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當你可以藉由絢爛的電影3D科技跟著主角Pi作一趟兩小時快速的海上漂流時,你還需要讀原著嗎?
無圖示
回應
1F
這部眾所期待的電影終於上映了,除了李安導演是台灣之光、以及船難漂流場景在台中拍攝的話題性之外,這部片的3D效果也是被討論的重點。畢竟對這樣一個大部分的故事場景都發生在一艘救生艇上、主要人物只有一個青少年加一隻老虎的電影來說,在預告中已經頗為吸引大家目光的3D海上奇幻場景電腦特效,應該是影片敗與否的重要關鍵因素。

看過之後,深深覺得:只要是好的大導演的第一部3D作品,一定是值得進戲院去欣賞的(例如馬丁史柯西斯的雨果的冒險),因為這些導演的良心加信譽必然會端出與劇情交融最好的3D內容給觀眾,而不是只是用點”像有東西撲向觀眾的立體感”這種效果來混充3D打發了事。這部片的3D效果的確令人讚嘆不已,無論是一開場栩栩如生的動物寫真、或是影片中的驚險海難場面、或是漂流過程中的海洋奇幻瑰麗畫面、狐?島的壯麗景觀、Pi與老虎的角力過程、、、等等,影片都將3D的必要性放入劇情之中,讓觀眾真正體會身歷其境的樂趣。

至於影片的內容到底如何呢?改編得好不好呢?接下來就要打個岔,先來談原著。

這部電影的同名原著小說(Life of Pi)得到了2002年的”布克獎”。在西班牙出生的作者楊馬泰爾(Yann Martel)本身的生命過程就相當多采多姿,他隨著外交官父親旅居各國,在加拿大取得哲學學士學位後陸續做過許多稀奇古怪的工作,最後在印度的孟買得到這本書的靈感。在花了六個月的時間造訪所有印度南部的動物園、回到加拿大鑽研各種宗教教義後,完成了這本大受好評的曠世奇作。

為什麼說是奇作呢?


因為這本小說的故事相當奇特,以一個廣信三種宗教(基督教、印度教、回教)的十六歲印度男孩Pi為主角,在身為動物園長的威權父親決定移民加拿大後,全家在航海過程中遭遇船難。倖存的Pi與一頭鬣狗、一匹斑馬、一隻母紅毛猩猩、以及一頭名叫”理查帕克”的孟加拉猛虎一同登上救生艇,之後經過弱肉強食,只剩下Pi與老虎在狹小的救生艇上共同生活長達二百多天後獲救。故事就是以Pi的宗教信仰、他與老虎如何共存如何求生的歷程、他獲救後對他人如何講述這個故事(他人又以何種角度來接受這個故事)這三部分為主軸,將全書分為三大部共一百章。

顯然作者想傳達他對宗教信仰、生存法則、人性對恐懼與威權的矛盾情感等等許多複雜議題的探討。過去以船難為主題的作品並不少,但是以船難中如何與老虎共存為主題,將老虎隱喻為人面對內心恐懼的成長歷程,卻是前所未見。更何況書中還加入了世界和平的宗教觀、荒誕不經卻又寫實無比的奇幻想像、融合求生過程的殘酷現實。議題深沉卻寫得相當生動有趣。難怪會在書壇中掀起一陣注目而被列入經典(楊馬泰爾在2010年又出版了另一本小說”標本師的魔幻劇本( Beatrice and Virgil)”,似乎就沒有再創高峰)。

尤其是書中最後一段,故事主人翁Pi面對前來調查船難的日本船公司員工,他們不願相信海上漂流過程中有動物這個因素存在的版本,所以Pi又將故事中的動物換成人類的角色重新再說一遍(鬣狗成了廚師、斑馬成了船員、母紅毛猩猩成了Pi的母親)。這時讀者才會真正去正視人類為了生存的弱肉強食生存法則是多麼殘酷,也才了解在人類版本中的Pi是多麼哀傷。而且讀者也已和書中的調查人員一樣,不知道該相信相較奇幻但溫暖、帶有神蹟啟示的動物版本,還是相較合理卻殘酷孤獨的人類版本?究竟Pi是如何令人無限心酸同情地度過這漫長的船難漂流期?這短短的最後一段,恐怕是讓這本書地位大大提升、留下無窮餘韻的最大功臣。

接下來就言歸正傳,談談這部電影改編後的成果。

基本上,電影故事與小說並沒有甚麼差別,相當忠於原著(除了在書中Pi與理查帕克的緊張關係從來沒有像電影中在狐?島上那樣輕鬆過)。比較可惜的是李安導演還是保持一貫按部就班、略為拘謹的敘事手法,除了畫面之外,在故事的敘述上並沒有太令人驚豔或意外的驚喜,我個人是覺得觀看電影的感覺整體來說無法超越當初閱讀原著時所帶來的震撼與感動。

但是有兩個關鍵段落(也就是我個人被感動到熱淚盈眶的段落),我覺得電影處理得比原著更好。哪兩段呢?一是主角Pi抱著理查帕克的頭撫摸、兩”人”均奄奄一息那一段;一是他/牠們終於上岸時、Pi痛哭失聲表達對未能與理查帕克及父親好好道別的遺憾那一段。編導藉由演員的演技以及台詞的稍許變化,呈現出比原著更強的力道。

原著中在第一段時是Pi幻想出與理查帕克的對話,比較詼諧戲謔,不像電影中那樣溫暖。而原著在第二段中雖然也是讓Pi在心中說著相似的台詞,但是是以Pi當時16歲的口吻說出來的。電影中編導將場景轉換成由成年後的Pi對著作家述說這段心情、並加入原著中所沒有的與父親道別(李安導演個人與父親間的幽微情感因素在此又發揮了作用)那一段,整個感人的指數相對升高許多。畢竟,一個中年男子歷經人生波折後的落淚自白,是會比一個小毛頭口吻的獨白要來得深刻許多。

這部電影與同樣是改編自印度背景小說的”百萬貧民富翁”一樣,其實最精彩的還是原著中非常奇特的概念與想法。但是李安導演終究還是在電影中放入了一點原著中所沒有的、屬於他個人的印記。這一點與他和製作團隊對影像品質的堅持一樣令人敬佩。


總之,這部電影讓沒有看過原著的觀眾能藉由絢爛的電影3D科技跟著主角Pi作一趟兩小時快速的海上漂流,是一部很值得觀賞的電影。而對這個故事有更深一層興趣的觀眾不妨還是買本原著小說來閱讀,更能了解Pi在這個過程中的成長洗禮以及作者想要表達的意思。

至於理查帕克到底代表甚麼?相信每位看過這個故事的觀眾都會有自己心中的詮釋吧!


最後要說個題外話,最近上映的”安娜卡列妮娜”是”贖罪”及”傲慢與偏見”的導演喬懷特的作品,同樣是改編自經典名著的電影,若是您居住的地方有上映這部影片,我個人極力推薦您去觀賞。姑且不論內容改編得如何,光是欣賞導演將托爾斯泰厚厚兩巨冊的原著以舞台劇及實景交錯、令人瞠目結舌的場面調度方式來呈現的功力,就是一個非常大的觀影享受。

這樣靈活的說故事技巧,其實也許就是這部”少年Pi的奇幻漂流”中稍微可惜地所缺少的一點靈氣了。

My Blog:泰瑞莎的文字寓
http://www.wretch.cc/blog/cfsjhs/28526364og:

此則回應
無圖示
回應
2F
樓上的解說好細緻哦! 讓我看完電影後更有深刻的感受, pi到底代表著什麼,的確也讓我沈思了很久, 我想去看原著一定會有更明白的了解,感謝樓上的影評哦!
無圖示
回應
3F
我不能否認原著的精彩,

但是我看到電影裡面的飛魚場面,完全就把小說中用文字描寫的那個場面給忘光光了

那堆飛魚跟追逐飛魚的大魚們,真的比小說中的場面還生動

不過我講的是電影特效啦,敝人不敢說原著小說和電影的差別之處

大家自己去體會吧
無圖示
回應
4F
原著的敘事精彩跟電影不一樣,裡面有它另一種深層的意義與娛樂效果,看原著當然是很值得。
無圖示
回應
5F
難得有篇討論原著和電影的,給你一個讚!
電影還是加了李安自己的人生哲學,我很喜歡
無圖示
回應
6F
要啊! 要不是因為先看了這部電影,我根本不會想到要去讀這本小說的哩!

不過,小說是小說,電影是電影,他們各是獨立的作品。

以電影而言,前面好多不必要的東西覺得很悶,我覺得如果在海上飄流那邊用回憶以前的畫面來穿插,會比較生動些。
無圖示
回應
7F
那個神奇島像是一位躺著的神明。
無圖示
回應
8F
你知道你爸是Gay嗎?
(共1頁)