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影評--李安的隱喻森林與少年Pi的三個故事
無圖示
回應
1F
李安的隱喻森林與少年Pi的三個故事
http://www.douban.com/note/250584017/



http://bbi.com.tw/pcman/movie/1GlDd5Fz.html

2012-12-03 14:55:43

在談論少年Pi這部電影之前,需要預設若干個前提。這些前提就像是數學裡的那幾條公理
,一切演繹,一切推理皆由此而來。如果我們不能在起點達成共識,那麼只會分道揚鑣,
越行越遠。

第一。少年Pi的小說屬於揚馬特爾,少年Pi的電影屬於李安。李安的電影基於原著,但又
不盡相同。他保留了故事框架,進行了改動增刪,使之混雜入了李氏基因,從而變成另外
一樣東西。因此,我在接下來的分析中,將會徹底拋開原著的干擾——不涉及原著情節,
不涉及原作者用意,不比較兩版之間的差異,總之就當是我們從來不知道這部電影還有原
著——只專注於導演在銀幕上給我們擺出來的東西。

第二。成年Pi的演員伊爾凡可汗在接受采訪時說過:“這部電影表面上看是一個少年的冒
險故事,實際上隱藏著很多隱喻,它有許多平行空間,很多層次。”換句話說,這是一個
寓言性質的故事,裡面的隱喻表現手法克製而簡潔,彼此的映射關係十分明顯。李安就是
通過這種方式,賦予了揚馬特爾的故事框架一個“李安”靈魂。我們只有承認李安在這些
細節上的處理是刻意的,每一處都經過精心設計,每句台詞都有它的功能和指向,才能拼
湊出他試圖表達的意義。否認了這一點,就成了聆聽雲天明童話的三體人,聽到的只是一
個純淨、美好的故事。

第三。我一向認為,影評是一件主觀的工作,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視角和觀感,他們都沒錯
,所謂的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根本不存在客觀影評這種東西,自然也就不存在對錯。對寫
影評的人來說,他唯一的責任,就是承認他的評價只是個人體驗,不是妄議別人對錯的客
觀真理。所以這篇東西,只是我個人的一些想法,它不涉及微言大義,不談主題外延,只
就電影本身的線索做一些分析。或許對,或許錯,或許過度解讀,或許牽強附會。如果得
到大家的認同,我深感榮幸;如果你的意見與我大相徑庭,那說明這部電影存在多重解讀
,更顯出它的神秘魅力。

閒話少說,讓我們從那次晚餐說起。

電影一開始,同時信仰了印度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的Pi和他的父親母親在晚餐時進行了
一次談話。這次談話非常重要,它是整個電影主題的第一次預演。

少年Pi的父親說:“如果你同時信仰三個宗教,那等於什麼都沒信。與其如此,不如選擇
相信理性,相信科學……我寧可你經過深思熟慮否認我,也不要不加分辨地盲目接受。”
(憑記憶寫出,只是複述其大意,以下同。)

而母親則說:“科學解決外在的問題,而不是內在的。”實際上是在暗示理性和信仰所發
揮的作用不同,前者解決現實問題,後者解決心靈問題——要注意,母親這句話,實際上
成為了Pi後來一切行動的心理淵藪。

電影裡提及了兩人的背景:父親被現代醫學救了一條性命,所以他相信科學,代表著理性
;母親傾向於宗教,代表著信仰。電影裡還特意強調,母親捨棄家庭跟隨父親,信仰是她
與過去唯一的聯繫。

父親和母親的說法不同,少年Pi面臨著抉擇。要理性還是要信仰,這是一個精神領域的經
典困境,少年Pi最終做出的選擇是:“我決定去受洗。”也就是說,他選擇了後者,也就
意味著他認同了母親的話,

但信仰需要的是虔誠,Pi並非一個虔誠者,他是個泛神論者。成年Pi的一番論述表明,他
需要的是一種超自然的、至高無上的力量作為信仰依靠。至於無論是上帝、安拉還是毘濕
奴,並不重要。可以這麼說,他的意識裡,信仰的是信仰本身,而不是某種特定的神明。

對虔誠者,他選擇信仰是去解決問題。而Pi這樣的人,他選擇信仰,只是為了逃避問題。
信仰對他來說,不是一個具體膜拜的對象,而是一個寄託,一個可以逃遁的空間。

這就是為什麼,Pi要講兩個故事。

兩個故事的真假一直存在爭論。可在我看來,第一個故事毋庸置疑是編造出來的。李安很
狡猾,他從不公開談論故事的真假,他知道保持一部電影的魅力就是讓觀眾無限地爭論下
去。可他在電影裡的安排,卻表明了自己內心的態度。

一個幻想故事,可以天馬行空無所顧忌;但一個真實發生的故事,必須符合現實。第一個
故事裡有食人島,這是一座深海中的熱帶密林,中間生存著無數沙漠中才有的狐。沙漠
和大海,這是截然不同的兩種意象。

如果這個故事是真實的,那麼李安為什麼不設置一個長滿棕櫚樹爬滿老鼠的正常海島,使
之看起來更加合理呢?可李安非但沒這麼做,反而煞費苦心地挑選了距離合理性最遠的沙
漠狐,這是刻意放大不合理,以此來暗示第一個故事的虛幻性,告訴所有觀眾,這只是
幻覺,這只是想像。我們都希望第一個是真實,但沒法說第一個就是真實的。

這有點像我們平時開玩笑。比如我調侃一個姑娘說:“你真漂亮我特喜歡你。”這句話有
可能會被當成玩笑,也有可能會被當真。為了避免被當真的風險,我會故意誇大這句話“
你比林志玲還漂亮我天天想著你連肉都不願意吃了。”不合理的部分被無限放大,聽的人
自然明白這只是個玩笑。

所以,第一個故事是Pi所幻想出來的,第二個故事是真實的,是理性的。可Pi無法解決第
二個殘酷故事給自己內心帶來的煎熬,他只能逃遁到第一個故事裡去,把周圍的遇難者幻
化為各種動物,才能讓自己平靜——正如母親晚餐時所說,理性解決外在的,信仰解決內
在的。他那一句“我決定去受洗”,實際上就是自己決定逃遁的預言。

李安在這部電影裡,有兩種方式來引導觀眾巧妙地覺察到隱喻存在。一是預演。每一次大
的行動之前,都會有一次小的行動作為預演;二是讓本體和喻體反復出現,強化兩者之間
的關聯,然後通過構建喻體之間的關係,來揭示本體的命運。

晚餐談話,無疑就是Pi講述兩個故事的動機預演;而基督教牧師對Pi說的那句:“you
must be thirsty。”和父親說“從它眼中反映出來的,是你自己的投影”,則是李安在
不斷在我們腦海裡建立起Pi和老虎之間的本喻關係。

有人說老虎代表了恐懼,我覺得應該更進一步,代表的是Pi的本能情感。在第一個故事裡
,Pi把自己一分為二,自己代表著人性或理性,老虎是剝除了理性的原始本能——本能地
發怒,本能地恐懼,毫無掩飾地表達自己最粗糲的慾望。

換句話說,第一個故事裡的人與虎,是第二個故事人性與獸性之間天人交戰的投影。Pi不
願正視吃人的現實,只得一分為二,變成人與虎的奇幻漂流。這在許多影評裡都有提及。

可是,不要忘了,我們否定第一個故事真實性,理由是它存在著不合理,而且李安保留了
“不合理”的標籤,以此提醒觀眾故事的虛幻。

但第二個故事,就真的合乎情理了麼?

回想一下第二個故事的過程:Pi、母親、水手和廚師登上救生艇。水手受傷,很快死去。
廚師將其吃掉。然後Pi不小心放跑了一隻海龜,被廚師毆打。母親與廚師爭執,被廚師所
殺。廚師把母親的屍體扔進大海餵鯊魚。Pi出於憤怒殺了廚師,並吃掉了他。

在這個故事裡,各種元素和第一個故事完美對應,母親=猩猩,廚師=鬣狗,水手=斑馬,
老虎=Pi的本能,看似完美無缺,合乎情理,連最理性的保險公司都快要認同,但其中卻
存在著兩個破綻。

第一個破綻,是香蕉。

當Pi講述第一個故事的時候,說猩猩坐著漂浮的香蕉而來。保險調查員立刻指出,香蕉不
會漂浮。當Pi講述第二個故事時,對這個細節居然沒有修改,仍舊堅持說媽媽坐著漂浮的
香蕉前來。
香蕉在現實裡能否漂浮,並不重要。在電影的世界裡,保險調查員指出香蕉不能漂浮,這
代表了一種常識,它的功能是用來牽出Pi講的故事裡反常識的地方,內在邏輯是自洽的。


第二個破綻,是媽媽的死。

廚師是一個對食物很執著的人,他會吃老鼠,會把水手殺掉用肉做魚餌。對他來說,每一
塊肉都是極其寶貴的。可是媽媽死後,廚子沒吃掉她,扔到了海裡餵了鯊魚——這是一種
浪費,尤其是廚師已經吃過了水手,對他來說,最大的心理障礙已經消除,沒理由會做這
種浪費行為。

第二個故事本身已經非常圓滿,卻多了這兩個頗為醒目的蛇足。實際上,它們也是刻意被
保留下來的標籤,用來提醒觀眾——第二個故事也並非真實——至少隱瞞了一部分真實。

這兩個破綻,都與母親有關。毫無疑問,第二個故事隱瞞的真實,就是母親的下落,

前面我說過了,李安喜歡用各種比喻反復強化本喻關係。少年Pi和老虎是其中最醒目的一
對,但還有一對本喻很容易被忽略。

母親與蓮花。

蓮花與母親之間的關係非常密切,在此之前已經有兩次顯著暗示。一次是在開頭,母親在
地板上用粉筆劃蓮花給Pi和拉維看。一次是電影中段,Pi俯瞰海底,先是魚形成蓮花,然
後又變成母親的容貌(這裡Pi父和拉維的臉都沒出現,指向特別明顯),最後疊加到了沉
船。所以準確地說,蓮花代表的是Pi對母親的思念和愛。

與此同時,李安還特意安排了阿南蒂給Pi講解舞蹈,引出一個關於蓮花的重要比喻:林中
蓮花。

在Pi問阿南蒂林中蓮花是什麼意思時,她沒有回答。直到我們進入整個電影最關鍵的一段
情節:食人島,才恍然大悟。

Pi在夜晚的林中摘下一朵蓮花,打開以後,裡面是一顆人牙。於是“林中蓮花”這個比喻
和指向,在這裡得以完成。

我們知道,第一個故事是Pi的幻想。那麼他在島上的動作,肯定是對各種現實發生的投射
。蓮花是Pi對母親的思念;蓮花中的人牙,代表了母親的遺骸,也即死亡。而母親的軀體
,實際上就是整個食人島。

島是母親,而島下湧起的酸潮,則是母親的下場。

酸潮是一個意義異常清晰也異常恐怖的比喻。如果想表達母親死亡的意象,有很多種辦法
,最簡單的比如說潮水慢慢淹沒島嶼,代表母親的溺水;或者鯊魚啃噬小島的根莖,代表
葬身鯊腹,等等……可李安選擇的是一個非比尋常,幾乎和海洋沒有一點關係的比喻:酸


這個酸,自然就是人的胃酸。酸潮撲上小島,這個意象表明母親是被吃掉的,被胃酸所消
化,所以遺骸的代表物是牙齒。

Pi在島上吃了植物根莖,老虎吃了狐,這是食母的暗喻。有一種說法認為,根莖和狐
代表屍體的肌肉纖維和蛆蟲,代表了吃人,這兩個比喻在電影裡找不到可參照的點。李安
如果要設一個比喻,一定不會只設一次,一定會重複多次,或者找另外一個參照點,所以
這個猜想是否成立,需不需要影射到如此細緻,有待商榷。但食母是確鑿無疑的。

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食母之前已經預演過一次。

Pi是個素食主義者,他第一次抓到一條大魚,一邊大哭一邊用錘子把它砸死。砸死以後,
Pi跪倒在筏子上,哭著對魚的屍體說:“毘濕奴,謝謝你化身為魚來救我。”他這麼做,
是因為自己面臨著饑饉危機,理性告訴他只能吃魚渡日,為了能夠達成心靈妥協,Pi必須
在信仰裡找了一個藉口。基督教和伊斯蘭教關於道德的教義太過鮮明,沒辦法利用,於是
Pi只能選擇毘濕奴作為理由。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應出Pi的宗教觀。

於是,魚成了毘濕奴的化身,Pi有了一個可接受的理由,內心回歸平靜。

這次吃魚事件非常重要,承前啟後。

往前看,它與晚餐談話相對照。父親在晚餐時說了句話:“今天的羊肉很美味,可惜你們
享受不了。”說明父親是家裡唯一一個肉食者,他代表著理性,理性是要吃肉的。母親則
告訴Pi,理性可以解決外在,信仰可以解決內在。這一點是食魚事件裡也得到體現,Pi理
性地殺魚吃肉,然後用信仰給自己內心找了個避難所,一個藉口。這個很變通甚至有點狡
猾的舉動,與Pi在餐桌上輕鬆地說“我決定去受洗”的精神是一脈相承。

往後看,母親就是魚。魚是毘濕奴所化,那麼母親也一定是毘濕奴Pi來的。Pi吃魚是因為
這是毘濕奴的化身,Pi吃母親也是因為她是毘濕奴的化身。一個化成魚,一個化成了海盜
。食魚事件就是食母事件的預演。

宗教變成了Pi的心靈庇護所,他給自己構築了一個堅固的殼。對Pi來說,基督教和伊斯蘭
教的教義太過清晰,對善惡的道德評判太過清晰,他唯一能選擇的——同時也恰好是她母
親所信仰的——只有印度教。只有毘濕奴的神話特性,才能為Pi食母構造出一個合理的藉
口。

李安唯恐觀眾還搞不清楚這個比喻,還特意給出一個島的輪廓特寫。有人說這是毘濕奴的
側影,有人說這是一個女人,都沒錯。這個輪廓本來就兼具了母親與毘濕奴兩種特性。蓮
花是毘濕奴的象徵,而母親信仰的是印度教,毘濕奴的神話就是她講給小Pi聽的。從這個
特寫鏡頭,母親-蓮花-毘濕奴這三個元素的連接,得到了一次明白無誤的強化。

這就是為什麼島的輪廓既像毘濕奴,又像是母親,Pi為了給自己的食母尋找了個宗教理由
,早視它們為一體了。

在這之前,Pi應該已經做過類似的事情。在幻想層面,鬣狗殺死了猩猩,老虎殺死了鬣狗
,但很快鬣狗、斑馬和猩猩的屍體全都消失了,全都被老虎吃掉了。投射到現實層面,廚
師殺了母親,Pi殺了廚師。然後面臨饑饉的Pi吃掉了水手的剩餘部分和廚師,最後把目光
投向了自己母親的屍體。

食人是一回事,食自己的母親又是另外一回事。Pi在吃水手和廚師時還能保持正常——食
魚事件裡,Pi殺死了魚自己卻沒吃,而是餵了老虎,表明他把吃人歸咎為自己的獸性,自
己的人性還保持著清醒——但面對自己母親,他內心的驚慌和掙扎可想而知。

在登島之前,故事一里有一場驚天動力的大風暴,老虎在瑟瑟發抖,Pi在呼天搶地。開始
時Pi還呼叫著神明,但很快就放棄了。這說明他的人性和獸性同時遭遇大了現實中的大挫
折,這挫折可能是真正的風暴,也可能是其他災難,總之造成的結果是食物匱乏至極,陷
入極度的飢餓。唯一的食物,只有母親。

吃了,自己心理絕對無法接受;不吃,一定會餓死。

可這場危機太過強烈,於是Pi的人性和獸性不得不暫時達成統一,或者說妥協,把母親當
成毘濕奴的化身,重演吃魚時的故事,並且構造出一個毘濕奴食人島的幻象。正如電影開
頭講述的,到了夜晚,我們都生活在毘濕奴的夢裡。

然後,在幻想層面,人與虎同時登島,Pi吃了植物根莖,老虎吃了狐。不知大家還記得
不記得,當Pi告別阿南蒂的時候,阿南蒂給他手腕係了繩子,代表了與最愛之人的告別。
再回想起Pi一登島便在島上係了一段繩子,便會豁然開朗。Pi是在告別,與母親告別,因
為他即將要吃掉她。

到了夜晚,酸潮湧動,蓮花里只殘存一顆牙齒。等到Pi夜晚打開蓮花看到人牙時,林中蓮
花的暗喻發揮了作用,他的理性之火終於覺醒,意識到自己做下的極恐怖的事。

Pi自己說擔心被食人島吞噬,才決定離開,實際上擔心的是食母這件事吞噬掉他的精神,
讓他瘋掉,乃至死亡。所以他選擇了逃離這個島,也就選擇了忘記。這同樣也在阿南蒂的
情節裡得到了呼應:“我記得那一天發生的每一件事情,但是卻忘記了是何告別的。”

結果Pi把這件事徹底忘掉了。他給保險員講述第二個故事時,只講到自己暗示吃了廚師,
就停止了。他不是刻意隱瞞,而是自己也忘了,唯一殘留的記憶,只有他自己編造出來保
留在第一個故事裡的食人島。

阿南蒂的情節在整個電影里地位獨特。如果把她的戲單獨抽出看,根本沒有任何意義,這
段情節跟後面一點關係也沒有,這女人也再沒出現過。但李安從來不做無用功,他加入阿
南蒂的戲,正是為了給後麵食人島的一系列活動建立比喻的對照系。

繫繩子、忘記告別、林中蓮花,這些都是食人島中的重要暗喻,同時又與阿南蒂的故事要
素全部照合。沒有阿南蒂的故事,食人島的行為就會讓觀眾覺得不知所云。沒有食人島,
阿南蒂則變得毫無意義。兩者實際上是一個彼此呼應的隱喻體系的兩端。

這就是充斥於細節中的各式隱喻所構築出的第三個,也是真正的故事。

李安把第一個故事描繪的極為精美,對第二個故事卻吝嗇到一個鏡頭都沒有,對第三個故
事甚至只肯用隱喻來承載。他把現實包裹在美好的糖衣之內,又在現實裡放入殘酷夾心,
遞給大家。作家和保險公司相信了第一個故事,Pi本人相信的是第二個,為了強化自己的
信念,他甚至還多信了一個猶太教。至於觀眾願意剝開幾層糖紙,則取決於他們自己。

李安用這種極度不均衡的手法,把選擇權出讓給觀眾。他打開了許多條路,每一條都沒有
設置終點。《全面啟動》裡,陀螺是旋轉還是倒下,主角究竟是在夢裡還是現實,觀眾可
以予以猜測解讀,也可以隨時齣戲,起身走人,歸根到底這是主角自己的問題,觀眾們是
無關的客觀者。但觀眾們在看少年Pi的時候,不得不面臨一個問題:我究竟該相信哪一個
故事。這個選擇權不再取決於故事的解讀,而是取決於觀眾的內心。宗教者從中看到信仰
的力量,無神論者從中看到對宗教的否定與稀釋,心靈純淨者與疲憊於現實都市的人傾向
於相信第一個故事,而內心黑暗的悲觀主義者,則對背後隱藏的真相不寒而栗。

當李安在採訪時被問起關於第二個故事,他的回答避重就輕,說故事拍完就交給觀眾了,
這是個聰明的做法,他放棄了最權威的導演闡釋權,讓觀眾保持爭論。莫衷一是是電影保
持長久魅力的不二法門。所以我們不必奢望從他那裡得到明確的答案,相信自己的本心就
好。

此則回應
無圖示
回應
2F
科學解決外在的問題,而不是內在的。

這是不懂科學的人才講的鬼話...鬼話越大.越有人信...

科學家(假冒懂科學的三流科學家不算).一直努力探討兩個另人困擾的問題:

★1:標準模式是什麼?....所以要造大強子對撞機.尋找缺少的微粒子...

★2:心靈=能量=物質=狀態.而這逆轉工程要如何進行達到...不是像現在是分離現象...

...

...

...

但是一些三流宗教家(懂宗教的一流宗教家不算)卻告訴他的信徒...科學解決外在的問題,而不是內在的!

...

...

...

你是庸才不是你的錯...只因你被庸才洗腦過!!!

...
無圖示
回應
3F
謝謝你 寫了這篇文章

讓我有更多更多 來了解這部精采的電影 ^^
無圖示
回應
4F
可不可以標明有雷,轉貼的人不厚道
無圖示
回應
5F
好複雜喔!
我只相信我有多想活.
我的應變能力就有多強.
無圖示
回應
6F
這是我目前看過最鉅細靡遺且最深入的一個解讀了,不論內容是否正確(其實答案本來也沒有對錯,就是因人而異),但至少你成功說服了我,尤其是阿南蒂的部分,繫在樹根的繩子讓我困擾了好久,聽到你的說明真的是豁然開朗~
再次證明,這真的是部超級鉅作~真的很感動台灣還有這麼棒的導演。
無圖示
回應
7F
你寫得太棒了,我看完電影跟朋友說這是一部恐怖片,他們還搞不懂我要表達的~
但你只看一次嗎?我看一次實在沒有辦法看到這麼多意涵。(拜服)
說恐怖片的原因是,李安放了一個很龐大的系統在這電影中,畫面雖然唯美,但挑戰的是人性與信仰,我最後聽少年說起第二個故事的時候,是起雞皮疙瘩的...
無圖示
回應
8F
同意樓上的說法,感謝L的第三個故事解除我心中長久的困惑,看懂的人實在不簡單,該不會L就是李安大師本人或代言人吧!這部電影內外皆美,與時並進且不落俗套,迎合市場卻不失內涵,好的令人起寒顫~哪天克服恐懼了再去朝聖一次吧!
無圖示
回應
9F
非常有幫助解讀電影節的一篇文章!!!!
無圖示
回應
10F
寫得得真好~終於有人與我的想法是一致的~當初看完電影後跟朋友討問的論點就是第一個故事是虛構的~而第二個故事是被忽略細節的~尤其是媽媽坐香蕉而來這段很顯然是隱藏真相的呼應~所以第3個故是想像空間極大~但可以確定的...食母的確是事實,人的心理防衛機制很特別~尤其在逃遁痛苦的心理狀態是非常複雜的~像迷宮一樣設計了很多關卡來藏匿最不願去接受的真相~所以李安真得太厲害了~而拍出如此深沉地剖析心理的電影傑作~
無圖示
回應
11F
樓上一堆人在這邊回覆是沒有用的,
一樓的有把原文連結網址PO出來,
原文是某大陸網友綜合許多文章後釋出的終極版心得;
這位一樓的轉PO者,比上次署名異鄉人時厚道些了,
上次還當是自己寫的PO上來啊!(喔,我沒說上次異鄉人是你)

想看更多本片電影觀後感的,請看一樓連結,該網站很豐富!
無圖示
回應
12F
樓上XYZ
你怎知那個 異鄉人 與 L 君 是同一人?不要自己瞎猜
無圖示
回應
13F
寫得真好~我看這篇文章才看懂劇中涵義~
無圖示
回應
14F
看完李安的PI會一直討論 神



說說自己的經驗

我在白天看過鬼

我在廟裡看過木頭對我微笑

我拜拜時\只是好奇得抬頭看簾子後面它的臉 (只是好奇)


後來證實我有躁鬱症


我問醫生說: 那我是有視幻覺嗎?


告訴自己
在極大的壓力下
我所見到的東西都只是大腦的產物


鬼沒帶我去死+神也沒帶我去死

所以我就繼續苟蟻偷生


備註

躁鬱症本來就不會導致直接的老死

就像感冒一樣



會好

又來

會好的

又再來



再者

躁鬱症=藉口=失控行為都可以歸納成有躁鬱症

我也不知道為什麼我那麼雖小會有精神方面的疾病

我沒有殺人也沒自殺也沒殺小強沒打電動沒變成強姦犯


可是我有病

只能與病共存


刷健保卡時/別你用異樣的眼光看待有受過傷的人

OK?
無圖示
回應
15F
看到幻覺的神影=所以我有病

所以是幻影讓我有病

我有病所以才能看到幻影


請那些可以用神力感受的行業的人們

都去看精神科


為什麼他們可以用感受到神.所以找到工作

我失業還吃藥中




如果單純勸人為善的行業

我是沒甚麼意見啦


什麼能力超能力

我還真想再跟木頭抱怨

你知道

ㄚ飄太多

讓我去哪裡都卡到陰

讓我的名字被人唱雖

別人可以靠你來為生

我看見你要去看醫生

也沒中樂透還我藥費
無圖示
回應
16F
有人胡言亂語 病得不輕
無圖示
回應
17F
謝謝你精采的分析
讓我好想在看一次這部電影
雖然心裡很難過食母的那段分析
但為了活下去
誰能保證不會跟pi做出一樣的抉擇呢?
我是一定還會在去看一遍了!
越來越喜歡這部片子
無圖示
回應
18F
回答:小米

啥米?

反正就時間就很多
無圖示
回應
19F
寫得太精彩了!非常精闢的一篇影評~多謝分享呢!=^_^=
無圖示
回應
20F
「保險公司相信了第一個故事」?

這點我不認同
(共3頁)

 第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