略劇情性,這完全單看個人。有人,一年只觀影10部,只求爽度與娛樂性,並不過於在意內涵及議題性,對他而言,這是休閒、是放鬆。有的人,觀影數十部或是破百,在意點較多,電影對他或許不是單純娛樂,可能是藝術賞析、可能是文青表現、或是個業餘達人,固然要求較精準,不只計較娛樂性。總之,觀影的需求在於個人,無分好壞,人都是不同個體,勢必有著不同看法。

關於賀歲片
本片明顯乘著賀歲片浪潮,從《艋舺》、《雞排英雄》、《痞子英雄首部曲》、《陣頭》年年票房破億,過年檔期被視為國片重要廝殺戰場。而正值返鄉年節,闔家觀賞正是主力訴求,有人一年就只進電影院這一次。面對此檔,觀眾往往只求影片熱鬧、圓滿結局、有笑就好,反而不這麼挑剔。但這對台灣電影是好事嗎,只為票房,忽略了內容,只在乎無止境的笑料、只在乎觀眾買單,這對台灣電影發展將會有影響嗎?之後的幾年,片商是不是也會如法炮製,無上限輪迴,最終是否會回到從前對於國片的忽略嗎?這點值得省思。

笑料與劇情取捨
如同上述,本片劇情老梗無特色,就只是擺擺明星、搞搞笑,像是場脫口秀一般。《大尾鱸鰻》開場的確不俗,但隨著劇情行進無限賣弄,有點些無力。以萊爾富商店那段舉例,感覺就是為賣笑而賣笑,令觀眾疲乏。笑料與內容應當取捨出一個平衡,不斷刺激,終將無趣。並不是苛責喜劇或粗話不好,只希望多些內容性,像是《熊麻吉》、《大獨裁者流浪記》、《低俗喜劇》,這類電影玩弄低俗梗不忘內容,很值得借鏡。本片最可惜在於缺少結合庶民文化,淪落成像是秀場的串聯,謂之可惜。

眾人砲轟
另外,想多提,討論反彈如此激烈,真的是豬哥亮和賀歲片的原罪。兩者合一,引來票房、媒體注意,隨之而來就是撻伐與批鬥。回想這兩個月,《追魂7殺》、《命運狗不理》、《花漾》也是慘到脫褲,卻安然倖免如此大尾級的猛烈批評。正所謂人紅是非多,去年上映國片好歹有40部,真沒一部爛到比《大尾鱸鰻》差?個人並不認為。以上述前二電影為例,整個觀影過程就是翻滾吧,白眼!,難堪又難笑。相形之下,《大尾鱸鰻》扣除劇情空洞外,好歹娛樂性十足。另一個戰點相信是輔導金,本片實在純為商業片,政府為何不扶助那些代表台灣或是實驗性質的電影呢,不解。

結語
本片真的笑料很多,若只看預告片,會因為分級限制難以體會粗話梗。單就搞笑娛樂性而言,《大尾鱸鰻》的確是賀歲首選。反正沒內容也是一種內容,觀眾買單票房破億,證明有其市場。最後,來個期許結尾,希望國片不要就此故步自封,賺到資金、經驗之後,能夠更加往前,拍出更加出色的傲人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